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人的需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尹彦婷

  摘要: 需要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一种特性,是有机体为了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而进行的各种积极活动的客观根据和内在动因。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具有不同于动物的新的用以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和特征。需要及其满足,推动着人们去劳动、创造,发展生产力,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技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关键词: 需要社会发展内在动因
  
  需要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一种特性,是有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存、活动、发展的运转,必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而产生的一种摄取状态。这种状态是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外部世界的依赖和需求,反映在心理上就是欲望、愿望和需求。需要是有机体为了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而进行的各种积极活动的客观根据和内在动因。
  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动物是以本能的活动来获得所需要对象,从而来满足维持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并且这种需要永远不会超出维持其自身生存发展的自然生理需要的界限,其需要对象也会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永远只指向自然界本身所存在的自然物。而人是通过劳动来生产出满足其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因此也就超越了本能活动的范畴,突破了原始的自然生理需要的界限,也超出了仅局限于自然物的需要对象的范围。所以说,人的需要具有不同于动物的新的用以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和特征,展开来说人的需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人的需要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首先,从根源上来讲,人的需要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及人体对外部世界的依赖关系决定的,同时又是在作为主体的人与外界客体的联系之中产生的。作为主体的人认为外界客体能够使自己的欲望和要求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所以在这种相互联系中便产生出一定的摄取欲望和要求。而人的任何一种具体需要,都是在客观现实的自然条件或社会条件基础上,对于客观现实的外界事物的欲望和选择。因此,人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一定会产生需要,生活在不同自然或社会条件下的人也必然会产生出不同的需要。其次,人的需要虽然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但它又以人的主观欲望和要求为表现,观念性地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人的需要是人的一种自觉的、有着明确对象和内容的意识,人的需要也是人自觉意识到的需要。正是因为如此,人才会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才会有目的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此来满足其自身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首先,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具体的个人,人的需要总是具体地表现为某个人的某种具体需要,由于他们自身状况的不同,在社会地位上的不同,以及所处的具体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需要。即人的需要具有个体性。其次,因为任何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人,所以任何个人的需要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有社会性。人的需要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形成的,是基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才产生形成的。一个人会产生什么具体的摄取欲望和要求,是受所处的具体的社会条件所规定和制约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代的人的需要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并且任何个人的需要都同他所处的社会群体中其他成员的需要存在某些共性,都会反映出所处社会的某些时代特征或者所处群体的某些共同特点。个人需要的满足也依赖于社会,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则取决于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水平。而且人的需要的合理性不是由个人来认定的,而是以社会的尺度来衡量的,由此,人的需要也具有社会性,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人的需要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变动性。首先,人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表现为某个人的某种具体需要,而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个人的具体需要又是确定的,即有着历史确定性。任何个人的需要都不能超越他所处的客观历史条件,归根结底即是不能超越所处社会历史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其次,虽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需要是确定的,然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的需要又表现出永不满足的无限性。
  人的需要既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具有未来性。人不仅仅是社会的存在物,而且是历史的存在物。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之前提的人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是在历史中生成的存在物,那么人的需要也就只能是历史性的东西,是历史中不断生成的存在。人们面对外部现实的环境时,基于自己现实的缺乏和不足,会产生一定的摄取欲望和要求,这种摄取欲望和要求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具有现实根据的需要,具有现实性的。当眼前的环境和事物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时,人们才希望它们经过自然的变化,尤其是人为的改造之后,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所以人的需要又总是指向未来的。
  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发展性。人的需要的无限发展性是由满足需要的方式和能力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因此,人的需要的发展是由社会实践、主要是生产实践的发展所决定的。随着人们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人们会不断产生出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会促使人们进行新的社会实践,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又会提高人们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从而又产生出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循环往复且变化发展的无限发展过程。
  人的需要是人的属性,而且还是人的本性。在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同作为客体的周围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永远对立的,人作为主体会永远表现出对“匮乏”的客体有所要求,从而不断地产生出人的各种需要。如果人没有任何需要,就不存在主体同客体之间的矛盾,人也就不存在了。所以生命与需要是同一的,没有需要就没有生命,这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共性。因此,人有需要才能表明人的存在、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社会中的一切现象、过程和事件都是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和活动的结果。人的需要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人和社会便不能存在和发展。
  需要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需要对历史的发展具有恒久的最终动因作用。从人类社会历史发生发展的长过程来看,需要(起初主要是生存需要)促使人为满足需要、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而劳作,推动着人们去劳动、创造,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技能,发展生产力,调节生产关系,进行社会改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是客观的存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历史。人的需要是社会中一切事件、现象和过程产生、发展和变化最原始的原因和动力。人类社会向着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需要的前景发展,其最终目标是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为标志的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全宇.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说起[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05).
  [2]高海深.论人的需要的几种特性[J].理论导刊,2005,(02).
  [3]梁胜初.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初探[J].发展,2007,(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