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小梅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能培养学生解决语文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必然趋势
  
  教育技术通过对所有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方便学生学习。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美国中小学里,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
  在各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电脑已经非常自然地融合其中,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在所有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一般都配备了能直接上Internet的电脑,作为师生查询资料、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必要工具。
  几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都使用了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工具。教学中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并随时使用电脑等工具,展示教学内容,探索知识奥秘。
  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学生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演示,实验中获得的实验数据随时用电脑进行处理。小学的自然课中,学生通过摆弄各种类似游戏性质的玩具,从与玩具连接的电脑上看到玩具的各种物理特性,如运动轨迹、速度、距离、温度和压力等,让学生在非常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有关的知识。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这里真正地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发挥了很高的效用。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为更好地满足学科教学的需求在学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使用计算机、使用多媒体、使用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已成为教学的内在需求。
  由此可以预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因为: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2.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从而培养想象、激发想象、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3.随着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有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将逐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整合的模式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探究。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并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这一模式的表现形态有: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大量的整理过的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4.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5.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论辩性写作:将辩论赛搬到网上以文字形式来进行,这种短小然而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7.一体化写作: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8.听力训练:汉语也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