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113块东营组储层分布研究及开发井实施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马19断块区开发历时40余年,1980年井网加密调整后,未作系统研究。原有的沉积相分析、构造分析已不能滿足油田勘探开发的需求,剩余油分布不清楚,挖潜方向不明确。如何在双高老区块开发后期寻找接替产能,实现老油田稳产上产,成为目前迫切的任务。近年在对马113块东营组研究中,通过采用精细三维构造解释,对地质体进行了重新刻画,发现马113块属于一个独立的小断块,通过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马113块东营组砂体分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今后开发井部署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地质体;圈闭;地震属性
  马113块东营组砂岩层普遍发育较薄,分布井段长,平面分布不稳定,连通差,多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或粉细砂岩。这个难题主要是源于东营组本身的沉积环境。d2+3段储层属于沼泽化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河道宽度只有150-400m,且改道频繁,造成断块之间,甚至邻井之间砂体厚度变化都非常大。对于在这样的地区进行井位部署,即使在构造上找到了圈闭,其内部的储层发育状况也很难预测。
  1 研究思路及针对性对策
  马113块马113-1井完钻后,尽管其部署的构造位置比较高,但是钻遇目的层砂体发育比较差。邻井马114井目的层砂体发育较集中,单层厚度在3-4m,岩性是含砾不等砾砂岩,以及细沙岩,而马113-1井钻遇储层较为分散,单层厚度1-2m,井壁取芯证实岩性为粉砂岩,物性较差,测井解释以干层为主,试油也证实基本为干层。处在低部位的马113井这套储层岩性更差,变成了泥质粉砂岩。所以马113块实际上是以岩性控制为主的油气藏。因此,必须要寻找到和马114井储层发育类似,或者更好的地方部署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 技术原理及简介
  2.1 地震属性储层预测的基本思路
  ①正确认识地震属性正确认识地震属性是做好属性预测的基础,不同的地震属性参数,它的地球物理含义、数学含义不一样,反映的地质规律也不一样。如:半时能量和总能量,尽管都是振幅类参数,但具体的展布规律却不一样;②地震属性的优化选择能正确反映实际地质因素变化的地震属性是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关键。目前,进行地震属性优化的方法很多,地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模式识别、神经网络都是成熟的方法。按照地球物理属性类型归纳起来,都可以归到振幅、频率和相位三种类型上:
  振幅类属性:瞬时振幅、均方根振幅以及最大能量、平均能量等及其衍生的一系列属性。
  频率类属性:瞬时频率、主频以及带宽、波数等及其衍生的一系列属性。
  相位类属性:瞬时相位等及其衍生的一系列属性。
  2.2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研究已由线、面信息扩展到三维体信息,随着地震技术的日趋成熟,地震属性技术近几年也发展迅速,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去完善勘探生产中的油藏描述工作,已经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的核心内容。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预测岩性和有利储集体,描述油藏特征及孔隙度变化,寻找难以发现的隐蔽油区,一直是石油工作人员追求的目标。在勘探、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地震资料在复杂油气藏系统的解释过程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一直缺少一种能有效将地质知识应用于地震解释中的工具。随着一系列地震属性新技术的出现,就给我们提供了快速从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得地质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在用常规解释手段难以识别目的储层的情况下,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更是给我们指出了新的方向。
  2.3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在对马113块的研究发现部署的目的层砂体厚度变化在地震资料上有明显的反应。从地震反射特征上来看,这套层在马113井和马113-1井基本没有反射,而在马114井有一个不太强的发射,这与储层的发育情况相吻合;也就是说,砂体发育越集中,叠加厚度越大,分层界面反射越强。反之则越弱。找到这规律以后,对马113块提取了沿层最大振幅属性,这样就可以在断块内进行储层预测了。
  3 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提取最大振幅属性,结合储层钻遇的实际厚度,绘制了马113块主力储层的砂体厚度预测图,以及油层图。实施了3口开发井马113-2-1、马113-3-1和马113-3-3。从钻遇方面看,除马113-2-1井外,均钻遇了与预测相符的储层发育较好的油层。
  马113-2-1井实际钻遇的砂体与振幅属性不匹配,结合现场实施情况,我们对前期研究中提取的最大振幅属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地震剖面上我们发现,在目的层反射波上方紧邻一套强反射波,砂体向马113-2-1井所处的高部位逐渐减薄至尖灭,两套地震反射波在构造高部位发生叠加混合形成了一套强振幅反射波,进而对目的层的反射波起到屏蔽作用,不能反映其砂体的真实发育情况。因此马113-2-1井所处的强振幅区并不能真实反映目的层砂体的发育情况。马113-2-1井虽然没有达到部署目的,但是为今后通过应用属性提取技术进行储层预测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4 结论
  针对储层发育情况复杂的马113块。通过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与完钻井资料相结合,精细刻画其砂体分布情况,对未知圈闭储层发育状况做了较为准确的预测。为本次部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今后的勘探开发部署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推广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在储层预测方面的应用。降低部署风险,确保井位部署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廖兴明,姚继峰,于天欣等.辽河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何幼斌,王文广.沉积岩与沉积相[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9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