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院系体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晓璟 王 芹 侯 云 周曰智 管庆明 魏 爽 吴玲玲

  摘 要: 体操课程资源具有内容多样性、价值潜在开发性、地域差异性等特征,教师对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开放性、针对性、合作互补原则、有效性等原则,开发的方法主要有筛选、拓展、引进、整合等。
  关键词: 体育院系 体操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2003年6月19日,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确定了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各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设课程,这就为各高校开发体育资源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有利于高校教育专业积极拓展课程的形式与内容,以便充分体现各校办学的自主性,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体操作为体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内容繁多,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各高等体操院校对体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不断丰富体操教学内容。但综合分析近些年与体操教学有关的研究成果发现,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体操课程资源内容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很少。
  1.体操课程资源的特征
  1.1内容多样性
  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发利用的体操课程资源是多样的,它不仅仅是体操教材、论著、文献资料,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其数量极为庞大,既有体操学科的,又有非体操领域;既包括体操与健康方面的知识资源,又有教师和学生的经验资源。因此,体操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
  1.2价值潜在开发性
  一切可能的体操课程资源都具有潜在价值,并且体操课程资源在体操课程设计之前就已经存在,其具有转化为体操课程内容的可能性,但这还不是现实的体操课程内容,它们往往体现出一种潜在的价值,或具有开发性的特点,因此,只有通过一定方式、手段的开发、利用和转化,才能成为有利于体操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1.3地域差异性
  不同地域空间和文化背景下体操课程资源的存在状况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同地域可开发利用的体操课程资源在种类、数量、存在状态和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各自的独特性,相应的体操课程资源亦各具特色;不同学校因性质、规模、办学条件不同,其可以开发利用的体操课程资源也不尽相同,等等。因此,在体操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追求统一性,而应该更多地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学校特色,以及学生的特点,等等,最大限度地将这种差异性转化为体操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1.4功能多元性与可替代性
  体操课程内容资源的功能多元性特点表现在相同的体操课程资源,具有不同的用途、价值与功能,可以用于实现体操课程的不同目标。不同的体操课程资源可能具有相同的用途、价值与功能,可以用于实现相同的体操课程目标,即体操课程资源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体操课程资源的多种利用价值,使体操课程资源的潜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2.体操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2.1开放性原则
  体操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打破时间、空间、学科、领域、途径的界限,尽可能开发利用有益于体操课程实施活动的所有体操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实现体操课程的目标,就应该将之纳入到开发与利用的视野,并为我所用。事实上,从体操发展历史来看,体操内容一直在变化,其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的系统,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2.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要针对体操课程目标,从学生、体操教师、学校和地域特点、中小学体育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和实际出发进行体操课程资源的开发。体操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体操课程目标,资源开发自始至终要围绕着如何有效达成体操课程目标来进行。针对学生特点开发体操课程内容资源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学生的体操兴趣与爱好,以及学生已有的体操学习基础和能力。每一位教师的思维习惯、工作方式、教育背景、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其对体操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认识和开发方式、广度与深度。体操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中小学体育教学,体操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要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相衔接,要动态地调查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发。
  2.3合作互补原则
  合作是指在体操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体操课程专家、体操教师、学生等的作用,充分利用他们的知识、经验、特长与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体操课程资源开发的质量与效果。互补体现在教师、学生、体操专家自身或个体之间的互补,也只有这样体操课程资源的开发才更具开放性、针对性,更具有明显的质量和效果,更能使资源的开发具有持久力和推动力。
  2.4可实践性原则
  可实践性原则,是指在体操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过程中,不能单纯为开发而开发,要注意使开发与实际利用结合起来,使开发的体操课程内容资源通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进入体操课堂而发挥其作用与功能,具有可操作性。
  2.5时代性原则
  体操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要反映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即要尽可能开发出锻炼价值高,实用性强,对改善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作用大的体操课程内容。同时,体操课程资源的开发又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要让那些有着浓郁生活气息和趣味性强的各种身体练习,通过加工成为体操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以便为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3.体操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
  3.1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体操课程资源开发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体操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体操需要为前提,否则便不能被学生所接受。资源的开发要突出重点,精心选择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体操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开发。教师要通过体操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由被动地学走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从而真正学会学习。重在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3.2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体操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体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发展明显落后于社会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审视当今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体操课程资源的开发就要大力挖掘和开发体操体系中的运动恢复型体操、娱乐表演型体操、形体型体操、体能型体操和灵巧型体操等内容,以满足社会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求。
  3.3满足学科知识发展的需要
  体操课程内容,从内涵上来说应该是非常丰富的。但在以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体操课程内容被限定在体操教学大纲和体操教材所规定的范围,其它内容如各种新兴运动项目、学生的经验等一般是不会成为体操课程内容的。体操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也要将丰富体操课程内容体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要通过体操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学生等多主体,以及国家、地方和学校多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体操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使各种新颖有趣、适应性强的体操课程内容资源不断转化为体操课程内容,使体操课程内容的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不断丰富,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体操课程内容体系。
  4.体操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
  4.1筛选
  筛选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从大量的体操课程内容资源中,选择出合适的体操课程内容的方法。通常表现为体操学科专家的筛选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筛选,专家的筛选是对大量的体操课程内容资源编写体操教材时的筛选。而体操教师的筛选是限于场地器材、教学时间等方面的制约,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筛选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数量上的变化,每个所筛选出的体操课程内容在具体性质上基本上没有发生改变。
  4.2整合
  整合是指将各种体操课程内容资源的某些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体操课程内容的方法。无论是与体操课程联系紧密的资源,还是与体操课程联系不太紧密的知识、技能或其它资源,都可以作为整合的内容。体操课程资源的整合,既可以是空间上的整合,又可以是功能上的整合,还可以是结构和要素上的整合,更可以是体操课程内部资源之间。整合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对不同体操课程内容资源要素的提炼,也就是要尽可能把各个要素的最“精彩”之处结合在一起,因此,整合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但关键环节是提炼。
  4.3引进
  体操课程内容资源引进是指将体操课程之外的体育学习内容资源经由一定的路径,以相应的方法引入体操课程中使之成为体操课程内容的过程。引进意味着对现存课程内容的丰富、填充、补足,凸显体操课程内容开放性的性状。
  4.4拓展
  拓展是指对原有的体操课程内容资源在形式、具体内容与功能等方面进行扩展、补充,使体操课程内容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完整,在功能上更加全面的方法。由于拓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原有的体操课程内容更加丰满、完整,因此拓展主要是围绕着某一个具体的体操知识或身体练习等来进行的。譬如,将基本体操创编的基本原理告知学生,然后让学生结合理论创编成套动作。拓展的方式主要有内容上的拓展、形式上的拓展和功能上的拓展。拓展方法总是与筛选等方法结合使用性。由于拓展后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些可能并不适合学生或学校的特点,因此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应的筛选。
  
  参考文献:
  [1]张劲涵.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2):251-253.
  [2]蒋世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151-153.
  [3]孙立海,吕万刚.大、中学生对体操教学内容的需求现状与特性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6):113-116.
  [4]吕万刚,孙立海等.大、中学校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7):94-97.
  [5]钟明宝.男子竞技体操规则演变与技术发展的规律性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1,26(2):48-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