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化学实验探究题失分原因的分析及教学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 非
摘要: 实验探究题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任何一个化学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所以,引导学生学好化学探究题是中考化学取胜的一个关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有着其特殊性,这一点应该引起每位在边疆工作的教育者关注。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 义务教育 新课程改革 中考 实验探究题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到经济、文化、环境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一看到探究题,首先产生了恐惧心理,接着就会不知所措该从何下手,是中考失分率较高的一部分。特别在这几年的中考中,实验探究题所占的分值逐年增加,而学校领导和科任教师又对学生实验重视不够,因此,关于实验探究题的学习,值得每一位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的教学工作者重视,以减少实验探究题在中考中的失分。
一、失分原因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在中考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失分的原因多种多样,从近几年来的教育教学来看,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领导认识不够到位,思想还停滞在课改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中学领导的思想还停留在课改前的认识上,认为在实验课就可以讲清楚,考试时不会有多难,特别是部分欠缺化学专业知识的学校领导更是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不配专业的实验室管理员,有些学校实验管理员是其它专业的,甚至是把不能胜任课堂教学的教师抽调出来充当实验员,他们根本不懂怎样配试剂,如何进行实验。这些领导认为:上级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都以学生学习的结果――考试分数作为主要依据。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个人创造能力,这些与新课改前的教学目的是大相径庭的。
(二)实验没有开足开齐,学生的实践操作过少。
有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实验设备配备不齐全。仪器不全,药品用完了不能得到补充,分组实验就做不成,只能改做演示实验,学生亲手做实验的机会少,只能看着教师在讲课上做,不能很好地看清实验现象,对现象不明显的实验,一些学生甚至怀疑老师做出的是照本宣科,与实验事实不相符,只是为了应付学生而已;有的学校设备虽然齐全了,但没有正式的实验室、药品保管室、配剂室,所有教学活动都在同一个教室内完成,上课时乱成一团,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安全,又要顾及教学质量,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了学生做实验时动作比较生疏,在做的过程中脑子一片空白,实验做了第一步,第二步不知该如何操作,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指导才能完成实验,这些都是学生亲手做的实验少造成的。
(三)时间得不到保证,课时排得太少。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从课题的选择,到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交流,整个方安进行的周期较长,现行的教学内容偏多,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偏重,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即使让学生去做实验,也往往流于形式,或有始无终,或做为一种形式,走走过场,学生没有学到知识;学校安排的周课时根本不够,实验没做完就忙于从实验室跑到教室上其它课。另外,自主学习强调人人参与、学生质疑,适合小班教学,大班教学很难做到顾及每位学生,要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就要延长教学时间,而实际上学校安排的时间远远不够。
(四)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强,创新意识差。
不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很多学生都不敢大胆地做出假设或提出的假设不合理,不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意思做出合理的推断。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做到探究题时空白的比较多,学习成绩相对好一点的学生失分也很严重,更多一部分学生在文字叙述中不完整,很难得到高分,但教师到课堂上一讲学生们都恍然大悟:原来不过如此。这就是学生自学能力差,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的重要表现。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五)文字表达能力差,心里想的和文字表述不一致。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学生除了在课堂用汉语交流外,私下交流时极少使用普通话,这样就造成了在语言表达上的障碍,在叙述上产生了困难。在教学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叙述的语句主谓语颠倒,因为在很多少数民族语言中主谓语在说话时是相反的,如:常说的“吃饭”,哈尼族学生用民族话说是“饭吃”。
(六)基础差,不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普遍表现为不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把各知识点很好地连接起来,不能完整地回答完问题,答了前面的一半,不能正确地叙述后面的另一半,丢分就成了必然。
二、对策
对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化学实验探究题教学有着与其它地区的相似处,但也要有一些特殊的对策,以下是几点教学建议:
(一)领导要重视实验教学,加大实验投入。
很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领导的思想还停留在课改前的认识上,所以,尽快改变思想观念,重视实验教学,增加投入,提高实验效率迫在眉睫。要尽量让实验室不缺仪器和药品,改善实验设施,增加实验室的人手,没有专业实验员的学校要派出教师学习,合格后才上岗。课时安排中增加实验课的时间,以便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验室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这样有便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知识应“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可让学生自己去做。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让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
(三)借助多谋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看清实验过程。
现在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都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多到多媒教室上演示实验课,便于学生近距离观察,加深学习效果。以前的教学中,演示完毕后,教师的做法通常是在教室巡回让学生观察,但是学生看到的没有实验过程,仅有结果,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演示实验可见范围较小。合理使用投影进行演示实验可弥补其不足。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到实验室里动手操作,以培养实验动手能力。
(四)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欠缺,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特别强调了一代新人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注重创新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大胆地让学生去做,让自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能正确地进行引导,学生新的创意将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五)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其完整地得分。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特别差,他们往往根据题目的意思能正确地判断出答案,但在具体的文字叙述中却出问题,心里想的和表述的不一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可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平时注意布置学生多写一些化学小论文;加强探究题的辅导,让学生多做探究题。表达能力提高了,文字叙述的失误就少了,也就能得高分甚至满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学生学习探究题的压力。
(六)注重“双基”的教学,牢固掌握双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应体现启蒙性、基础性,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重点教学。在中考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占的分数最大,是中考考查的重点,而且各部分的考点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覆盖到全卷分数的四分之三以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相对滞后,学生的自学能力差,把握好这部分的分数是中考取胜的一个关键。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把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学生才能学好其它更难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组.2008年云南省新课程高中(中专)考试说明(化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中国教育出版社.
[3]尹后庆.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J].上海教育情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