点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爱芹
摘 要: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开拓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的重要作用,要努力使阅读的过程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成长的气息,成为学生追求生命完善、点化和润泽生命并贯穿生命始终的愉快历程。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情感体验 语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可见,阅读对于语文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教学工作者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初中三年时间,学生学到的课文不下150篇,然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却提高有限。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困惑、深思。我觉得其根源在于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过于强调应试训练,忽视了一些阅读题目以外的重要因素。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主,突出主体
受片面理解“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阅读教学存在着“以牵为主”的流弊,教师是随着课文的情节“千万次地问”,学生是猜着老师的答案“踊跃地答”,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学生并没有自主读书感悟的时间,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分析琐问。不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忽视指导学生将范文语言输入内化的过程,就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所以应该把读书的权利和时间还给学生,并根据不同的文体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文质兼美的大声朗读,深厚凝重的默读,长篇大论的就浏览等。例如在讲《三峡》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多次朗读课文,首先是初读感知,当学生疏通文意后,让他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朗读,随后,在对课文的美点赏析之后,又让他们带着一份美感朗读课文,最后,让他们在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的思想终于与作者的思想融为一体,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便会油然而生。
二、整体把握,重视体验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具体的“整体把握”方法,可通过“诵读”、“情境教学”、“思路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来实现。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性,浓厚的感情色彩,并逐渐受其熏陶、感染,而不能以教师的讲析替代学生的感悟,例如诗歌教学,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其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描述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对其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
三、感知生活,激发共鸣
初中生都已涉及或参与了社会实际生活,并对生活中的辛酸苦甜、真善美丑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这就为他们阅读理解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可以凭自己感知了的生活和感情去探索,感知文中的人、事、景等,有时也完全可以将自己设为文中人进入角色去感知,假定文中的人就是自己,文中的事就是自己的生活,做到如见其人,如是其人,如闻其事,如从其事,就像演员深入实际体验生活一样,学生既是读书人,又是书中人,感受更真切,阅读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如何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如何在课文和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对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审视,并将其产生的感想、体验、共鸣倾诉出来,从而把课文真正融入自己的内心,这是阅读的目标。如在学习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一点一点克服困难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共同的生活经历很快使学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步一步总会解决困难。在引导学生阅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时,让学生闭上眼睛过五分钟,然后说出他们的感受,再来理解盲孩子为什么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学生们最终懂得“爱”使盲孩子重见光明,爱他人就是爱自己,让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人间,我们就会得到幸福。
四、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博闻强记”,“厚积薄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些无不告诉我们,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大量的句式、大量的段篇,下笔时才能辞直义畅,奔驰放达,凭任吞吐。近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语言积累和语文阅读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丰富的的语言积累来源于大量的语文阅读。因而,我们必须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因此,我们应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自己征订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还要规定课外阅读数量,初中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阅读不少于6―9部,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80篇。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学生积累课内和课外读物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等等,并要求学生经常朗读和背诵。这些感性的语言材料,储存于大脑,必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它们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总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天空。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我们没有理由不视学生为鲜活的生命,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阅读的过程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成长的气息,成为他们追求生命完善、点化和润泽生命并贯穿生命始终的愉快历程。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努力挖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亮点”,定能在语文阅读的天地里编织出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图。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1.
[2]庄文中.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语文课程标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