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危害园林树种黄檗及水曲柳的害虫——绿芫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城镇园林绿化步伐加快,农民的经济林引进增多,黄檗、水曲柳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食叶害虫绿芫菁近几年对黄檗、水曲柳危害随之加剧,首次在朝阳凤凰山自然保护区发现危害水曲柳。发生严重大部分叶片被食光、树下虫粪成片。该虫在朝阳一年发生1代。该虫寄生植物有紫穗槐、苜蓿、黄檗、水曲柳,在朝阳危害后3种,严重时蚕食叶片只剩叶脉。
   1 形态特征
   绿芫菁(Lytta caraganaepallas)鞘翅目扁甲总科芫菁科。成虫体长17~20毫米,宽4~6毫米。头、胸、腹部绿色,闪金属光泽。触角黑色,光滑,端节本端尖锐;雄虫触角锯齿状,达体长之半,前足第一跗节基半部细;雌虫触角仅比头胸略长。前胸背板呈僧帽形,两侧角隆起突出,胸面不平整。鞘翅赤褐色,內缘相接绿色,形成一绿色纵纹,此纹前宽后窄,具金属光泽,鞘翅外缘亦绿色;每鞘翅中部红褐色带的中部有1隆脊纵贯全翅,在红绿两色交界处亦有1脊与此平行,两纵脊至近翅端即消失。卵椭圆形黄褐色,大小约3毫米×1毫米,黄白色,表面光滑,上端略粗,下端稍细,近孵化时,从卵膜外面可明显看到幼体各附肢和体节。蛹长约15毫米,黄白色,复眼黑色,近羽化时,足、翅和触角渐变黑色,前胸背板侧缘及后缘各着生9根长刺;第一至六腹节后缘具一排刺,左右各6根;7~8腹节各5根。翅芽达腹部第三节。
   绿芫菁幼虫共6龄,1龄蛃型,体长约3毫米,体色呈现深褐色,但胸腹部腹面白色,头宽0.9~1毫米,呈椭圆形,头盖缝明显,有4节触角,第四节很小,端具几根刚毛。大鄂强大,镰刀形,尖锐有小齿。前胸背板宽大,约与头等宽,色较深,前胸及中胸背板有明显中线,从中胸起到腹端渐次变狭。胸足发达,基节和腿节刺毛粗长,胫跗节约与腿节等长,刺毛短小,中爪粗长,两侧爪细小,长度只有中爪的一半。腹节9节,各节背板后缘都有1排明显的刚毛,第九腹节(尾节)两侧各有1根长毛,长度为其余刚毛的两倍,腹部腹面第一至第七腹板有6个大小基本一致的横列的褐斑,每个斑上着生刚毛1根,但第一、二节不明显,后面各节的褐斑逐渐增大,第八腹板全为褐色,第九腹板基部色深,端部白色。中胸气闷较第一侄第八腹节侧板上的气门大,圆形。2龄为蛴螬型,体色呈乳黄色,体长4~5.5毫米,头宽约1.3毫米。
   胸足腿节上的刺毛细小,胫跗节上无刺毛,中爪明显可见,侧爪不明显。腹背各节均有1排很细小的刚毛。3龄也为蛴螬型,体长7~9毫米,体色呈乳黄色,头宽1.7~2毫米,触角第三节外侧感觉突较显著,第四节较小。胸足多刚毛,胫跗节很短小,爪退化。腹节上刚毛多而细小。4龄仍然为蛴螬型,体长11~12毫米,体色呈乳黄色,头宽2毫米,淡褐色。大颚中部具1个钝齿,背面基部有3条横皱纹。触角第三节外侧有感觉突。胸足短,端部呈现1个微小的胫跗节,并具1个小爪。5龄为假蛹,坚皮蚴,象甲型,体长10~14毫米,头宽2毫米,头部淡褐色,胸、腹部土黄色,近脱皮时为紫褐色,体较坚硬,背面隆起,腹面扁宽,稍弯曲,体节明显,全体被一层薄膜,无毛,触角、口器和胸足均退化呈乳头状突起。6龄为蛴螬型,体色呈乳黄色,体长12毫米左右,头宽2毫米左右,触角第四节约与第三节的感觉突等长。大颚有一个大的钝齿。胸足短小,有短刺毛,跗节呈微小突起。腹部各节侧板呈瘤形,体背有许多刚毛。
   2 生物学特性
   绿芫菁在辽宁西部地区每年发生一代,一般会以5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会发育成6龄幼虫,而后经过老熟后化蛹。一般成虫在每年的5~8月陆续进行羽化,以6~7月为羽化盛期。因此,在此期间危害也比较严重,此时正值幼树荫叶旺盛期,在幼嫩的叶片上集聚众多成虫取食,不消几日叶片只剩叶脉,其群集取食习性给苗木造成生长停滞。寄生于水曲柳、锦鸡儿、黄檗等植物。主要危害水曲柳、黄檗苗木和幼树,常将叶食光,影响树木生长。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化蛹,5~8月间出现成虫,有假死性和群集性,产卵于土中,幼虫生活于土中,以蝗虫卵等为食物。成虫取食植物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3 防治方法
   冬耕可消灭部分越冬的伪蛹。成虫发生盛期,喷洒2.5%敌百虫粉剂,每亩喷2~3公斤。使用2500~3000倍2%阿维菌素乳油+600倍天达2116,或喷洒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剂,药量40~50毫升/亩,稀释1500~2000倍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3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