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野县耕地土壤耕层有机质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整理第二次土壤普查化验数据和2018年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化验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层有机质含量在行政区域、不同土类、耕层质地上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耕层有机质含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主要调控措施。
  关键词    耕地土壤;有机质;耕层质地;变化趋势;分布特征;河南新野
  中图分类号    S153.621;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136-02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决定土壤结构、持水量和温度,而且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即土壤代换能力和缓冲性,同时又是土壤中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1-2]。为了掌握新野县耕地土壤耕层有机质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耕地质量建设,笔者整理了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化验数据和2018年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化验数据,并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1    耕层土壤有机质分级与变化
  利用2018年78个样点土壤养分分析数值,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制作点位图,然后通过空间插值,将有机质赋值给“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再对其有机质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野县耕地土壤0~20 cm耕层有机质变幅为10.74~25.53 g/kg,加权平均为16.52 g/kg。按照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对2018年各单元的有机质数据进行分级统计,结果全县耕层土壤有机质等级集中分布在三级和四级(表1)。
  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比较,有机质一级、二级面积占比仍然为0;三级面积占比由0上升到13.04%;四级面积占比由64.25%上升到86.96%;五级面积占比由34.19%减少到0;六级面积占比由1.55%减少到0(表1)。整体情况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土壤有机质呈显著上升趋势,而且变幅显著缩小。
  2    耕层土壤有机质分布特征
  2.1    有机质在各乡镇的分布
  施庵镇、溧河铺镇、上庄乡、歪子镇、新甸铺镇有机质平均含量较高,平均值在16.8~17.8 g/kg之间;汉城街道办事处、汉华街道办事处、王集镇、前高庙乡、城郊乡、上港乡有机质含量居全县中等水平,平均值在15.0~15.9 g/kg之间;沙堰镇、王庄镇、五星镇、樊集乡有机质含量平均值较低,在12.9~14.6 g/kg之间。
  2.2    有机质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分布
  新野县耕地土壤包含砂姜黑土、黄褐土、潮土三大土类,在耕地总面积中占比分别为64.70%、19.40%、15.90%。不同土类有机质含量统计结果显示(表2),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7.34 g/kg,明显高于其他2个土类;黄褐土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5.00 g/kg,在3个土类中居中等水平;潮土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3.65 g/kg,属于全县有机质含量最低的土类。
  2.3    有机质在不同耕层质地上的分布
  不同耕层质地有机质含量水平统计结果显示,重壤、黏土有机质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7.31、17.18 g/kg;中壤有机质含量中等偏高,平均值为15.14 g/kg;轻壤、砂土、砂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值在13 g/kg左右。其基本规律是,偏黏重的耕层质地有机质含量较高,中壤质地的有机质含量中等,偏砂性的耕层质地有机质含量较低(表3)。
  3    耕层土壤有机质影响因素分析
  3.1    土壤属性
  从成土母质看,砂姜黑土为湖相沉积物,成土历史悠久,熟化程度高,耕层质地大多为重壤、黏土和中壤,保水保肥能力强,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黄褐土和潮土为洪冲积物,成土历史相对较短,耕层质地既有中壤、轻壤,又有砂壤、砂土,其中的中壤土蓄水保肥能力适中,对于有机质的积累也比较有利,但其中的轻壤、砂壤、砂土蓄水保肥能力较差,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3]。
  3.2    土壤管理措施
  对于新野县而言,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土壤管理措施最主要的是植物茎叶还田数量。近30年来,新野县主要农作物生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归还土壤的茎叶量也随之增加。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秸秆禁烧力度的加大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秸秆还田数量大幅度增加,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提升。
  秸秆还田数量与种植制度关系密切。从新野县近几年农业生产实践看,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大多实行了小麥秸秆和玉米秸秆双季还田,有利于提升耕层有机质含量;在“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只能实行小麦秸秆单季还田;在春玉米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下,只能实行玉米秸秆单季还田;在春花生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下,都没有实行秸秆还田。这种秸秆还田量的差异直接影响了耕层有机质的积累数量[4]。
  4    耕层土壤有机质调控措施
  从有机质含量分级情况看,目前新野县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必须持续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一是要重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沼液沼渣施用技术;二是要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部分推行一年一熟耕作制度,利用冬季休闲期种植绿肥,春季掩青肥田;三是实行每3年轮番1遍深耕深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和积累[5-7]。
  5    参考文献
  [1] 杨晓.县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8.
  [2] 李佳颖,刘新源,李洪臣,等.三门峡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2):475-479.
  [3] 孙翠珊.文登区土壤有机质及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子分析[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7.
  [4] 张枝枝,张福平,燕玉超,等.渭河两岸缓冲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土壤,2017,49(2):393-399.
  [5] 汤斯崴,林清美.澧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及其差异性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8(12):41-44.
  [6] 崔正果,李秋祝,张恩萍,等.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8,26(6):104-109.
  [7] 刘焕军,谢雅慧,潘越,等.黑土区田块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异及分布研究[J].土壤通报,2018,49(6):1445-1451.
  作者简介   侯宛森(1967-),男,河南新野人,农技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