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科举制长期存在的原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旭怡 杨 婧

  摘要: 科举制是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虽然其间几经废黜和改革,但还是持续了1300余年之久。其原因主要在于它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以及包含任人唯贤、追求公平公正等积极的因素。这些积极的因素仍然能为当今的人才选拔制度所借鉴。
  关键词: 科举制 封建统治 公平竞争 贤能治国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我国古代实行最久、最重要、最完备的考试制度。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是通过逐级的考试选拔人才。科举制自隋唐始,延续了1300余年,在几经废黜后依然延续如此之久,其原因值得深思,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科举制本身具有的积极性
  
  科举制作为一项官吏选拔制度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考试制度,其制度本身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黜,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考试内容的腐朽和僵化,而考试制度本身的形式仍然具有积极性,也可为当今所借鉴。
  首先,任人唯贤,精英治国的理念贯穿始终。所谓“任人唯贤”并非完全摈弃了“任人唯亲”的状况,这是在封建社会里不可避免的,可是“任人唯贤”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任人唯亲”。究其原因,是因为科举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层层严密的考试制度,以求精英中的精英。虽然不可能做到完全平等,但是比起以前按照“门第”之类的标准选拔官吏要先进得多。也正是因为科举制的发展,一种新的人才观发展起来。
  其次,人才选拔范围扩大。科举制的实行颇有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风气。通过考试,很多出身贫寒的人能够成为官僚体系中的一员,参与封建政治。据史料显示,即使是在科举制走向落寞的清代,上自顺治下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总计考中数额为二万六千三百九十一人,约有百分之十三出自普通家庭。通过考试广泛选拔人才,一方面有利于人才的笼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第三,追求公平、公开、公正的考试选拔程序。我国古代是典型的家族宗法制。在这样一个以关系和人情为主导的社会背景下,科举制要真实地实现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必须要有一整套严密的制度才有可能实现其有效性。很多朝代都为此做出了努力,对主考官和朝官子弟作一些限制,以使平民子弟能够有较公平的竞争环境。例如清康熙以后为防缙绅之家多占中额而妨寒酸进身之路,曾实行官、民子弟分卷取中之法。通过一些制度规定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第四,提高官员素质,加强封建治理的有效性。科举制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考试选拔精英,参与封建政治。科举制度下,想通过考试走向仕途,对于学识的要求及智力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应该可以作为一个总结。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历来崇尚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最高目标,通过科举制度,这一儒家理念可以得到具体的贯彻,可见“精英治国”在我国古代是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的,这对于科举制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以上,简单分析了科举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性,其“任人唯贤”的理念,“精英治国”的目标,对公平公正的追求,对封建社会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对于当今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也具有借鉴意义。
  
  二、科举制对于封建统治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科举制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大一统局面。中国自古流传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名言,直到今天,我们仍将它作为治国的一条方针。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科举制作为巩固其政权的手段。科举制能够使处于社会底层的“寒士”通过科考取功名,步入上层社会。这样一来,封建皇权也就越过世袭贵族而伸入中下层社会,这样有利于开发社会政治资源,巩固并扩大政治统治基础。科举制采用相同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时间,有助于全国统一意志、统一思想。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不断更新,使社会上下阶层能够有常规化的流通,从而相对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其次,科举制对于皇权的维护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是一元化集权――皇权核心地位,但它时刻受到包括相权、将权在内的其它因素的制约,有时甚至是威胁。每个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统治,都会设立各种官职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而封建君主专制倚重的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官僚政治。官僚政治的主体是官僚队伍,由科举制而产生出来,科举制的目的就是为君主选拔经世治国的贤相能臣。通过广泛选拔人才,建立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君主处于这一体系的中心地带,通过对官僚的掌控,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局面,从而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通过科举进入官僚队伍的人,往往对皇权感恩戴德,成为皇权的的忠实维护者。
  第三,科举制有利于打造一个良性的社会政治系统。伊斯顿认为:“政治系统就是社会系统与社会性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有关的一系列互动行为,政治系统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运行,它通过输入输出来维持政治系统的稳定。输入输出是政治系统与其环境的互动,输入表现为环境对政治系统的刺激或影响,输出表现为政治系统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或对环境的反作用。政治系统只有在输入与输出保持适当的平衡时才能正常运行。”我国古代是封建专制社会,政治参与仅仅是在封建官僚体系这样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当时的民众对于政治是处于一种隔离的状态,所以在社会政治系统中,输入显然是不足的,社会对于政治系统的影响、刺激和反馈都表现得很微弱,而政治系统做出有效决策正是基于社会的有效刺激和反馈,在封建专制体系下微弱的输入必将导致社会政治系统的运行不良。科举制,作为一种官吏选拔制度,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于社会政治系统的有效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科举成为改变生活状态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很容易把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吸引至科举考试上来,科举制运行得越好,参与的人就越多,社会对于政府对于朝廷的认同度就越高。科举考试成为政治系统获取社会输入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效决策,保证社会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
  总而言之,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有其内在必然性与合理性。从历史上看,科举制比其以前的世卿世禄等制度,都是惊人的进步,对于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现在讨论科举制也是为了以史为鉴,挖掘其对于当今人才选拔的积极意义。一项制度能够存在千余年而不被取代,必然有其积极的方面。科举制中“任人唯贤”的理念、建立稳定的人才选拔制度、追求考试公平公正等方面都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刘海峰.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钱穆.国史新论.三联书店,2001年版.
  [4]盛奇秀.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5]俞可平.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张晓光.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3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