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的整合,就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把数学教学的一些知识内容通过声音、图片或动画等形式具体展现出来,学生喜闻乐见更易于接受,数学思维也就更加开拓,自主学习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增加知识的存在感和应用感,达到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方法
  随着课堂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是课堂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把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更是要实现将数学知识如公式、概念等学生认为枯燥抽象知识点通过信息技术处理成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达到快乐学习高效课堂的目的。这就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相“融合”,但在如何“融合”的问题上,许多教师仍感到茫然。利用导学案我们采用“三导五步”的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整合,实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的高效课堂。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提供生活情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总是希望教学案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好能从身边的实例提炼出当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多媒体实现了这一目的,它能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数学实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掌握知识也就事半功倍了,也使学生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指数函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概念、指数函数具有爆炸型的性质,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多媒体播放一则故事《阿凡提智斗财主》:财主财大气粗,傲慢无比,有一天他又在吹虚自己如何富甲一方无人能比,阿凡提实在受不了了决定给他点难堪,于是说:既然你这么富有,不如咱们来打个赌,你第一天准备2粒米,第二天准备4粒米,第三天准备8粒米,第四天准备16粒米…按这样的规律,准备到第五十天。我呢,也第一天准备2粒米,第二天准备4粒米,第三天准备6粒米,第四天准备8粒米…按这样的规律,准备到第五十天。到时谁还能拿出米就算谁羸,怎么样?财主说:不就是米嘛,我家最多了,阿凡提你这穷鬼家都揭不开锅了,哪来的米呀,我羸定了,哈哈!
  师:请问阿凡提第五十天应准备多少粒米?学生回答粒数:100。师:那财主呢,第五十天该准备多少粒米?同学们能用式子来表达吗?你们大胆地猜想一下这米有多重?(让学生讨论、思考)
  教师用APP公布事先估算的数据:财主第五十天准备的大米约有1.2亿吨。师:1.2亿吨是什么概念?相当于20016-2017年度我国全年的大米产量!
  以上两个问题中,阿凡提和财主所需准备的米粒数用y表示,天数用x表示,y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代表回答得出y=2x,这是实际应用题需指出x的范围。然后用几何画板画出函数图象,指引学生观察两函数的走势,对比区别让学生从中感受“爆炸型”指数函数的奥妙。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高涨,自然产生深入了解指数函数的欲望。利用多媒体创设的声音、图象、动画等信息在数学课堂上展示出来,学生对这些新颖的信息充满好奇,眼睛像磁铁般被吸引,这就使得学生感同身受于教师营造的故事情景或生活情景中,不断接受新知识,信心满满地主动去学习,探索新知识了。
  二、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质
  对于中学数学,很多学生都认为知识抽象,概念难理解,公式更是不懂应用。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后,能从具体实例中发现并概括出相应的数学公式或结论,使学生轻松实现从实例到抽象知识的转变。
  三、用结构图串联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
  新授课我们利用导学案,采用“三导五步”教学模式。“三导”指导学,导动,导练;“五步”指五个步骤:课前先学(课外),问题反馈(课外、内),互动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内),拓展提升(课外)。故称“三导五步”教学法,利用导学案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课前先学(课外)
  即提前发预学案给学生。先学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超前,从时间上讲,先学与预习相同,先学后教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学的超前性使得教更有针对性。二是独立,即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独立完成预学案。三是异步,即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特点以不同的速度和深度进行提前学习,发挥个性学习激发学生潜能,并形成高效学习的良性循环。
  2.问题反馈(课外、课内)
  即当堂检测(约十分钟)。目的可以发现学生错误问题,进一步了解学生预习掌握本节课知识的程度,把握好课堂精讲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肯定学生预习成果。问题反馈除检测还有组长汇报、教师检查等形式。
  3.互动研讨(课内)
  即分组讨论(约二十分钟)。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师的充分备课、教学技巧以及临场发挥等都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主要功能是:解决问题,拓展思维,培养能力。实施包括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与组长再反馈、教师点拨讲解(演示精讲)和师生一起归纳拓展三个步骤。此环节教师需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方向,关注学生动态,协助学生完善总结,启发学生拓展问题。
  4.训练巩固(课内)
  即當堂训练(约十分钟)。题目选取要讲究,因为其目的一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尽量做到本节问题本节解,不存疑留惑。二是通过再做题强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三是运用本节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得以实践和延伸。
  5.课后拓展提升(课外)
  即课后作业。要求是题型有梯度,能巩固当堂知识又联系高考,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独立完成,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精益求精。
  总之,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由传统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数学知识整合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姜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函数教学改革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0.
  [2]格桑民玛.浅议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J].飞(素质教育版),2014(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