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职校本课程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经。高职专业核心课程多为校本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保险人伤理赔实务》课程为例,梳理了开发背景、过程以及实施,提出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从意识到实践加以贯彻,以学生与行业发展核心素养为立足点进行校本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  保险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08-02
  新世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职业变更出现新特点,个人发展也有了新需求。这样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才能满足个人健康发展与国家繁荣需要?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公布,确定的六大核心素养全面解答了新世纪学生培养问题。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和条件开发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课程。校本课程的灵活性、个性化等特征,让其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具有一席之位,成为国家新课改重点。《保险人伤理赔实务》是基于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而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其建设过程中如何融入核心素养,对于其他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开发背景
  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健康的身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等素质,掌握风险管理、保险、法律、营销、会计、客户服务等较宽厚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各类保险企业、政策性保险机构和其他金融企业的基层服务和管理领域、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就业岗位主要有保险销售、寿险承保以及责任保险人伤理赔等岗位,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人伤理赔知识与技能。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体系中缺乏针对人伤理赔知识技能的课程,因此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发人伤理赔实务课程势在必行。
  二、开发过程
  (一)成立开发团队
  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以及保险行业特点,聘请保险行业相关专家、领导与学院教学主管部门、专业教师组建开发团队,一起探讨,确定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
  (二)开展调研,了解保险企业对人伤理赔工作核心素养需求
  通过对深圳、杭州、北京、长沙、六安等地18家保险企业就人伤理赔工作核心素养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整理出人伤理赔核心素养构成表(见表1)。
  由以上数据分析,得出人伤理赔核心素养最重要的10项为:身心健康、品德优良、良好沟通、知识精深、技能扎实、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严谨求实。
  (三)开展调研,了解学生课程需求
  自编《保险人伤理赔实务课程需求问卷》对在校保险专业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期待,并对授课方式、开课形式、教学内容、学习目的、教师类型等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对该课程有期待的学生占比89.14%,赞成必修开课模式的学生占比87.3%,同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同学占比88.42%,说明学生对该课程是有期待的,能促进职业能力提升。
  (四)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并行,收集课程开发素材
  鉴于《保险人伤理赔实务》课程是基于保险实务的应用课程,因此课程开发团队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两种方式,收集该课程理论内容与人伤理赔实务操作要求、案例等要素,以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五)校企双方研讨,确定课程标准
  综合保险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和前期调研结果,校企双方经过多次研讨,确定《保险人伤理赔实务》课程标准。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基本目标。课时为54,教学场地为实训室,采用终结性与过程性二元评价方式评定学生学习效果。
  (六)校企双方合作编写《保险人伤理赔实务》教材
  邀请保险企业人伤理赔资深专家与学院专业教师组建教材编写团队。教材内容以保险产品为对象,分为四个项目:车险人伤理赔、责任保险人伤理赔、健康保险人伤理赔以及意外伤害保险人伤理赔。每一个项目均以职业活动设计相应任务:报案-查勘-医疗审核-司法鉴定-调查-诉讼。该教材体例为项目式,以人伤理赔实务技能与知识为核心,真实的工作实例与丰富的拓展阅读,不但兼顾了学生实务技能与理论知识学习需要,而且保险前沿信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保险发展趋势,为未来职业变化的准备奠定了基础。
  该教材2017年2月正式出版使用,至今已有一年的教学实施应用。通过对授课教师与学生访谈,了解到该教材符合学生人傷理赔知识、技能、态度培养需要,能够帮助其顺利上岗从事相关工作。
  三、《保险人伤理赔实务》课程培育核心素养的实施
  《保险人伤理赔实务》课程教学方式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前经过调研,校企双方师资研讨设计了25个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完成融入了人伤理赔工作核心素养培育。如道路交通人伤事故理赔案例分析中,不但需要学生依据相关知识做出赔付决定,而且需要严谨求实态度搜集理赔证据、核定赔付金额,还需要学生提升沟通表达能力以实现专业解答客户关于赔付结果的疑问。围绕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人伤理赔流程优化实训项目,让学生不但了解现有理赔流程优劣,更重要的是运用信息新技术优化理赔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围绕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育,设计了道路交通事故人伤欺诈案例分析,让学生基于不同工作环节列出各自职责。
  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来评价学习效果。终结性评价采取教考分离题库,总体量为500道,题型有单选、多选、判断、计算、简答、实务综合分析等6种题型。
  由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组卷,考核目的在于学生人伤理赔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工作任务完成成果来体现,侧重考核学生严谨求实、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核心素养。   四、深化高职校本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思考
  (一)开发团队需要加强核心素养培育意识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 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1]。深化校本课程核心素养培育,首要的是加强课程开发团队的核心素养意识。不同学科核心素养有所不同,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入学生、行业进行调研,才能全面了解学科核心素养,才能促进开发团队提升核心素养意识。
  (二)全面分析学情,找到核心素养缺失点
  新世纪人才培育要求知识结构合理、能力多样、思维成熟、可持续发展、身心健康等,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足,知识结构难以全面。对网络、手机的自律不足,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学生层次不同,其核心素养缺失有所不同,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多维调研与深度访谈,全面分析学情,了解核心素养缺失点。
  (三)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设计合理实训项目,有机整合核心素养的培育
  信息技术的应用,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基于學情分析,采取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合理实训项目,将核心素养培育有机整合,从而达到学生知识、技能、态度、价值等要素同步化培育,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教师作为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其专业知识素养、学科背景、国际视野等情况都将影响到国家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知识素养,并且紧密联系行业,具有一定的教研科研视野。
  (五)及时更新核心素养
  张华(2016)认为核心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跨领域性与复杂性[2]。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校本课程建设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时更新课程标准,以保障核心素养的有效性与时代性。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基于职业核心技能培养需求设置的课程往往难以从国家或地方层面统一设置,多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开发的校本课程。这类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往往基于某行业在一定阶段内人才培养需求,综合性不强,领域单一,存在一定局限性,与未来人才培养要求存在矛盾。唯有自上而下进行核心素养培育的顶层设计、从意识到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核心素养有机融入课程建设中,方能切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15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