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部大开发下的成都都市体育圈层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成渝经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增涨第四极,而其中的成都都市圈经济发展迅速,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显示了较高的体育发展水平,具备建设都市体育圈的基本条件。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成都都市体育圈”构建所需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对成都都市竞技体育圈、体育产业圈、体育旅游圈、体育设施圈进行阐述,对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的空间布局、基本框架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探索四川体育新的发展模式,以期为政府决策、项目建设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都都市圈;体育圈;战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59-03
  
  1、引言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预计在未来15-20年内,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60%以上,建构都市圈是中国城市化最有效率和效益。伴随着都市圈的崛起,体育也被卷入都市圈的发展建设,这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现代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具有悠久历史的成都,迎来了振兴中的城市体育圈的发展战略研究,这是我国体育伴随经济战略转移有一个重大的课题。目前,依据体育圈理论研究四川城市体育的发展问题尚属空白。鉴于此,成都都市体育圈的战略研究,探索四川体育新的发展模式对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的振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成都都市圈基本情况及都市体育圈空间布局分析
  
  2.1、成都都市圈基本情况。
  成都都市是我国西部的较为密集的都市圈、经济较为发达的都市圈,也是我国发育最完善的城市密集区之一。成都都市圈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雅安全市,以及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简阳市,遂宁市船山区、大英县、射洪县,乐山市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夹江县。成都都市圈占全省总面积的16%:2008年人口3789.8万人,占全省46.5%;生产总值6840.13亿元,占全省的54%。是成渝经济区内发展腹地最广、集聚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以成都为中心的都市圈城市之间首尾相接、连成一片,他以丰富的资源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以及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在我国都市圈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2.2、成都都市体育圈空间布局。
  成都都市圈经过快速发展已成为四川现代产业、人口、城镇以及国民经济最主要的集聚地,跨入了全国大都市圈域的行列。随着成都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都已基本形成了半小时都市圈、1小时都市圈和2小时都市圈三个都市圈。在成都都市圈内,第一圈层是以成都市市中区为中心、外延为绕城高速公路,包含成都六城区,发挥中心城区体育功能。第二圈层以成都市为中心、绕城高速公路外半径为50公里的圈层,包括环绕城市的两大副中心、卫星城镇以及以通勤流为衡量标志的紧密层;主要是发挥成都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形成中心城区体育旅游风景点和体育休闲休憩区。第三圈层是半径为100公里的外圈,以乐山、资阳、眉山、遂宁、雅安等城市为节点,以城际快速通道为连线,形成放射状结构的过渡层和松散层。在积极接受核心圈层吸引辐射的基础上,突出各自优势,发展成为都市体育圈中的特色旅游区。
  
  3、成都都市体育圈基本情况分析
  
  3.1、成都都市竞技体育圈。
  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竞技体育大省和强省,成都都市圈堪称为四川竞技体育的中心,竞技体育成绩显著,近年来获得世界冠军10余项,亚洲冠军20余项,居西部城市之首。以成都为中心的体育训练网络基本形成,如成都的体操、足球、武术;绵阳的柔道,乐山的小球;眉山的武术,遂宁的自行车;资阳的跆拳道;雅安的水上运动和重竞技体育项等。四川的优势体育项目75%来源于成都都市圈。其次,成都都市圈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水平,这给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发展环境。由于地理、区位、交通、工业、科教等方面的优势,为四川优秀运动员成才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2、成都都市体育设施圈。
  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体育设施建设成为未来城市文明重要的标志,根据成都都市圈的规划,以成都为中心的体育设施将具备更有能力承担国际综合性赛事的条件,如成都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具有综合化、大型化、主题化建筑的色彩,而德阳、绵阳、资阳、乐山、眉山、雅安等地更多地考虑单个项目的优势,这种体育设施建设更多地从成都都市整体功能予以考虑,由于交通便利,加上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的建设,完全可以把各地区连接成为举办大型赛会都市圈。也完全能够发展成都都市圈的优势,建设我国一流体育设施。按照国际惯例,凡举办大型综合运动会,必须具备都市圈的综合功能,具备良好的地理、交通、通讯及文化环境,成都都市体育设施的建设,可以为打造国际体育都市,发挥都市圈整体的集聚功能、辐射功能和叠加功能,为未来举办国际大赛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体育将为成都都市圈的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3.3、成都都市体育产业圈。
  近几年,四川体育产业发展较快,2008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收入达到73亿元左右,从2004年至2008年间,成都市体育产业产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市民休闲健身意识较强,成都的体育产业具有极大的潜在市场。加之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落户,未来成都的体育产业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期。近年来成都连续举办国际大型赛事,并以此拉动了体育产品销售、场馆运营、体育传媒和广告市场、职业俱乐部投资等多样的体育产业形态发展。在成都,运动品牌的消费能力已经跻身全国前三。据统计,在成都,71.36%的体育用品经营店是盈利的。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也大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场馆经营市场,既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也拉动了经济增长。这在反映了四川体育产业取得可喜成绩初具规模同时,也表明了四川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从体育产业分布情况看,成都体育产业增加值排在第一位,乐山排在第二位,绵阳排在第三位、雅安排在第四位,发展的总量仍占四川体育产业增加值的主体。从体育服务业规模、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和从体育用品批发零售贸易规模看,位次于前者基本相同。基本形成成都都市体育产的优势圈,即以成都为中心,以绵阳、资阳、乐山、雅安为环绕的成都都市体育产业群基本形成。
  
