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命运原因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爽爽

  摘 要:哈代曾一度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他擅长以悲剧的眼光审视人生。《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一部悲剧性巨著。作品塑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又不甘于命运摆布,在邪恶的社会底层挣扎、反抗,但终究摆脱不了悲剧命运的乡村妇女形象。小说除了给人以庄严凝重、崇高凄凉的审美体验以外,还蕴涵了作者深厚的理性主义,蕴涵了对人类历史逻辑矛盾深邃反思的社会悲剧。
  关键词:苔丝 悲剧 命运 社会
  
  当我们回顾英国文坛,没有人能否认哈代是一颗巨星。而《德伯家的苔丝》就是一部震撼人心并为他赢得巨大声誉的悲剧性作品的代表。在西方评论家看来,《德伯家的苔丝》不仅是哈代最伟大的小说,而且也是英国文学中的伟大作品之一。苔丝的形象,是哈代所有长篇小说中塑造的唯一理想化了的“美”的艺术典型,是他创造的女性形象中的皇后[1]。
  《德伯家的苔丝》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哈代把她描写成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然而,一个纯洁的女人,命运却如此悲惨。小说主人公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善良、勤劳的乡村小贩的女儿。为了改善家庭贫困生活,她被迫到附近一个有钱的远亲德伯夫人家干活。苔丝只受过很少的一点教育,对人情世故及各种世间险恶了解得很少。后来她被亚雷诱奸并怀了孕,婴儿出生后即夭折。从此苔丝在生活、婚姻等方面接二连三受到肉体和精神的摧残和打击,最后在绝望和悲愤中走上杀人的道路,被处以绞刑,结束了她悲愤的一生。苔丝短暂而又历经磨难的人生悲剧,震撼人心,令人扼腕。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苔丝的悲剧的发生?通过研读整部作品,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苔丝的悲剧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苔丝的悲剧来自不幸的命运
  
  受时代的局限,哈代无法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他认为现实的危机与矛盾是神秘而又不可预测的宇宙意志,人在强大的宇宙威力面前,是渺小的、软弱的,人是根本无力与环境抗衡的,只能被动地屈从于环境,受命运的支配。这种宿命的世界观使哈代笔下的人物由宇宙意志支配,偶然的不幸常常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降临。同样,苔丝的一生都充满偶然性和命定的色彩,由一系列偶然的不幸事件一步步促成。首先是家庭的经济贫困。苔丝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她屈从于父母之命去富裕的农场主德伯家攀亲,原本对心怀歹意的亚雷严加防范,却因为偶然的事件而失身。苔丝的这次不幸遭遇似乎是笼罩她一生的阴影。一旦成为受害者,永远都是受害者,这就是规律[2]。苔丝一开始就注定将成为这个社会的牺牲品。她太善良也太贫困,她无法改变这一切。她容貌的美丽与她家庭的贫困与她地位的低下是十分不相称的。于是她命中注定了悲剧性和不幸的结局。结婚前夕给克莱的信却塞到了地毯下;为拯救家人牺牲自己被迫再次屈从于亚雷;正在绝望之际,克莱又回心转意;愤怒之下杀死了亚雷,自己也被绞死,从而结束了短暂凄苦的人生悲剧。尽管苔丝从未向命运低头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失身后宁可忍受屈辱也不愿意和不爱的亚雷在一起,她不相信失去贞洁的女人,就永远失去了一切。她不甘被命运击败,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抗争,但最后仍然避免不了毁灭的命运。仿佛在她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一只无形的命运之手一步步地将她推入悲惨的境地。尽管苔丝在道德上具有非常严肃的态度,但这种严肃态度被贫穷的现实生活给予粗野无理地嘲弄了。所有这一切都暗示着苔丝的悲剧是命中注定的。
  
