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管理智慧 校本课程“理财教育”的开发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人生需要规划,钱财需要打理。理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金钱观、财富观,以及获得财富、管理财富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理财意识,提高小学生的“财商”也应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点。笔者尝试在校本课程中设置“理财教育”版块,从内容的系列性、形式的多样性、效果的实用性三个方面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使之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理财教育   开发与实践   系列性   多样性   实用性
  “财商”是指一个人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生存素质之一。理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技能,是一门能够教会孩子今后如何生存的课程。为了国家未来的富强,理财教育要从孩子抓起。翻开小学教材,很难找到与理财相关的内容。笔者在校本课程中设置了“理财教育”版块,并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内容的系列性
  鉴于孩子不了解理财或了解甚少,所以必须从基础一步一步领着孩子学习和理财相关的一系列内容。
  1.认识货币。
  理财肯定是要和货币打交道,提高“财商”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了解货币。围绕货币,笔者首先带领学生探究了货币的起源与发展,接着了解了银行的演变与分类,最后围绕人民币开展了一系列教学:从第一套人民币的产生到现行人民币的发展过程,每套人民币产生的时间、时代背景、意义,人民币上图案的含义,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如何识别假币,如何爱护人民币……通过这一系列内容的教学,孩子对货币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理财知识夯实了基础。
  2.了解理财。
  认识货币后,正式进入和理财相关的学习:首先给孩子们讲关于理财的故事,从国内讲到国外,从成人讲到孩子,从人类讲到动物。如巴菲特四岁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理财的兴趣和信心。动物界有趣的“理财能手”小故事坚定了孩子们理财的决心,使他们领悟到理财的一些准则和注意点,如“狡兔三窟”,是为了分散风险,运用在理财生活中就是多选择几个投资渠道,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提高理财收益……这些小故事,让孩子们禁不住要“摩拳擦掌”去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接着,给孩子们讲理财知识,哪些行为属于理财,哪些人会理财,理财的目的是什么。
  3.掌握技巧。
  了解理财后,开始学习简单的理财技巧:储蓄技能,如制作“阿福童盒子”和“阿福童存折”,将自己喜欢的物品和零用钱储存在“阿福童盒子”里,零用钱的收入和支出都记在“阿福童存折”上;消费技能,区分想要的和必要的,只买必要的物品,尽量不浪费金钱,列出消费清单等;创业技能,如利用假期卖报纸,收集废旧饮料瓶等,既能锻炼创业技能,还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形式的多样性
  如果教师只是枯燥地讲授理财知识和技能,孩子肯定不感兴趣,而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孩子兴趣盎然。
  1.游戏。
  儿童是离不开游戏的,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枯燥的知识讲解,游戏有着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如游戏“海上逃生”,孩子们玩了多次,越玩越有兴趣,越玩越领悟到理财的精髓。这个游戏开始是给孩子3分钟时间,写出坐船去海上游玩所要带的物品,孩子们写得花样百出,有的孩子只带了玩具,有的只带了零食。第一次遇到风浪,要丢掉一些物品,每人留五件物品,有的孩子将水和食物全丢了,第二次遇到风浪的时候,每人只能留一件物品,每个孩子留下最后一件物品的理由可以显示出孩子的理财意识。玩了多次后,孩子们越来越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还在游戏中学会了合作、共赢。游戏“如果我有一百万元,我会……”,孩子们的说法清楚地说明哪些孩子已经有了理财意识,并且在游戏中互相交流学习理财的经验。
  2.竞赛。
  虽然理财课不能像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孩子必须牢记一些重要的知识,但必要的记忆还是需要的。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竞赛,让孩子记住和理财相关的知识,教学效果明显,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到哪些知识讲得不到位,反思教学,改进方法。
  为了测试孩子对人民币的了解程度,笔者进行了一次人民币知识竞赛。竞赛共10道題目,47人参加竞赛,结果如下:1人全对,5人错1条,5人错2条,7人错3条,15人错4条,11人错5条,3人错6条,每一题都有人错。竞赛结果表明,前期的教学不够成功,孩子们对于人民币的认识没有明显提高,可能因为教学时只是讲,没有让孩子深入了解,或者教学形式不够生动,没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二次教学时,笔者先让孩子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让孩子带着资料来交流,教学效果好了很多。
