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地理课程教学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浅析了地理核心素养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探究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以期为地理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3-0092-02
  素养,是指学生基于课程学习和相关训练,获取的课程知识、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核心素养,是学生基于课程学习实践,在相关教学情境下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有效增强学生地理素养和情怀,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新时代地理教师必备的技能。
  一、地理核心素养及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地理核心素养,涵盖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念等内容。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地理思维,并借助地理方法,对地理事物间存在的联系和呈现出的差异进行科学评判。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教学环境下,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应注重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校本课程的架构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地理校本课程——“大自然的力量系列课程”为例,其架构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内容的选材。该校本课程内容选自身边近期的地理事件,如地质灾害、天气变化等,以“时效”“生活”“兴趣”作为切入点。第二,课程对象。课程的授课者为高一地理组的教师,听课者为高中学生。第三,时间安排。选择学生午饭后的时间,课程时长约40分钟。第四,宣传工作。在学校教学楼下的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海报:“她,吹一吹气,引起满城风雨;她,抖一抖身,我们为之一震;她,叹一叹息,举城迁移。她,就是——大自然。自然的奥妙无穷无尽,自然的力量让我们敬畏!让我们追随地理的脚步,走进自然,了解你最熟悉的风霜雨雪,令你色变的地震火山……懂自然,知防范,就在‘大自然的力量系列课程’!”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1.研究式模式
  采用研究式模式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质疑和自主探究。地理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时,要深入研究地理知识,在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中,要将学生提出的反馈信息作为依据,对地理教学进行合理评价,并对地理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改进。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拓宽地理视野,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开放式的自主探析。在“自由”“轻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下,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进行学习思考,并借助已有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强化演绎归纳,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并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大自然的力量系列课程——地震与海啸”校本课程,通过“海啸的形成原因”“地震的科学知识”“汶川地震”“日本地震文化”“敬畏自然,生命思考”等环环相扣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2)案例分析。枯燥的地理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针对各类地理知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自主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开展“大自然的力量系列课程——森林火灾”教学时,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以2018年美国加州火灾和1987年中国大兴安岭火灾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了解森林火灾的原理,明白影响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從而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
  2.融合式模式
  在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时,不能仅对地理课程进行研究,还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交流,并强化师生互动。同时,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彰显地理教学的特色。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强化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地理学科不仅具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同时也具备社会科学的相关属性。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地理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在“大自然的力量系列课程”教学中,我们将地震、火山、海啸、台风、森林大火、洪涝、寒潮、干旱、滑坡、泥石流等知识与近期新闻中的相关案例结合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还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2)强化“三板”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有效融合。“三板”是指板书、板画以及板图,是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语言。多媒体教学技术涵盖PPT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等,能有效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设置校本课程模块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强化“三板”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有效融合,有利于更好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例如,在“大自然的力量系列课程——地震与海啸”教学中,教师讲授“地震与海啸的成因、分布、破坏及救援”等知识内容,借助网络撷取相关图片,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地震和海啸的相关图片进行展示,并结合板书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大量的图片冲击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和大爱无疆。
  3.社会式模式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应充分结合社会环境背景,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开展多种形式的地理活动,组织学生投身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心理学注重学生对知识进行再造想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仅凭文字和相关图片,难以有效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再造想象。地理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源于本土地理素材,教师应深入考察当地地理环境,并对距离、时间以及可接触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地理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深刻认知,并对日常生活中蕴含的地理要素进行深入挖掘,促进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增强。(2)注重引导学生实现良好的综合发展。地理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发展,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校本课程进行科学开发。(3)强化教学设计,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大自然的力量系列课程——台风”的教学设计中,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突出地理教学内容的地域性和实践性。首先,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到学生对大气运动原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缺乏对台风发生以及发展规律的深层次认识。对此,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探求台风的本质,并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即学生要掌握如下知识技能:能够读图分析,并描述台风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以及防御措施;能运用气旋图和风向图分析台风来临前后的天气变化,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课堂上,教师以在南宁市过境的台风“山竹”相关视频为导入;紧接着,让学生根据课件图片找出台风的源地和路径,并记笔记,而后,以同桌为小组,对照笔记,讨论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动画图片层层引导学生分析台风的形成过程和结构;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台风的危害及来临前征兆,并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台风的监测及预报途径。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对地理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践,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情怀,并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地理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科学采用研究式、融合式以及社会式模式实施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有效改善地理教学效果,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吴文成.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7):31-33.
  [2]  李雅南, 周跃.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J]. 成才之路, 2017(33):21.
  [3]  郑智超, 李凯.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校本课程开发管理[J]. 教育科学论坛, 2017(20):7-10.
  (责任编辑    周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9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