  二、苔丝的悲剧也是由复杂的社会原因导致的
  
  苔丝的悲剧是人与社会间矛盾的产物,她的悲剧命运是她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必然。苔丝招致毁灭的真正原因完全是现实的,女主人公的贫苦和无依无靠,社会上盛行的虚伪风习――这些情况都直接决定了这个女子的悲惨命运。哈代的作品是他对社会的无情控诉[3]。苔丝生活在19世纪末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这一时期的经济因素,对苔丝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当时随着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小农经济解体,造成个体农民破产,苔丝的农民家庭因此到了破产的境地。在哈代看来,英国所固有的“健康自然的生活”被资本主义“文明”侵入所破坏,而给人们带来的只是灾难,整个世界是个悲剧。人们在这悲剧世界里,本来应当追求的幸福,不仅得不到,相反,这种合情合理的愿望只能给人们造成更凄惨的悲剧。家庭的贫困境地和无能的父母注定了苔丝悲惨的命运,是导致苔丝悲剧的间接原因。
  苔丝生活中的两个男人――亚雷和克莱,是造成苔丝悲剧的主要原因。亚雷和克莱是代表了不同社会势力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但在造成苔丝悲剧上两个人却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如果说,亚雷是造成苔丝悲剧的始作俑者,那么克莱就是亚雷的帮凶。没有亚雷,就不会有苔丝的悲剧。亚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出生于富商之家,是个有名的纨绔子弟,花花公子。苔丝的出现,使他萌发了不可遏制的欲望,为了达到目的,假冒母亲的名义骗苔丝去农场干活;利用急速赶车吓唬苔丝,占她的便宜,处心积虑设下圈套,在围场之夜奸污了苔丝,毁掉了苔丝一生的幸福。从此,苔丝走上了一条通向毁灭的悲剧之路。失身后的苔丝成了虚伪道德公认的“不洁的女人”,承受着世人的鄙视和来自社会的重重压力,忍辱负重,艰难度日。而亚雷却若无其事地逍遥法外,尽管他曾经在老克莱的感召下改邪归正,皈依宗教,以“回头浪子”的身份热情地传播宗教,但内心的邪念依存。与苔丝的重逢,使他的欲望死灰复燃,而此时的苔丝,处境危急,孤苦无助,丈夫克莱出走,杳无音信;父亲刚刚病死,住房被地主收回,一家人流落街头,无处安身,面临生存危机。为了拯救家人,苔丝又回到亚雷身边,做了他的情妇,从此彻底地断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亚雷的表现不仅是他个人丑恶灵魂的特征,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体现的是整个资产阶级的面貌。亚雷,作为社会强权势力的代表,在国家机器法律制度的保护下,无所顾忌地践踏残害苔丝,而处于社会底层的苔丝则是永远的强权受害者。苔丝成为资本主义祭坛上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命运反映了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因此,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代表社会强权势力的亚雷是造成苔丝悲剧的主要原因。
  比起亚雷,作为苔丝丈夫的克莱对苔丝造成的则是致命的精神伤害。如果说亚雷摧残了苔丝的肉体,克莱则扼杀了苔丝的精神。作为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克莱具备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想,能够以理智客观的眼光看待社会和人生。他蔑视陈旧的社会习俗和等级财富观念,厌恶浮华的城市生活,渴望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自愿到农村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他不顾中产阶级的身份同农场的工人打成一片,真心地欣赏他们淳朴善良的天性。在他看来,苔丝纯洁、质朴,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为中产阶级的子弟,能够抛弃森严的等级观念娶苔丝为妻,表明他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离弃世俗礼教的决心和勇气。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是对虚伪宗教道德的反抗,也表明他逐渐地脱离了他所属的中产阶级的群体。可是,他的出身以及生平所受的教育注定,无论他多么藐视传统世俗观念,宗教与传统道德已经潜移默化地深入到他的骨髓,成了他天性当中的一部分,左右着他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尽管在他的心目中,苔丝是大自然的女儿,纯洁的象征,完美无瑕的杰作。但当苔丝向他倾诉了往事以后,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残酷的事实,他感到心中的偶像倒塌了,他的整个世界被彻底地颠覆了。而苔丝认为自己原谅了克莱的过去,克莱也应该接受自己的过去。克莱却认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由此可见,克莱貌似开明,但骨子里仍然信奉并摆脱不了陈腐的社会习俗和传统的道德偏见。他的进步与开明是虚幻的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一旦生活中的实质切中他本性中的要害,这些空泛的东西立即会土崩瓦解,真正主宰他的只能是他本阶级的价值观与道德判断标准。一旦得知了苔丝的经历,他就颠覆了对苔丝的态度。他绝情的抛弃,给了苔丝致命的打击,以致后来她贫困交加,走投无路,只好重回亚雷的怀抱,由此失去了获得幸福的最后机会。可见,克莱对苔丝的伤害是致命的。如果说亚雷的行为使苔丝贞操丧失,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并未使她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那么,克莱的绝情使她痛不欲生,心如死灰。亚雷摧残的只是苔丝的肉体,克莱却毁了苔丝的精神。克莱一方面是一个无情的刽子手,从精神上毁灭了苔丝;另一方面,他同时也是社会旧习俗的受害者,他在伤害苔丝的同时,也在精神上折磨了自己。由此可见,正是以亚雷为代表的恶势力和克莱身上存留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一起把苔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悲剧深渊。

