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进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及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 磊

  摘 要: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和理念,研究性学习在国内日益得到各学科的重视并在各学科领域得以实施。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引导下,它们的结合必将对大学外语的教学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 优势 培养策略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structuralism)理论为依据的学习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非仅仅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主要是学习者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生学习不应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将新旧知识发生关联、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学生应该是处理者、表演者、发起者和解决问题者,而教师充当的应是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一、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手段,研究性学习已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早在1916年,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就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此后,研究性学习在美国基础教育中日益得到重视,这种学习方式使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研究性学习在西方其他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法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之中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到大、中、小学教育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我国本科教学中,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政策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推进,研究性学习在教育实践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并被引入到各类学科教学中。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与大学英语学习的特点不谋而合。
  1.开放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交际。作为语言学习,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中边听边记的教学模式中违背语言学习的规律。“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即是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产物。语言习得的本身即具有开放性:它也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因为英语学习侧重的不是学习的内容,而是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习得,是获得在日常生活中用正确、熟练的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课本上的信息只是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迎合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从内容选择上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更接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从教学形式来看,研究性学习强调不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鼓励学生把课内外结合起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电影等资源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完善自己的学习。从结果来看,研究性学习更关注学习过程而非结论;关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获取知识的数量;关注学生自身的参与与探索,而非被动地接受。更重要的是,它强调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使学生不拘泥于教师和课本,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开辟了道路。无论从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演变还是关注的结果来看,研究性学习模式都与英语学习的规律相一致,它的开放性教学模式是对英语传统教学的挑战,它为语言学习的“回归”本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探究性
  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指出:“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没有疑问,没有钻研和探索,就不会有创新,就没有突破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之一即是探究性。它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确定研究课题,自主地开展研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无论结论如何,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都已培养了探究精神并培养了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正是我们的创新教育所需要的。英语学习正需要这种探究性。首先,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只有通过对不同语境下话语的探究性分析、比较、鉴别,才能真正掌握英语语言的规律和特点,触类旁通,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其次,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脱离文化的语言是支离破碎的,没有对文化的研究和摸索,语言的学习也只能停留在最低级的阶段。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英美主流文化及多元文化,还应关注其边缘文化及亚文化。这样语言的学习才能由表及里,掌握其真正的内涵。对文化的探究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英语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3.实践性
  卢梭在论及教学时曾说过:“问题不在于告诉他(学生)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学生)怎样发现真理。”即教给学生实践的方法。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另一重要特点。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实践也是语言习得的最重要途径。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习得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中教会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一定的方法后,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而获得的。“张口说,用耳听”是每个学习英语的学生必经的阶段。而这一阶段是任何教师都无法代替的。在翻译和语言应用过程中,不是掌握了语法和词汇就能写出地道的句子,不断地实践、练习是其唯一的途径。比如说你已经告诉了学生“fail”的意思,但如果没有实践,那也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已,学生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这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1)Why did you fail?
  你为什么失败了啊?
  (2)Why did you fail in your business?
  你为什么生意亏了啊?
  (3)We received his calls every day;he never fails to phone us.
  我们每天都接到他的电话,他从不忘记给我们打电话。
  (4)His courage failed him in the end.
  他最后却没了勇气。
  既然研究性学习与大学英语学习的本质不谋而合,那么在英语学习中引进研究性学习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推动就不言而喻了。那么,我们该怎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三、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策略
  
  与基础教育相比,高等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更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在英语方面的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这为在英语教学中引进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保证。针对高等教育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教学。
  1.从思想上改变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在1986年Jack C.Richards和Theodore S.Rodgers所著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中,把学生角色定位为“processor,performer,initiator,and problem solver”,而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catalyst,consultant,guide,model for learning”。在国内,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协助”这种说法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国内高校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起来迄今仍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研究性学习在国内出现得较晚,理论较完备,但实践经验还不足。一方面存在教师的意识转化问题:一部分教师还是认为自己不多讲而把课堂教给学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有把自己知道的都直接讲给学生才放心。另一方面是学生有意或无意的抵触:他们还习惯于传统的你教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对自主学习缺乏了解和动力。针对这种状况,教育部门更应加大对思想的引导,师生也应自觉顺应教育发展的方向,变“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教师协助”。

  2.分专业英语教学
  大外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所教学生分属全校不同的专业,有时一个教师就带几个不同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分专业教学。课堂教学应向其专业倾斜,并注意英语向专业方面的渗透,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给出计划,督促学生通过一定的形式,确定和本专业有关的个体研究方案。组织形式可为小组合作、个人独立研究等,并使其明确具体的表现形式:论文、课堂演示、调查报告、表演等。内容可以是本院系的英文简介,也可为本专业的特色课程介绍、某次实验报告等,表现成果以英文形式即可。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能增进对本专业的了解,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又能提高自己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3.把课内外时间有机结合起来
  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课时少、任务重。而语言学习不只是语法、词汇的掌握,它需要大量的技能训练和对文化的理解、掌握,如果不能把课内外时间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英语学习应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将学生的课本扩大到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处处成为课堂,事事成为对象”。当然,这对教师角色也提出了挑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研究主题,在实施过程中提出建议并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应启发学生的思路,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还要针对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形成研究结论等方面做出具体指导。例如,近日美国媒体报道说奥巴马政府将签署一份联合国宣言,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同性恋合法化,而此前的布什政府曾拒签。教师可根据这一热点新闻确定课题,请学生通过网络、报刊、影视等资源对美国边缘文化(毒品文化、同性恋文化等)进行调查、探索、研究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看法。结果可以是论文、调查报告,也可用辩论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又能使其在词汇、文化、表达、思辩等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结语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而它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其更符合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等,并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and Theodoer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顾曰国.英语教学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杨晓翠.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8.
  [4]叶纪林.国外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特点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6.
  [5]单佳平.大学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7.10.
  [6]李凌雁.对研究牲学习的分析及思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10.
  
  此论文为院级课题,课题项目编号:07HSJGA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