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唱法与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声乐教学在音乐专业教育中的渗透意义展开分析,本文明确了现阶段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及通俗的具体唱法和技巧,并以四个方面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实例对提升音乐专业声乐教学效果的手段进行分析,旨在为音乐老师的声乐教学提供参考意见,有助于提升我国音乐专业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唱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老师越来越注重对美声、民族、通俗这三种唱法的应用教学。音乐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这三种唱法进行练习和体验式教学,能够掌握声乐的真实内涵,提升学生的声乐素养和对声乐演唱技巧应用的灵活性,与作者的思维产生共鸣。
  一、声乐三种唱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种唱法的相同点:第一,在演唱的过程中都需要音乐、语言和肢体表演的方面配合,需要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演唱作品中,使观看者体验到震撼的视觉效果及听觉效果;第二,对演唱者的呼吸频率、方式要求较严格,这是因为表演主要依靠呼吸的气息。气息越高,高音效果越明显,所以,学生在演唱作品的过程中,不论运用三种唱法中的哪一个,都要注意用横膈膜进行呼吸,使学生气腔内产生共鸣[1]。
  三种唱法的不同点:一是呼吸比较。在使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时,需要学生应用胸腹呼吸方式;在使用民族唱法进行演唱时,需要学生应用丹田沉气呼吸方式;而通俗唱法多采用胸腔呼吸方式,比较容易控制;二是发声比较。美声需要用两种发声方式进行演唱,即高音和低音;民族主要利用真假声进行演唱;通俗没有固定的发声模式,只需要将自己的音质和特色展现出来即可,但对个人感情要求较高;三是共鸣比较。演唱者在应用民族和美声两种演唱方式进行表演时,需要运用一定的发声方式对声音进行塑造。其中,美声需要上下共鸣腔与嗓子本身音质的配合,渲染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民族只需要局部共鸣腔配合,对气流的要求相对较差;而通俗的共鸣没有较多的限制,只需将声音尽可能圆润、饱满地表现出来即可,四是语言比较。美声对声音的要求较高,要将作品中的文字嵌入到腔体中进行演绎;民族演唱方式对语言的表现吸收了戏曲的手法,更像是与人交谈的一种方式,对文字的发音要求非常准确;通俗演唱方式的语言表现与日常生活的语言表法方式最贴切,是一种比较自然的口语,只要能够将作品中的文字演唱出来即可,不需要夸张的表情,五是表现风格比较。美声演唱方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声音优先,强调声音和气息的表现及控制,注重连贯性;民族演唱方式对字的要求比较明显,尤其是字里行间的韵味。由于我国的民族种类较多,语言种类、表现内容及风土民情差异性较大,继而形成了以字为主的演唱风格,如热情奔放的少数民族歌舞等等;通俗演唱方式主要围绕情感表达为主,尤其重视情感的表现,演唱内容多采用轻松、活泼的词汇,吐字清晰且字里行间条理性较强,能够拉近演唱者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可以产生强大的共鸣。
  二、音乐专業教育声乐唱法与技巧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开展一对一教学模式
  声乐唱法教学与数学、语文等主科目的教学方式大不相同,若想要在声乐唱法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不仅能够应对独唱,还能够完成集体大合唱中的配合,就必须要采用一对一教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对演唱作品进行了解,找出演唱的特点,再让学生分别对作品进行演唱,及时提出学生演唱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式,这种个性化教学方式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能够优化学生的演唱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不断练习改进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学生对发声的恐惧心理,提升学生演唱的专业性。例如,在对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一对一指导时,老师应该先让学生试听演唱的示范,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演唱者的演唱方式是什么?哪些字的后边进行换气等。然后再让学生逐一进行演唱,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老师也要进行跟唱,对学生演唱有缺陷的地方进行针对性指导,提升学生对三种声乐唱法的掌握能力。
  (二)开展分组教学模式
  在开展声乐教学时,老师可以将学生按照自己擅长的唱法进行分组,多进行小组教学指导,布置小组作业等。由于每个小组的学生个人能力参差不齐,分组教学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和成长,继而得到良好的小组学习效果,为老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行自我完善,继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另外,这种分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攀比学习心理。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后布置小组作业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要求学生们在下节课进行课堂展示,这首歌属于民族唱法的中级演唱曲目,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难度较高,学生在小组不断练习的过程就中提升了自身的演唱技巧。在下节课学生进行演唱的过程中,老师再针对性地指出学生的演唱缺陷,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继而获得较好的小组演唱效果,增加学生的自信心[2]。
  (三)举办集体合唱教学活动
  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开展相应的集体合唱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感悟到声音发出的规律。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的集体合唱难度较大,因此,老师应该在制定好相应的教学策略,采用先学习乐理知识,再进行演唱和在演唱中找到问题,改正后再演唱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合学习乐理知识的环境,提升学生演唱作品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针对性地开展音乐作品赏析课、音乐作品欣赏课及相关基础知识讲座等,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感受到声乐演唱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为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四)增加实践演出机会
  学校及老师可以联系当地政府多开展社会演唱活动和比赛,这不仅能够提升政府在社会大众心中的服务形象,还能够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大量的表演机会。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将老师教授的乐理知识进行实践,最大程度地转化成自身的知识,同时积累大量的舞台经验和表演技巧,提升老师的知识点教学成果。另外,由于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参与舞台策划,还要准备自己在表演时需要的道具,这也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就业的发展方向。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其他竞演者在竞争的同时,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主动性,继而提升自身的技巧。例如,政府可以在当地开展《我是歌手》大型演唱活动,设立相应的奖项鼓励各界人士进行参与,老师对学生的演唱曲目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份成绩不仅是学生在应聘中的敲门砖,也是对学生努力学习的肯定,对其他同学形成一种激励。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上述教学模式都是提高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老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应用这几种教学手段弥补学生在声乐演唱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找到锻炼气息的正确方式,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在舞台上演唱音乐作品的表现能力,消除内心的紧张情绪。
  参考文献
  [1]温静.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唱法与技巧[J].艺术评鉴,2018(19):98-99.
  [2]赵芳.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唱法探究[J].时代农机,2017,44(10):210,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4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