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 芝
摘要: 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已是时不待我。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学过于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实际情况,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变现状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教学现状 改变策略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过分注重语言形式(语音、语法、词汇)的理解,而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却关注甚少,因此跨文化交际意识也随之淡薄。此种教育现状导致学生习惯用英文形式表达中文思维,为有效的交流设置了障碍。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的,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语言与文化
文化,英文是culture,源于拉丁语,原意为耕耘、耕作。在中国,《说文解字》如是解释“文”:文,错画也,象交文。意为各色交错的纹理,有纹饰之义,与“野蛮”相对。“化”由相反的两个“人”字组成,表达一种变化的趋势,本义为变易、生成,其引申义则为改造、造化、培育等。可见,东西方传统中,“文化”都有人工改造的含义,体现着鲜明的“人为”特点。文化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主要是相对精神文明而言。简要地说,文化是一个团体成员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知识、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传统的结合,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语言作为文化的核心要素,在文化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语言的交流实际上是文化的交流,语言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文化学习的过程,不应该将文化退变为语言学习的背景,因为是文化让语言的交流成为可能。美国语言学家Claire Kramsch认为“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两者不可分”。著名语言学家H.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著称部分,其特征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同时还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依赖文化现象而存在的,二者的关系,概括地说,就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决定语言。所以,学习语言与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相互促进、两位一体的学习实践过程,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
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服务于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地位的逐渐提高,英语已经成为国人相当重视的一个学习科目。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语言结构是重中之重,听说读写等技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和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往往被忽视。学生获得的只是英语语言能力,社会文化能力的相对缺乏导致了社会文化干扰型的中国式英语。中国学生普遍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中文思想+英文形式。形式语言虽然正确,但是却缺少了文化上的可行性。调查显示,约53%的英语外教认为“文化错误”要比语法错误更难让人接受,93%的外教认为他们与中国学生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并认为这部分内容应成为教学的一个目标。再者,当下各种定量化、标准化的英语考试,使大学英语课程成了语言技能机械化操练的场所,大学英语学习越来越带有符号化的意味,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绝大多数高校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与学位紧密挂钩。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也成为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高校牺牲文化教学来换取四级通过率也就不足为奇了。高分低“英语交际能力”的大学生也就应运而生。实际上,文化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其实并不矛盾,它们是相互补充和促进的。抽离了文化的语言学习只能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语言操练。但是现阶段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还没有形成体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四、改变现状的策略
笔者认为,要改变当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弱“文化”现状,须从“教”与“学”两大方面着手。具体来说如下:
1.加强理论指导,形成日趋完善的文化教学体系。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已日趋完善,但文化教学的实施还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因此当务之急是制定文化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要求、内容、目标、步骤等,并配以相应的教材和考核标准,与语言技能培养目标紧密挂钩,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以及隐藏在其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从而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素质。
学生吸收有效的异国文化知识的理想源泉来自课堂,而课堂上的理想源泉来自教师。因此一个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他(她)必须摒弃文化中心主义和崇外主义,具有广博的文化视野,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具备文化的抽象和还原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丰富的语言材料,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录像、电影等把文化知识形象化,直观展示英语国家文化的各个层面。
3.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检测手段,教学所需时间、空间和交际环境,都存在严重不足。仅仅凭借课堂时间,是不能达到深层次文化教育的目的的。这就需要拓展学生学习异国文化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课外活动,例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戏剧表演、英语角等活动,既丰富校园文化,又可教学相长。
五、结语
“文化”是21世纪的关键词之一,世界各民族在实现文化交融、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也以文化交流为依托。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我国现在基本的外语习得途径,肩负着民族重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实现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赢。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消除学生盲目排他(异国文化)和完全归化(异国文化)的心理趋势。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和实践研究,才能找到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规律所在。
参考文献:
[1]古敬恒,刘利.说文解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13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Kramsch,Claire.Language studys border study:Experiencing difference[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93,28,(3):349-353.
[4]顾嘉祖,王斌华.语言与语言习得[A].语言与文化(第二版)[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