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逃课原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逃課已成为影响高职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高职生逃课的原因既有个人的内在认知,教师与学校等因素。要减少逃课现象,可以从职业生涯规划、自我管理、促进教师教学技能与形成教师、学校、家长三方合力入手。
[关 键 词] 高职生;逃课;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034-02
学业任务作为在校高职生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其个人的专业素质培养尤为重要。但流行在大学生中的“没逃过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这种亚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是极为不利的,这也直接造成了高职生群体中显性逃课与隐性逃课现象普遍。从个人角度来说,逃课是个体实现其利益的行为,但是从学校角度来看,却对学校教育与管理造成严重危害。
一、高职生逃课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
1.大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学习缺乏动力
目标是个体前进的方向与标准,个体现实自我与目标的差距同时会带给个体前进的动力(内在推力与外在压力)。目标不明确在学业方面的客观表现即是缺乏学习目标,对大学生涯整体而言,即为缺乏大学的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目标不明确直接会导致个体出现混日子、沉迷游戏、过多的兼职时间等,间接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素质下降。
2.学习动机偏差导致学习认知歪曲
学习动机是启动个体进行学业行为的助力,端正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管理自我的学习时间,促进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高职生学习动机的偏差主要表现在学业认知偏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专业兴趣等。学业认知偏差的主要表现为对部分学校设置课程的理解程度不够(如高数、英语及部分专业课),认为其对个人专业发展帮助不大,这种认知偏差会直接导致个体缺乏学习动机,间接导致逃课行为发生频繁。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为,学生认为上了大学就不用刻苦学习,大学就是用来享受的,因而轻视相关的学习任务,这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缺乏专业兴趣主要表现在由于高中阶段很多学生的专业选择是受父母或者同学影响而选择的,自己对专业所学的知识并没有细致了解,因此导致个体在入学后发现自己选错了专业,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部分同学由于调剂等原因,自己从文科调剂到了理科相关专业(如机械、电气等),这类学生在开始时便已经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并且缺乏自我调整,进而导致把逃课行为合理化。
3.归因方式偏差导致厌学、弃学
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如何理解自己行为的原因,正确的归因方式可以提升个体学习的动力,错误的归因则会打击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的学业任务,尤其是专业课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新的领域并且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在客观上要求个体一定要付出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由于许多学生对上述情况的认知存在问题,在多次尝试后都没有取得积极的结果,因此很多学生会认为自己不是学习某一专业的材料。这种内部、稳定的归因方式会导致个体对自己的专业的形成“习得性无助”状态,并坚信是自己能力的问题且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这也是很多学生厌学、弃学的最主要原因。
(二)教师层面
1.部分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
大学的知识相比初高中知识难度有较大提升,但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方式方法相对还是比较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这些问题在客观上的表现就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是否领会了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对课堂的掌控力缺乏,照本宣科;教师使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对大家喜爱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利用较少。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对学习目标明确且自我控制能力好的学生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可能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
2.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缺位,客观上纵容了学生的逃课情况
课堂管理是执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课堂规则与秩序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但由于教学期望、职业倦怠等原因,部分教师对于外在教学任务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对课堂管理的重视程度。其客观表现就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至于学生是否认真听课不做过多要求,纵然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游戏、网络聊天等也无关紧要。这种课堂管理的缺位会滋长学生隐性逃课与显性逃课的发生。
(三)学校层面
1.重教学管理,轻学生管理,二者未达到有机统一
教学管理是教务部门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学生管理是学生管理部门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多数院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在同一条线上,信息互通不及时,对学生的在课堂的表现半学期或一学期才反馈一次,辅导员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也属于“亡羊补牢”式的干预,双方的管理未能发挥最大合力。
2.校规校纪执行情况不彻底,导致约束力欠缺
校规校纪,尤其是考勤管理办法是各高校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约束的重要制度,是学生缺考等违纪行为的最后挽救办法。但是很多高校在执行规章制度时,执行的不够彻底。课堂考勤不是每节课都进行,教师或管理人员对上课情况的监督力度不够,每学期因旷课受到处分的学生较少,丧失了以考勤来约束与警示学生的作用,造成了学生对缺课行为没有顾忌。 (四)其他层面
1.家庭教育的缺失。幼儿园及中小学阶段,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是各家庭都极为重视的。但是这种重视在大学明显减弱或缺位,其客观表现即为父母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不管不问,自然地认为孩子进入大学就是由学校管理,孩子毕业后找到工作是顺理成章的。实际情况是学校对学生管理或约束更多的是集中在校规校纪层面,父母潜意识的意识与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与要求是错位的,这也造成了学生管理的“真空”。
2.科技因素。社会因素对学生的主要影响集中在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性与知识获取的容易性。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通过网上的慕课也随时可以学习,这种情况削弱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迫切性。这种信息时代的便利性对学生的課堂学习行为是一种极大的冲击,这也在督促着教师转变教学思路与方法,以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今社会围绕学生群体的商业行为十分丰富,网吧、游戏厅、兼职等遍布高校周围,一些道德水平较低的老板不顾国家关于健康上网的相关要求,纵容学生通宵上网获取利益,为学生的逃课创造了适合的环境,这对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学生有巨大的影响。
二、对策分析
(一)高校应该以各种形式要求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大学每年的目标,并阶段性地进行检查反馈
目标是个体前进的方向,同时也能为个体带来前进的动力。通过诸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生涯专题讲座、班会等形式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大学生涯设置阶段性目标并进行阶段性检查与反馈。
(二)深入了解自己,进行自我管理
学习动机与归因偏差作为引起高职学生逃课的重要成因之一,其内在核心是自我认识的问题。对于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同学可以由辅导员结合自身管理经验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分析,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合理规划大学学业生活,并根据结果管理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
(三)增加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学素质提高
知识传授的方式是教学,教学方式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应该增加相关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在适合知识传授与激发学生兴趣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并设立听课反馈制度,提升本校教育教学水平。
(四)加强教师工作与学工线管理工作的协调性,贯彻落实学校的管理制度,增加制度对学生的约束力,杜绝管理真空造成的逃课行为
高校应该建立更为便利的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制度,确保教师与辅导员能及时掌握学生课堂表现,及时干预,防微杜渐,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助力学生自我管理。
(五)建立家校联系,及时将学生的表现反馈至家庭,确保教师、学校、家长的教育合力
管理的缺失,尤其是家长管理的缺失,是很多学生违纪的重要原因之一。家校联系的方式既可以让父母参与到子女的大学教育过程之中,对子女的不良行为进行督促,又可以分享子女心路历程,实现多方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1]于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逃课”归因与课堂秩序重构:基于北京市部分高校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6):55-58.
[2]高宏亮,傅明冲.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8(1):46-50.
[3]张二庆.关于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94-97.
[4]王志标.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影响与对策:基于河南大学调查资料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9):46-50.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