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布置作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齐凯丽
摘 要: 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教师为下一次讲授新课的预备。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增强责任心,树立对困难不低头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及对知识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称职的学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 布置作业 课堂教学 负面作用
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堂课没有布置作业就是一堂不完整的课,一堂有始无终的课,一堂没有完善教学环节的课。为什么要这样强调布置作业的重要性呢?因为不布置作业会产生许多弊端和负面作用。
一、不能全面反馈学生理解、巩固、运用新知识的情况
在一堂课中,教师虽然向学生明确了教学目的,并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讲授了新知识、新技能、新技巧,但由于授课时的局限,只能局部、轮廓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了细致地、全面地明了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必须布置作业,然后通过批改作业,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到教师的脑海中来,教师就可较全面地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深度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的情况。根据作业反馈来的信息,就可因班而异、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补习或个别辅导,并为下一轮课堂教学打下充实的基础。
二、不能全面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性等教学原则
俗话讲,百闻不如一看,百看不如一练。学生要想巩固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就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即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较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参加试验课,并在生产实习和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应用理论知识的乐趣。其中,主要的还是作业练习。学生只有通过做作业,才能发现哪些新知识还没有理解透,对哪些新技巧还没有掌握好。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请教其他学生或老师,以达到对新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三、会培养出懒散、不思进取、不负责任的平庸之才
布置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教师为下一次讲授新课的预备。因青少年的自制能力较差,如果不给学生布置作业,他们中的大多数就很难自觉自愿地去做练习,从而荒废很多宝贵时光。要鞭策学生完成学业,就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安排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布置作业。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增强责任心,树立对困难不低头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及对知识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称职的学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既然布置作业这样重要,那么怎么才能布置好作业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作业的内容要合理
作业的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不超出过去所学和当堂所学知识范围,即是学生通过复习能找到的内容。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必须亲自演练,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讲评作业时,对通病问题的解答,应指明出自书本中的哪一章、哪一节、第几页、第几行,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另外,为了拓展学生们的视野,也可适当补充一些练习册上没有的习题。
2.作业的难易程度要适宜
作业练习的主要目的是抓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布置作业应杜绝偏题、难题、怪题。偏难的题可作为选做题,让水平高的学生去做。作业的难易程度应以中等程度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的为适度。
3.作业的分量要适中
作业不宜过多,不能搞题海战术,要留给学生一定量的看书时间。一般单一课的作业,以用四十分钟时间能独立完成就可以了。由于课程的内容、性质不同,有些作业所需完成的时间就要打破常规。如:画机械制图中的装配图,就需要用几天的时间去完成。总之,要灵活掌握,使学生达到不厌,且身心快悦的境地。
4.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
因作业有难易之分,学生有优差之别,作业可分必做题和选做题。要鼓励学生去做选做题,没有布置的作业若学生做了,而且正确的话,就应对这一部分学生加一定的分数,登记奖励。根据作业的分量多少,难易程度、课时松紧,还可分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课时松时,可在课内完成一部分作业。根据授课的内容、章节的次序不同,可分单一作业和综合作业。单一作业是指作业内容限于本课讲授内容。综合作业是指要用部分学过的知识和当堂所学知识才能完成的作业。根据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同,可分笔答作业和阅读作业。笔答作业是指要做在练习册上并上交老师进行批改的作业。阅读作业包括课前预习和准备回答下次课前老师提问的作业。作业还可以是写社会调查、模拟实验、观察心得等多种形式。总之,作业要为教学服务。
5.布置作业要有课时保证和明确要求
没有足够的课时做保证,是布置不好作业的。教师一定要计划好课时安排,在布置作业时对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要求。如:作业的书写格式、注意事项、必要的提示、完成作业的时间,以及下次课前提问的内容等。这样一般用八分钟时间即可。
教师布置完作业,只说明本次课堂教学的结束。为了更好地执教下一轮的课堂教学,在布置完作业后教师一定要检查。总之,教师要重视布置作业,精心设计布置作业,及时认真检查作业,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霍云龙.几种新形式的作业[J].湖南教育,2003,12.
[2]王利清.“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教学研究,2008,2.
[3]叶澜著.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