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中关于任务型文化导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芳

  摘 要: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整体。大学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文化导入应是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务型文化导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文化导入 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文化导入
  
  一、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文化”的含义非常广泛,从人类文化学的观点看,文化有两个意思,一是正式文化(英文中大写的Culture),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另一类是普通文化(英文中用小写开头的culture),即普通的社会习俗和惯例。社会语言学家Goodenough(1964)曾这样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既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那就可以毫不夸张的断言: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便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文化导入应是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其教学中应重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的文化知识的传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之后,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目前迫切所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较强理解力的人才。我国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3)是这样描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课程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具备与来自不同国家但拥有共同目标语言―英语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明确的交际任务以增强交际的目的性,也就是说将任务型语言教学结合跨文化交际,形成一套英语教学新的模式。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交际语言教学的一种途径,其教学思想仍然是在交际语言教学的理论框架之内。20世纪80年代国外不少的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者如David Nunan和Peter Skehan等都系统地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张。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目的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语言运用的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只有任务型练习才会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把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真实的场景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学习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学习潜能。
  任务型语言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际教学中的任务的设置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一定的梯度,逐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文化导入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为了讲文化而讲文化,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密切相关。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运用合适的方法适度地导入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文化信息。例如课文中一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丰富文化背景的常用词汇、习语、谚语等的用法也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文化导入要注重与言语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比如从日常见面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到了解掌握委婉语、禁忌语乃至体态语言等。我们要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增强学生认识、辨别语言和文化差异的能力。
  文化的导入还要遵循兴趣性和真实性原则。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效果、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大学英语教学本来就是相对枯燥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愤,又能有效地导入文化。
  
  四、任务型文化导入的途径
  
  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即前任务(pre-task),任务链(taskcycle)和后任务(post-task)(Willis,1996)。在前任务阶段,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突出关键词语,从而让学生了解他们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及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并接受相关的语言输入,为任务的完成做好准备。任务链阶段,由任务、计划和报告三个环节组成。在这个阶段,学生以各种方式执行任务,并为最后的成果报告做好准备,然后,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后任务阶段即语言焦点阶段,包括分析和操练。在这一阶段,学生对彼此的执行任务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任务完成过程中设计到的语言点进行操练,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任务型文化导入就是要将文化的学习融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去。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语言信息输入时,要注意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努力挖掘语言材料中的文化内容,清晰阐明所涉及到的文化点,其中包括与语言材料相关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如在教到“Holiday”时,教师可以对中西方节假日做一个整体的对比阐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西方国家文化习俗有所了解,理解节日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培养多元文化意识,提高文化修养,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形式也可谓多种多样。文化无处不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文化,包含着礼仪文化、习俗文化、词语文化等诸多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上下文营造相应的文化情景,尽可能地逼真再现语言材料中的内容。可以把具体的场景、目的、内容、角色、对话主题、模式、语气、活动的规范全部汇集于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社会调查、资料查询、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一系列与总任务密切相关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使课堂成为学生们运用英语思维和训练综合技能的场所,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灵活地运用语言,并完成最终的总任务。另外,任务的设计还应延伸到课堂之外,广泛开展第二课堂英语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任务型的课外活动,如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英文小品剧、英语晚会、英语角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了解外国文化。在语言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把跨文化交际的知识看作文化素养的培养,而且还要把文化特征作为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并应用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一般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培养学生在社会交际中真正运用语言得体进行交际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完成某一交际任务,掌握语言知识,提高交际水平。因此,学生在完成某一交际任务后,教师应及时总结任务完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纠正学生所犯错误,并且要让学生在学会句式表达的同时,了解该语言适合的语境,包涵的文化因素等,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
  
  五、结尾语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熟悉英美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改变过去为语言而语言、为操练而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而任务型文化导入正是文化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文化的高度把握英语语言知识,还可以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功能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习英语的持久热情,进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Goodenough, Ward H.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 [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64.
  [2]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1996.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N].中国教育报,2003-12-20.
  [4]覃修桂,齐振海.任务及任务教学法的再认识[J].外语教学,2004,(3):69-74.
  [5]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6]岳守国.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65-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