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物新课改下模型建构式教学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探究性学习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DNA分子的结构一节中,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脱氧核苷酸 模型建构
  
  新课程特点尤其强调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动脑。课程设置有很多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将模型建构引入生物课教学中来。
  在必修二DNA分子结构一节知识的教学中,由于这部分知识属于微观方面,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另外空间想象存在差异,传统的课堂描述式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普遍对该知识掌握得不具体,甚至于在理解DNA分子具体结构上还存在偏差,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活动前的准备
  
  1.1 知识准备 了解人类认识DNA分子的历史过程,熟悉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按发展顺序列表归纳:
  
  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根据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磷酸―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的外部,碱基排在螺旋内部的双链螺旋(不清楚碱基的互补关系)。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这样T―A、G―C,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
  回顾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了解脱氧核苷酸分子结构简式的特征: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三部分组成,特别注意三者的连接位置关系。
  1.2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活动的材料准备
  选材要遵循安全、实用、经济三原则。提前安排学生各自找合适的材料,要求说明说明使用意图,然后学生讨论最可行的方案,最终统一用硬纸板(包装衬衣的,可以到市场上免费获得)。
  其他工具,剪刀、订书机、订书针、针线、记号笔。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模型的过程
  
  学生分三人一组,每组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一个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制作。分发材料和工具,作材料的硬纸板以A4大小为宜。
  2.1材料的运用和设计 确定好构成脱氧核苷酸的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三者的比例大小(以教材图为参照)。用剪刀将硬纸板剪成圆形(代表磷酸)若干,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若干,五边形硬纸板的左上角向外延伸出一边,表示所连的一个碳原子(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五碳糖和磷酸相连的特点)。再剪出长方形硬纸板(代表含氮碱基)若干,用记号笔分别标记A、T、C、G,分别表示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鸟嘌呤。注意数量相对应的关系。
  2.2 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 在剪好的硬纸板中,选取圆形、五边形、长方形各一个,将圆形硬纸板和长方形硬纸板分别用订书针钉在五边形相应位置。同样的方法,制作出若干个脱氧核苷酸模型。
  2.3 制作脱氧核苷酸链模型 将一个一个脱氧核苷酸连模型按照一定的碱基顺序排列好,然后用针线按正确位置将它们连接成一条链,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针线代表磷酸二脂键。同样的方法制作另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模型,这条链的制作必须考虑与已做好的链的对应关系,如反向且碱基互不配对。
  2.4 制作DNA分子空间结构模型 将制作好的两条链一正一反平行放置,碱基相对且互补,磷酸和脱氧核糖在外侧。用订书针把相应的互补碱基连成一个个碱基对,订书针代代表氢键,双链的两端各留出一小截针线,并各自拴在一根小木棒的两头,小木棒的长度等于两个脱氧核苷酸的长度。两手拿着木棒,轻轻的水平拉开然后向右旋转一下,即可得到一个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模型的过程评价
  
  模型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缺乏实践,所以第一次制作会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①有记号笔标记四种碱基时,没考虑双链反向的因素,结果反向链上表示碱基的字母要么是倒写的,要么就是写在背面。②忽略了四种碱基的大小对应问题,组成双链时碱基对长短不一(A―T、C―G直径和形状应该是相同的)③双联碱基配对时,由于制作第二条链没考虑充分,两链反向后彼此碱基不形成互补,只好重做第二条链。所以动脑和动手一定要结合起来,要有实践活动。
  
  4.制作DNA分子双螺旋模型的总结
  
  学生在模型建构活动中,能更直观细微地认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制作过程中动脑和动手的结合加深了印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帮助了他们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观点,正确的认识DNA分子的结构以及脱氧核苷酸的结构。较之传统的描述式教学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刘恩山,汪忠.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吴胜潘,生物学教学. 上海:生物学教学杂志社,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0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