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知难而进,坚持不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焕莹

  摘 要: 英语的普及和学习在我国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因而英语教学非常重要。英语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个人修养,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才能有驾驭知识、驾驭课堂的能力。若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以美育,配之以情感,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现状 词汇教学 兴趣 体态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全球化趋势在二十一世纪更为凸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彼此间的交往,也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频繁。如果说当今生活在这个“地球村”大家庭的人们有共同语言体系的话,那么非“英语”莫属了。世界已进入中国,而中国也已走向世界。因此,英语的普及和学习在我国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英语教学则成为重中之重。
  一、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我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已逾十年,其中教过七、八、九三个年级,尤其在近七年的毕业班英语教学中,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不断探索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感触颇深。
  学了多年英语,却始终没学好,学而无得或无用,最后全部还给老师的大有人在。英语之难学,根源何在?恐怕不是人人都明白的。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只有摸清规律,知难而进,坚持不懈,才能早日掌握英语。
  我们知道,英语学习主要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基本词汇,二是基本语法,三是基本技能。对中国学生来讲,英语语法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多年来,教师条分缕析地讲授语法,学生不厌其烦地做语法练习题,忽视了英语词汇教学,致使学生懒于记生词,很少下苦功拼读和默写,一开口词汇忘了,写出的句子别字连篇,更不要说书面表达了。词汇量不达标,直接影响了语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显然,词汇教学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如何搞好英语词汇教学
  英语词汇浩瀚,但最常用的词汇在初中阶段相对有限。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教师必须达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目的。词汇教学中对国际音标的知识和认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正是广大英语教师易于忽略的地方。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声音即为载体,后来才接触文字。学英语包括词汇也应从听说开始,然后再进入读写,殊不知,作为我们第二语言的英语在我国教学的实际,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学氛围是很受制约的,课上时间有限,课下时间根本没有英语环境,只靠盲目的听读很难记住单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音标教学则是教会学生自己认读记忆单词的技能。然后,教师教会学生某些单词的规律,如同音词(weather―whether),同义词(mad―angry),反义词(careful―careless),词干加前缀或后缀派生出来的词(success―successful―successfully)等,对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非常有利,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传授英语构词法,有利于提高其学记单词的信心和效率。当然,对于英语词汇,基本上是靠死记硬背,也即反复诵读及默记。
  三、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生硬的语言教学,无论是音标还是语法,都是极其枯燥乏味的,许多缺乏恒心毅力的学生半途而废,这就需要一线英语老师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不遗余力地激发、增强其学习兴趣。英语老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个人修养,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才能有驾驭知识、驾驭课堂的能力。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以美育,配之以情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教学语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物质外壳,是教师传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枯燥无味的语言缺乏生机,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抑扬顿挫的语言充满活力,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优质高效。为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语言美,我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言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用幽默睿智、风趣诙谐的教师用语活跃课堂。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产生学英语的兴趣。
  四、美是创新意识不竭的源泉,美无处不在
  课堂教学中除了纯粹的语言美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便是优美的体态语。体态语言即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传情达意的交流方式。优美得体的体态语,可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课堂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同时也让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英语教学改革大潮汹涌,但其基本规律始终未变。只要遵循教学规律,并注意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做到动之以情、寓教于情,联系实际,知难而进,不断探索,我们相信,在师生共同努力之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4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