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培育中职生“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通过仔细研究学习课标、教材、职业教育相关法规,在把握心理健康教育(下称心育)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和职业素养关系的基础上,本着对学生生涯发展必需且有用的原则,将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机地植入“心育”课程,使职业素养与心理素养融为一体,因为职业素养中的隐性素养与心理素养本是“一家”。这样做既丰富且完善了心育课程内容,同时有了针对职业素养的专门教材。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036-02
   众所周知,心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大体上是一样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对他们的创业就业、职业适应及职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中职教育并没有专门的职业素养教材,如何将职业素养教育有机地融入中职心育课程,是落实职业素养培养的需要,更是心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开发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校本“心育”课程的必要性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道德、心理、人格、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是一个人立足职场的必备条件。职业核心素养的外延还可进一步延展,既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在内的职业精神,也包含“尚巧”的创造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等。但无论采取何种界定,均可看出职业核心素养对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心育”是中等職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其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等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心育”课程内容已蕴涵大部分职业素养元素。职业素养是中职学生未来立足职场之根本、决胜职场之关键,心理素养也是中职学生未来生涯发展之保证。心理素养与职业素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课程观念已发生了变化,“心育”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也不应局限在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为了使课程更实用、更有用,也为了使课程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校决定坚持课改方向,明晰问题,理性反思,整合内容,明确目标,大胆尝试把职业素养植入心育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实现课程改革的“新
  常态”。
   二、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校本“心育”课程开发与建设
   (一)校本“心育”课程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学会自我诊断以及自我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积极的生活目标,提升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职业兴趣、职业规划和职场修养,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自信、自律、合群、乐观等心理品质,养成守时、服从、主动的职业行为习惯,培养忠诚、敬业、守纪、协作、奉献等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具体目标:提升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创造力、创新意识等认知能力;培养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心理应变、竞争协作、承受挫折、调适情绪、控制行为等心理适应能力;激发积极的内在动力,如合理的需要、适度的动机、广泛的兴趣、适当的理想、科学的信念、健康的心态;养成自知、自强、自律、乐观、开朗、合群、敬业、负责、守纪的个性品质;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干预和跟踪辅导,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帮助和自救策略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境。
   (二)课程纲要
   校本“心育”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和当今社会劳动市场对务工者的要求编写,紧紧围绕提升“职业素养”的核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能有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生活以及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的六章内容,即理想与信念、学习心理、个性心理、社会适应、创业就业、青春期性心理辅导,共32节,每节都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方便教学实践。
   理想与信念:通过认识自我、我的梦想、信念的力量、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职业方向,制定行动计划。
   学习心理:通过学习动机的分析,学习态度的引导,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训练培养认知能力,通过科学用脑、学习心理调适等学习方法的训练,提高学习能力。
   个性心理:通过感恩、宽容、责任、自信、忠诚、自理能力、执行能力以及意志力等主题活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积极的个性和健康的心态。
   社会适应心理:通过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心理应变、竞争协作、承受挫折、调适情绪、时间管理的活动训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和社会竞争能力。
   创业就业:通过对行业领域的动态分析和预测,对创业就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掌握创业的知识与能力,就业择业的方法与
  技巧。
   青春期性心理辅导:通过青春期性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爱情观。    (三)课时计划与评价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为32学时,综合评价2学时,机动2学时。
   本课程教学评价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以学生利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通过在教学过程的自然状态下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状态的观察;通过情境测验、社会实践检验、日常生活表现的评估,结合学生自评,同伴、教师及家长参与的多主体评价以及学生自我反思、体验、感悟、收获和成长记录等方式进行综合测评。
   三、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校本“心育”课程教学方法建议
   (一)把规范行为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结合起来
   人的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本质,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健康的心理活动引领人愉快、幸福、和谐发展;不健康的心理活動会产生不良行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抓育人的核心和关键,是育人的出发点;加强规范行为养成教育,是育人的目的和归属。
   对问题行为学生或者学习上有困难,心情不愉快的学生,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从关爱学生出发,走进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把一些不良心理动向解除在未产生行为之前;适时疏解学生的心理矛盾,帮助学生消灭心理疙瘩,引领学生及时走出成长过程中的困境和误区。引导学生文明自律,天天处于心情愉快、积极进取的情绪中,听从教师的指导,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二)把活动育人与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结合起来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各种系列教育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才华,对其优异者给予奖赏、表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产生“我也行”的自信感,从而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如开展“拒陋习,树新风”活动、“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中职生公约”活动、“专业技能大赛”“健康第一,劳动光荣”主题活动等。为学生搭建展示特长和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参与其中,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学校的教育目标。
   (三)把青春期卫生保健与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结合起来
   中职生在年龄特征上,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性成熟和性意识的觉醒以及性教育的滞后,再加上各种媒体有关性文化的误导,使他们处在人生历程的危险时段。正确引导和学生安全度过人生必经的危险时段,唯一的选择就是加强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性卫生保健教育,满足学生渴望青春期卫生保健欲望心理需要,消除学生的性神秘、性好奇、性困惑、性冲动心理。
   我们的做法是举办“青春期性心理及卫生保健讲座”“人类性心理健康及道德讲座”“非婚性行为的危害”教育活动和“珍爱生命,永拒毒品”主题教育月,把青春期性心理与卫生保健教育引进课堂。
   (四)把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目前,中职教育学校“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学生进入学校,不是来上课读书的,只是来拿技术的,想几天就成为一个技术高手。但是,中等职业学校是执行国家教育教学计划,遵循教学规律,实行班级教学制,学生要上课读书,循序渐进,参加教学检测考试。这与未入学前得到的职业教育招生宣传信息有较大反差,因此产生思想矛盾,导致心里不舒畅,厌恶上课学习。
   把课堂教学与心理疏导结合起来,是疏解“急功近利”心理的有效办法。上课教师以良好的教学心态、积极的情商和教学机智组织教学,察言观色,把心理引导与疏解渗透于学科教学课堂,适时解除学生的心理矛盾。把课堂教学与心理疏导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和稳定学生的情绪,解除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
   (五)把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立世做人、待人接物的综合素质;树立两袖清风立世,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敬业,开拓进取创业,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理想;确立“我为企业作贡献,企业助我实现人生发展目标”的人生坐标。
   我们的做法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进行“就业与创业”辅导与教育。正确认识自己,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学会合理看待世界,正确评价他人,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
   参考文献:
   [1]赵文平.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研究进展与反思[J].职业技术教育,2016(4).
   [2]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汪梦宁.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广东省郁南职校出版社,2015.
   [4]倪福疆.提升职业素养关键在课程[J].江苏教育,2016(60).
   [5]武慧芳,王水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1).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