  
  三、苔丝的悲剧还在于她本身的性格弱点
  
  哈代的作品往往充满悲剧的宿命论色彩。在小说中,苔丝敢于大胆反抗社会的不公平,但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她的不幸遭遇和爱情悲剧中的很大成份,是直接由女主人公的性格造成的。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行为、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态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展现一个个曲折的情节,推动人物命运的发展。首先,孝顺善良、富有责任感是引起苔丝不幸的开始。本来老马的死是一件意外的事,但是苔丝却认为是自己的天大错误。正是在这种负罪感和责任感的驱使下,她极不情愿地去富有的德伯家攀亲,当农场女工。她这种负罪的内疚感,正是她善良纯朴的表现,同时也为被亚雷引诱埋下了隐患。在苔丝受到亚雷诱奸后,她用传统的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在牛奶场,本来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是,传统的贞操观念在苔丝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失身永远使她怀有一种犯罪感、内疚感、自卑感。她一再拒绝克莱的求爱,正是这种心态在折磨她,使她内心陷入极大的矛盾之中,这是她软弱的一面。新婚之夜,天真善良的苔丝怀着对丈夫的无限忠诚,向丈夫坦白自己的过去,希望得到谅解和宽恕,苔丝的自卑和负罪心理使她又一次受到伤害。被克莱抛弃后,她仍认为是自己的罪过,毫无怨言,默默忍受命运加在身上的不公平。在家境陷入绝境的情况下,虽然也怀着渺茫的希望等待克莱的宽恕,但她最终在善良本性和牺牲精神的促使下选择了屈服。其实这是她内心深处传统观念在作祟,也正是她性格的矛盾性和悲剧性。如前所述,反抗性也是苔丝性格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她所具有的反抗精神造就了她独特的悲剧命运。生在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她不甘屈服,以不堪一击的微薄之力去与邪恶强大的统治阶级相拼,无异于以卵击石,毁灭是必然的。
  
  四、结论
  
  纵观苔丝从一个纯洁质朴的姑娘到毁灭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苔丝的悲剧是必然的。不难看出,哈代之所以如此重笔描写苔丝的悲剧是与他创作中一贯的悲剧主题分不开的。他认为,人世充满了忧患和痛苦,没有一条通向幸福的路,甚至也没有一条避免不幸的路。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本身就是极大的悲哀[4]。这种悲观思想与人物不幸经历一起构成了他“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主题。苔丝的人生悲剧,形象地阐述了哈代的悲观主义思想,在强大的环境面前,渺小的个人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
  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不道德的方方面面日益明显。人们逐渐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传统道德的虚伪。社会中的敌意,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人们感到沮丧,悲观主义逐渐取代乐观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风潮。哈代以一位作家的敏锐力,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出现代文明给人类心灵的伤害。苔丝并没有罪,她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她的悲剧命运是对英国当时社会的无情鞭挞和批判。而《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本身则体现了哈代对社会荒谬和人类困境的极度困惑和思考[5]。
  无论苔丝的悲剧是哪一种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抑或是三者的结合,重要的是这部小说本身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值得人们去研究,去学习。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Pinion, E.B. Thomas Hardy: Art and Thought [M].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77.
  [3]阿里克斯特著.戴镏龄译.英国文学史纲[M].人民出版社.
  [4]Patrick Braybrooke. Thomas Hardy and His philosophy [M]. New York, 1973.
  [5]Jagdish Chandra Dave. The Human Predicament in Hardy’s Novels[M]. Macmillan Hardy Studies, 1987.
  [6]陈寿宇.哈代创作论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7]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8.
  [8]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9]Catrell. Simon “Thomas Hardy and the Proper Study of Mankind”[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3.
  [10]Merryn Williams.A Preface to Hardy[M].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