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教育的异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远贵

  一、教育的功用
  教育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我想,其一,是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贵贱的差异;其二,矫正社会成员行为的乖离率。
  有人说,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这话有些绝对,但道理还是有的。旧时的科举制,让那么多贫寒子弟进身仕途,改变命运,不能不归功于旧式教育的缩贫功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社会贫富贵贱的差距。
  无论是荀子的“性恶论”,还是孟子的“性善论”,都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人的行为总有乖离的时候,及时的教育,正确的教育,它的矫行功能,可以使这种乖离率缩小到最低限度,从而使社会成员成为对社会和人类有益的公民。
  二、教育的异化
  说起近些年的教育,时时想起“异化”一词。
  重点中学的存在,实际上是在最大限度上实现着教育的不公平。不少贵族学生(收费生)的存在,客观上剥夺了一些优秀贫寒子弟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在本质上是与教育的缩贫功能相左的。
  作为独生子女而存在的“80后”“90后”,生活优裕,受宠有加,行为乖离本身就多,却又从幼儿园开始,一直享受着赏识教育,在他们身上,自私、偏执、任性,成为舆论批评的中心,殊不知,教育中他们身上发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教育的矫行功能无力而苍白。教育从来就不是迁就的事情。突然想起栽树的事情,小树长歪了,人们是用棍子夹住强行矫正的,这似乎对今天的教育应该是有些启示的。
  三、悲剧的重演
  有些传统的学校,名为认真,实际是再坏无比。他们把无所谓的功课排得满满的,使得学生对民族前途和别的大问题一点也不能想,并且周考、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弄得大家忙个不了,再也没有一点空闲去传达文化、唤起大众。
  没想到,上世纪30年代的事情,到了今天仍然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哲学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命题成立的话,那么,一定是陶先师当初批评错了,悲哀。
  四、角色的错位
  学生是上帝,那么家长是上帝的爸爸?
  这是把教育等同于售货服务。教育要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五、人文的缺失
  众所周知,语文是软科学,没有数据,不可统计;没有公式,不可推理演算。人文性才是语文课的关键所在。多少年来,它被遗忘在不知什么地方的角落里。
  有人曾这样发问:“语文老师,你会讲什么?”面对这个问题,每个语文工作者都不免沉思。的确,我们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曾做了什么。那么,是我们不知道人文性的重要吗?是我们没有能力上人文性的课吗?也许都不是。关键问题是三个字:有顾忌。与其戴着镣铐跳舞,还不如呆在囚笼里散步。于是很多语文课便变了味:习题味,应试味。
  语文课难上,这几乎是公论。原因之一是本身条条框框多。有大纲,不就不行;有教参,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有语法的束缚,平常说的人话,在考卷上可能要判病句。原因之二是谁都听得懂,谁都来指点,于是教师便少了主张,没了创新,跑了信心。原因之三曰“祖宗”厉害。“祖宗”者,高考也,它是什么模样,小的们便要争相效仿,真恨自己不是被“克隆”出来的。这样一来,人文性哪有立锥之地。学校要的是分数,家长要的是分数,孩子要的还是分数,那么,老师何去何从,可想而知。面对高考,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样苍白。于是,充斥语文课的是段落分析,好词妙句分析,思想大意分析。分析,分析,还是分析,真恨不能像物理学那样分到原子、中子、质子、介子方肯罢休。殊不知,一篇好文章之所以好,并不是因为一个字、一个句或一个段,它是一个整体,它是作家完整的艺术构思的凝结,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我们应该尊重其整体性感悟。切切割割,条分缕析,本身已违背了文章的章法,又有何合理性好谈。这种完全不顾及人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忽视人文性的急功近利的语文课,至今仍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不得不让人痛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好处是悟出来的,学生的理解力、鉴赏力是建立在相当的阅读量之上的水到渠成的结果,又哪里是教师凭一张嘴讲出来的。思如泉涌,汩汩滔滔。好的文章是有感而发的,绝不是凭空想象附会杜撰出来的。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讲得头头是道,写文章的方法也罗列条条,俨然就是一文章大家,正在给小的们指点迷津。可小的们的大作却依然是假话、大话、空话的堆砌。他们不敢说自己的话,怕犯思想错误;不敢表露真情,怕不登大雅之堂;不敢出格创新,怕离题丢分。我们本着好意却缺乏人文性的语文课,培养出来的是出乎意料的平庸之辈,这恐怕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而又不得不接受的结果。
  六、金矿、银矿、铜矿及其他
  我想,“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这一理念的提出,一是本着教育者的良知,二是本着教育者的理想。
  但是,金矿的比喻似乎还是过于理想化,因为矿石的品位差异客观存在。
  其实,只要是矿就好,即使是泥土,也有其应有的价值。但如果是被污染的泥土,种出来的庄稼会害人,这样的泥土就难言价值了。
  学生中出过一个马加爵,他就是我所说的被污染的泥土。教过马加爵的老师肯定不少,他们当中肯定有不少人后悔曾经有过这么一位学生吧。虽然马加爵的堕落可能原因多多,但学校、老师责无旁贷。作为教育者,我们恐怕更应该做的是反思。否则,谁敢担保不出第二个,第三个?当初,凭什么把马加爵界定为富矿?我们判定矿石的标准是不是错了?如果当初发现他压根不能算是一块金矿石,而是一块有点毒素的泥巴,假以时日,好好改造,滤去毒素,除去渣滓,兴许,他会成为一块有用的泥土。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教书育人。今天,我们很多学校,不管承认不承认,中心工作是考分数,犯的是本末倒置的毛病。
  任何时候,育人永远比考分数重要。
  今天,我们很多中学都以出过多少名人为荣,大加宣传,殊不知,一个马加爵,就足以让所有的宣传变得苍白乏力,教育岂可不谨之慎之,慎之谨之。
  七、未来的天空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考核应着眼于未来,而非高考的分数和名次;应着眼于对社会和未来的贡献,而非本科率或高分率。
  高考卷其实只要出两张就可以了:一张文科综合卷,一张理科综合卷。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喊破嗓子也难解决的问题。
  对教师的考核不应是分数,而应是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人本理念、职业道德,让有志于教育的人当教师,让行业名流、成功人士到学校兼职、义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