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海平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数学中的认知主义取代行为主义已成必然趋势。其中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学习”,加涅提出了“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构建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以上众多认知学习理论的出现,使数学心理研究范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同时也为我们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此当我们在讨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如何促进其主动发展时,不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在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自我创新、自我评价等方面去实施。
一、培养自主意识,明确发展需求
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说,学生的自主意识,决定了他们主体发展的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重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主人,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此外,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自定目标是学习的重要促动因素,有效的学习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需要什么,那么他就有可能主动采取步骤更好地去适合一种学习情景的要求。反之他们就不可能主动地发现学习活动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引导学生明确要完成这个学习目标需要哪些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合理运用这些知识采用相关的科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开辟有效途经,引导主动参与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上写了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实践、亲自参与是何等的重要。认知主义理论高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教学时要创设各种情景来引起学习者的反映,并为各个反映提供适当的强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辟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1.利用感知材料让学生在思考中参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呈现的感知材料不足,形成不了丰富的表象,从而使学生难以抽象概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充分利用教具演示、电化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创设观察、分析、思考的机会。
2.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成为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
3.开展多向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参与。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精心设计讨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或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随机提出不易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共同提高。
4.引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参与。指导学生学会自学数学知识,既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有效手段,又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课本,指导学生自学,要求做到边看书边动脑筋提出问题,边看书边动手划出重点并做些批注,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此外,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还要善于创造“说”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说操作过程的表象,公式的推导过程,概念的本质特征,解决问题的思路,等等。
三、转变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其自主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与“自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差异,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有差异,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调节与控制更有差异。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能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其主要途径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
例如,通过折纸来探索折痕这一规律时,如果在活动中教师不作一定的引导,学生将无从下手,更不要说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导”上下工夫。彼得克莱思说:“当孩子们在帮助下自己去发现那些基础规则时,他们学得最好。”这里的“帮助”便是方法上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契机,给学生以“动手和动脑”的启示。
认知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创造性,强调通过发现学习强化和调节学生学习动机,学生掌握了学法也就掌握了学习的工具,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
四、注重评价体验,促进和谐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研究表明,激励评价,还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性精神和品质进行激励评价,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提炼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对这些方法和策略有所顿悟,以便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策略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虽说课堂教学不能等同于学生的发展,但只要我们牢固树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讲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些策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将会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新天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