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兰

  摘 要: 本文探讨了探究性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优越性,阐述了在探究性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 探究性英语教学 优越性 教学策略
  
  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教师就是“教教材”,教材怎么讲我们就怎么教,强调预设与封闭,抑制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探究性英语教学强调的是“用教材教”,教学过程的中心既不单纯是学生又不单纯是教师,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中心人物。在教学中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探究性英语教学及其优越性
  (一)探究性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探究性英语教学是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探究性英语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侧重解决问题的方法,侧重于过程而不是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充分地展现自我,人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探究性英语教学的优越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而布置的作业又很少有查阅资料、观察、制作、实验、社会调查等。探究性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使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上,使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探究性英语教学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通过学生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探究性英语教学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一切围绕着学生转,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探究性英语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
  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活动非常关键。教育部在《课程改革纲要》第四部分第十条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探究性英语教学是以此为理论基础从课前、课堂、课后实施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课前准备
  为使探究性教学在英语课堂中切实可行,学生能真正进行“科学探究”,教师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课前准备的过程应成为探究的过程。教师必须从三个角度去准备: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必须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课前教师需要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也就是说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然后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接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并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二)课堂教学
  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不仅仅体现为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更应该体现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探究性英语教学对每一节课的导入方式,必须引起学生对英语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也符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另外,课堂教学环境也非常重要,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因为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积极探究。
  在一节课的最后,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探究效果。
  (三)课后小结
  探究性英语教学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是将讨论、实验的结果归纳整理;所谓“放”,是指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课堂上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
  总之,探究性英语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人,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它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