  3.实践。
  学以致用,没有实践,只是纸上谈兵。在理财教学中,实践非常重要。教师要激发孩子对理财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首先要了解孩子对理财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并根据孩子的基础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鉴于此,笔者在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前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共有42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年龄多为12岁,个别13岁。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听说过理财的有33人,有30人有自己可支配的零用钱,有28人已有意识去储蓄。买东西时,只有3人是喜欢就买,有19人是需要才买。在理财观念上,只有1人认为没必要勤俭节约,2人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钱变多。绝大部分孩子认为“理财”就是储蓄钱,合理用钱,不乱花钱。部分孩子不仅有了理财意识,还有了创业意识。在交流各自的情况时,孩子们就对理财有了一次实践。
  在后续学习中,笔者组织孩子去银行开设储蓄账户,在银行的柜员机上实践操作存取款业务,调查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计算零用钱存在哪家银行更划算……在实践中,孩子对理财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感兴趣。   三、效果的实用性
  理财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能灵活支配自己的钱,就是最实用的。
  1.学会存钱。
  现在的孩子不缺钱花,有爷爷奶奶给的,也有外公外婆给的,拿到的钱多,花的也多。经济学家认为,在孩子刚刚接触到金钱的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多了解金钱的意义,这也是教育孩子从小理财的最佳时机和途径。从前期调查结果来看,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有的在家已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但较为零碎。我们在进行实践时,应系统地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拥有的钱有多少”,是怎么来的;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钱到哪里去了”,在比较中体验储蓄和不储蓄的差别,产生储蓄的愿望;接着,教学“我的钱存在哪里”,由愿望变为实践;紧接着教学“我的存钱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存钱计划,加上带孩子去银行学会开设账户,看到自己的钱在生成利息,每个孩子都会想着怎样才能多存一些钱到银行,孩子的储蓄习惯就基本养成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孩子設立短期目标,让他们在银行存入零用钱,几个星期后就能用利息买到玩具、书籍和学习用品等等,然后让孩子转向更大的目标,存钱几个月乃至一年,从而实现更大的目标,孩子的储蓄习惯能够得到巩固。
  2.学会花钱、赚钱。
  孩子有钱了,就要学会花钱,学会如何合理地使用钱,并不是不花钱就好,而是要让孩子认识到挣钱的辛苦。学会花钱、懂得珍惜金钱是教育的重点,节俭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教育。学会花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培养实践能力的良好机会;学会花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掌握使用技巧的良好机会;学会花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是培养孩子高尚品质的良好机会。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会花钱就是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区分想要的和必要的”与“购物计划”通过让孩子有计划性地花钱,培养孩子独立安排生活以及分清事情轻重缓急的能力。“商品比较”与“货比三家”培养孩子的认知及思维能力,从而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零花钱。
  钱花了,就要想办法赚钱。通过实践调查、讨论交流,孩子们想出了很多适合小学生的赚钱方法。比如可以通过投稿获得稿费,帮大人跑腿买东西获取报酬,还可以拿着塑料袋在小区里收集塑料瓶或是饮料罐,卖给废品回收处。许多已对理财产生兴趣的孩子利用假期尝试着去做这些事,课上再来交流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使更多的孩子产生了浓厚的理财兴趣,达到了教育目的。
  理财不仅仅是一种个人习惯,更是一种技能和本领,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理财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一种人生过程,是一种生活方式。校本课程“理财教育”的开发对学生学科以外的综合素养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实践让学生领悟社会、懂得生活、学会生活,进而锻炼能力、增强本领、适应社会,做全面发展的小公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0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