  3.4、成都都市体育旅游圈。
  四川是旅游大省,这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5个,世界公园1个,国家级、省级旅游景点上百个,2007年旅游总收入12171.31亿元,占全省的11.6%。而成都都市圈在四川旅游业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有旅游城市7个,旅游景点91个,旅游服务区200多个;有旅行社500个,占四川的60%以上。这里有世界遗产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景区,有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青城山,有雄伟多姿的九峰山、九龙沟、被誉为人间仙境的天台山,有秀丽多姿的碧峰峡、罗浮山、猿王洞、蓥华山以及朝阳湖、黑龙潭和古色古香的黄龙溪等。统计显示,2009年1至5月,四川国内旅游市场复苏势头明显,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9282.87万人次,同比增长25.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19.89亿元,同比增长29.3%。这些都为成都都市圈开展体育旅游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4、成都都市体育圈基本框架结构
  
  4.1、利用成都中心城区的体育功能共建都市圈体育竞赛联动市场。
  利用成都都市圈的体育资源,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体育竞赛市场。一是形成几大城市的大型传统赛事;二是培育全民健身竞赛表演市场。打破行政区划.
  义务权利平等,责任利益均分,市场共育共荣。三是大力发展国际商业性比赛。成都市近期内接连举办WBC职业拳王争霸赛和A1世界杯大奖赛两项国际大赛,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以及国际篮球邀请赛,ATP冠军巡回赛,08世界拳王争霸赛和07女足世界杯以及2010女足亚洲杯,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同时四川已经提出申办2017年全运会,这会进一步促进建立成都都市圈体育竞赛联动市场。
  
  4.2、发挥规模效应搭建都市圈体育产业发展平台。
  通过各种有效的合作形成,组建大型跨地区体育产业公司,吸引跨国体育中介机构、管理集团落户本圈;形成体育产业链,联合招商引资,整合成都都市圈的体育资源优势;合作建设体育工业园区,加之承办大型体育博览会。更新观念,遵循市场规律,淡化行政和区域色彩,以体育市场价值为取向,形成新的体育投融资机制。2008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落户成都,未来成都的体育产业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期。而且近年来成都连续举办国际大型赛事,并以此拉动了体育产品销售、场馆运营、体育传媒和广告市场、职业俱乐部投资等多样的体育产业形态发展。
  
  4.3、充分成都利用成都都市圈资源建设体育产业休闲园区。
  在建设都市体育圈的基础上,根据全民健身的深入发展,开辟新的体育旅游热线,建立休闲健身区,完善服务导游网络,促使体育锻炼与旅游休闲、医疗保健等有机结合。据悉,到201 1年锦江区将在CBD中心区、猛追湾游泳场、三圣花乡旅游项目等特色区域注入体育元素,打造体育运动休闲圈。而位于三圣花乡,投资8亿占地2400亩的高威体育公园以及金港国际赛车赛道正是成都都市体育圈共建体育休闲园区的典范。同时目前规划的有:以龙门山带五区(市)县开发的体育项目为主,形成山地运动体验区;以新津、金堂为主,形成水上运动体验区;以双流锦绣东山健身走廊为主,形成健身休闲区;以龙泉十陵新体育中心为主,形成竞技运动体验区;以温江金马湖区域为主,形成健身运动体验区;以落户温江的“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总部为核心,形成体育用品生产辐射区;以跳伞塔一条街为主,形成体育用品销售区。
  
  4.4、整合成都都市圈体育资源建立体育科技攻关基地。
  成都都市圈聚集了四川绝大部分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也是全省劳动者素质最高的地区,具有较多的体育科技人才以及现代化的科研器材设备。成都都市体育圈应成为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的展示圈、现代高科技体育的先行圈。主要由体育用品研发制造中心、体育会议展销中心和体育休闲体验运动中心三个部分组成的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同时具备了共建体育科技攻关基地能力。
  
  5、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的战略对策
  
  5.1、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尽拿出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对现有的体育产业资源进行规范化建设,建立与资源景观和旅游文化相协调的基础服务设施。全面加强区内旅游景点与周边旅游中转城市之间的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认真做好重要景区的精品策划,同时把沿线的历史、人文和独特民族风情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旅游带。
  
  5.2、完善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城市之间的合作。
  都市体育圈最本质的内涵就是城市关系的有机整合。因此,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要发挥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形成各方有效参与圈内体育资源开发管理的机制。特别是那些行政区划不同,但规模等级相同或接近的城市,应就基础体育设施、体育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的、事关全局的、单一城市难以有效实施的问题建立协商机制。
  
  5.3、科学细分体育旅游市场,优化成都都市体育圈产品结构。
  首先通过大众健身和举办一些高水平、精彩的比赛来扩大客源:其次,针对国际旅游市场,在产品全面开发的同时着重开发一些高消费,需求弹性大的体育旅游产品,如高尔夫球、探险、攀岩等项目,以及举办一些专业化的体育邀请赛。同时针对国际二三级市场,通过度假旅游与体育旅游的完美结合来挖掘成都都市圈的体育市场潜力。同时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依托,推动成都以体育旅游为特色的体育休闲产业发战。
  
  5.4、优化行业结构,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发挥政府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作用,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积极主办承办重大体育赛事,提高赛事运作的市场化程度,改革体育彩票管理体制,促进体育彩票业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制度,做强成都职业体育产业,充分发挥成都体育产业公司的资源整合作用,促进一批市场主体成长。通过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和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投融资渠道多元化。特别对成都都市圈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旅游开发;加强宏观指导力度、组建股份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等。有效实施政府干预,营造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建立社团管理型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创新成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和场馆经营体制的转变,多种方式有效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培育现代体育消费者,夯实体育产业圈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甲亮、岳利民、肖焕禹等,城市体育的新范式:都市体育圈都市体育圈的发展规划及其空间布局模式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
  2、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周克瑜,“都市圈”建设模式与中国空间经济组织创新[J].战略与管理,2000(2)
  4、孟凌,构建“大成都经济圈”初探[J],国土经济,20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20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