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提“课课练” 有效提升高中生体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面对学生体能下降的问题,专家和体育教师们都认识到了“课课练”的重要性。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堪称“史上最严”的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上述标准实施的东风,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通过“课课练”这一载体督促学生参与到锻炼中,增强身体练习的密度与强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效达成提升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新《标准》,浙江省首次向社会公布了高校新生的体质健康监测结果,结果显示,全省17万大一新生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平均分为68.82分,合格率为86.77%,良好率为10.23%,优秀率仅为0.33%;2017年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平均分为72.96分,合格率为93.11%,良好率为18.87%,优秀率为0.99%。纵观近几年高校新生体测成绩,各项指标数据均保持平稳,略有提升,但收效甚微,令人担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高中的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值得每一个高中体育教师反思。
  新《标准》取消了选测项目,且初中以上学校将体测结果记入了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因此,需要一线高中体育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直面这一挑战。
  一、充分重视新《标准》中的变化要素
  新《标准》的出台是风向标,既确定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也规定了体育课堂的行为指向。作为一线教师,认真解读与领会是改进教育行为的前提。
  从表中对照来看:
  1. 旧《标准》满分为100 分,新《标准》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
  2. 新《标准》不再有选测项目,意味着投掷实心球及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在学生体测舞台上的“谢幕”。增加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 米跑、女生1 分钟仰卧起坐和800 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 分,满分为120 分。可见,新《标准》减少了对学生运动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对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的考查。体育教师要严格遵循这一变化,调整教学重点和策略,并付出行动。
  二、实施“课课练”是当务之急
  现在学生跑不快、跑不长、柔韧差、没力量,实际上差的就是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几个基本素质,而这些素质很多都是可以迅速提高的。几个素质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力量好了,速度就会提高,灵敏性也强;耐力好了,速度也会提高。然而,高中生没有更多的空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体育课堂是高中体育教师抓训练的主战场,抓好课堂40分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对此,我们要重视“课课练”,即遵循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原则,在每节体育课中规划一定的时间版块,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定的量与强度的身体素质练习,督促学生参与到身体锻炼活动中,有效地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课课练”是20世纪70~80年代初提出的“体质教育”的产物,对增强学生的体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体质教育”被冷落,重视与运用“课课练”的热情也急转直下,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体质的每况愈下。“课课练”是促进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助推剂,是迅速提高学生体质的必经之路。我们要改变观念,不要认为只有专业教练员才会关注运动的身体素质。当今,身体素质已不再仅是竞技教练员重视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应了解和重视自己的身体素质,高中生更不例外,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
  三、素质训练要体现科学性
  (一)追求训练形式的有效性
  “课课练”的组织形式应该力求时效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切忌单调枯燥,要在练习的方式、组织的形式方面多下工夫,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课课练” 的内容选择应和主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以求平衡和全面发展,而在负荷的大小上也应该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如,若教学密度和强度很大,“课课练”的负荷则应相对小些,防止学生过度疲劳;相反,如果教学密度和强度不大,“课课练”应该弥补强度的不足,注意适时调节,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同一类型的素质训练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能让学生们在快乐玩耍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跑步的专项训练过程是枯燥的,而跑步又是锻炼耐力和灵敏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让无趣变得有趣,教师需采用一些趣味的“课课练”教学手段。例如“踩尾巴”游戏,在半个足球场上,把学生分为两组,每人腰后绑一根一米多长的皮筋,拖在地上,同伴力争用脚踩下对方的“尾巴”,在一定的时间内踩下多者为胜。学生乐于接受这类组织形式,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耐力、素质,能够收到较好效果。
  (二)明确训练内容的侧重点
  让训练内容与新《标准》项目内容形成互补,就是为了弥补因新《标准》项目局部活动的限制而造成的其他部位活动的不足。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主要内容是腾空动作,因此,素质练习的内容就应该以腾空动作辅助练习为主。在教学中,我们安排了旋转跳、夹球跳、袋鼠跳等趣味的“课课练”,既有针对性地练习了技术要领,又弥补了立定跳远项目规范技术动作发展的不足。在“课课练”中,教师要考虑到练习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并遵循从简到难、运动强度从小到大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五大身体素质,切勿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三)弥补身体素质的短板
  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量身定制练习内容和目标。对于那些达不到新《标准》基本要求的学生,我们应该从促进学生身体全面而平衡发展的角度出发,重点找到薄弱环节,渗透到“课课练”中。例如,有的学生上肢力量较弱,有的学生下肢力量较差,还有的学生耐力较差等等,面对以上情况,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练习内容作为“课课练”,以促进这部分素质的发展。又如,对完成引体向上有困难的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可为其定制一套“课课练”,起初要求其完成如直臂悬垂横向移动、直臂悬垂纵向移动、单臂悬垂、挂臂悬垂等相对容易的练习内容,循环往复,逐步加强上肢力量,提升学生的信心。当打好一定基础后,要求完成如屈臂悬垂、斜身引体等练习项目,最后安排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引体向上,直至独立完成。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练习,能够收到良好效果。
  总之,在“课课练”中,教师既要让学生不断明确提高身体素质的意义,从而表现出积极自主的态度,又要坚持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既要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又要向课堂外延伸,包括大课间、课外活动、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等,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責任编辑 周子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6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