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连平县金花洞县级森林公园规划与建设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连平县金花洞县级森林公园的规划功能包括森林生态体验、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康养、林业科普教育等,其建设目标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回归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休闲健身、登山揽胜的好去处,为培养青少年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提供良好的林业科教场所。该文在对金龙洞森林公园现状与景观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森林公园规划与建设构想的主要原则与思路,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森林旅游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8-0113-02
  1 金花洞森林公园现状与景观
  1.1 森林公园概况 金花洞森林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2′14"~114°39′46",北纬24°12′32"~24°19′42",位于东江上游连平县,交通便利,景观丰富,总面积6607.5hm2。地理上属于九连山山脉,海拔在400~800m,最高峰滴水岩1364m,整体山势由北向南倾斜。公园内地貌岩性组成有花岗岩、喷出岩、变质岩、砂页岩、红色岩系及石灰岩等,在流水作用下形成以侵蚀为主的地貌。山地的走向多为东北—西南向,整体地势是北高南低,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或由东北流向西南。公园内主要植被类型有暖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草丛等。部分地段保存良好,属于向植物群落演替的顶级阶段过渡的恢复中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公园内地带性植被是由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等乔木种类组成的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体现出了典型的中亚热带性质。
  1.2 景观 自然风景资源包括地文风景资源、水文风景资源、生物风景资源、天象风景资源。森林公园为山地地貌,地文风景表现形式有沟谷、山坡等,水文风景资源普遍为瀑布溪流类型,生物风景资源多以各类森林类型;天象风景资源以云雾为主,表现在山体景观、峡谷深潭、溪泉飞瀑群、森林景观等。
  1.2.1 地文景观 公园地处九连山脉的南坡,四面群山环抱,山地主要由砂页岩、页岩组成,山体峻峭,产生许多秀丽的石峰和峡谷等景观。由于受风雨侵蚀的影响,山峰多漏石,如石古大王、滴水岩、仙人嶂等奇峰,景象栩栩如生,令人神往。
  1.2.2 水文景观 公园有许多清澈秀丽的水体,主要包括溪流、瀑布、湿地、水库等。主要河流有金花洞河,河水清澈、洁净,形成终年流水不断的河流景观,该处空气负离子浓度达到1000个/cm3以上,是景观、避暑、森林浴的好去处。
  1.2.3 生物景观 公园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内有大面积、保存完好、原生性较强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类型多样,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绿树成荫,花果满山,富有季相变化。主要植被类型有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湿地松林、部分桉树林、竹林和少量灌草丛(山乌桕、马缨丹、三桠苦等)。公园内适宜的气候环境,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野生动物喜食的植物,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环境。既有“林间仙女”的白鹇,也有富丽端庄的珍禽黄腹角雉,令人陶醉。
  2 森林公园规划与建设的原则
  森林公园规划与建设的前提是以保护为基础,以“生态、自然、人本”为规划理念,合理布局、建设以生态功能为主,集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于一体的森林公园体系。规划中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一是维护森林公园的生态系统。以保持连平县金花洞森林公园风景旅游资源地理单元、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二是保护好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的原真性。根据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及自然生态的空间分布特点,降低人为干扰因素对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资源、自然生态的影响,将工程长期影响区域和其他人为活动影响区域调出森林公园范围。三是有利于森林公园管理。从实际出发,按照地形、地貌、地表构筑物、土地利用方式、权属等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结合金花洞森林公园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合理区划功能区,要求调整区域林地林木权属清晰,无权属和边界争议,有利于森林公园的长远发展。由于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是由不同级别的亚系统组成的等级系统,高级与低级层级具有空间构建的关系,是一种“松散垂直藕连”[1],因此具有大尺度制约小尺度的功能。在规划中,要让游客有体验感、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等,突出以人为体。四是建设科普教育区。由于森林景观的复杂性,基于游憩者而言安全最为重要。因此,在规划中要针对性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暴雨导致山洪)、游客因素(如森林防火与有害生物防治)等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对策。
  3 金花洞森林公園的主要规划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规划的前提,其基础是掌握不同游憩者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的自然性和可达性,规划中重点考虑游憩线路对景观的组织。森林公园规划构想要包含森林生态体验、森林康养、林业科普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4大功能区。在对各区步道(含慢行道)、可达亲近区域(如亲水区域与林下休闲区域)、空间的开敞与闭合、公共性与私密性、不同年龄段游客需求差异、家庭亲子游憩需求差异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3.1 森林生态体验区 该区规划主要范围为:大踞顶西南(289.0m山峰)—深山垇(452.9m山峰)—石马背(874.0m山峰)—连麻嶂(909.1m山峰)—芹坑顶(754.6m山峰)—石简坑—泥坑顶—深笼尾—仙人嶂(718.1m山峰)—107乡道—新娘丫—百丘田—芒东坑—亚公坑—大踞顶西南,所围成的闭合区域之一,闭合区域面积为 2867.76hm2。该区主要开展森林探险,生态露营,森林漫步,森林漂流以及登高揽胜等活动。
  3.2 森林康养服务区 该区规划主要满足游憩者慢行休闲的需求,规划以现代都市人养生休闲需求为主。主要布局于山脚空旷林地,利用良好的水资源及森林群落可开展森林氧吧疗养,康养步道、自行车绿道骑行,森林浴场,森林养生等活动。建设时搭建树屋、吊床、露营等,以满足旅游者健身、休闲、养生的需要。
  3.3 林业科普教育区 该区规划主要满足青少年对生态知识、动植物知识等的科普需求,满足周未及假期集中培训营地的需求。
  3.4 保护封育区 该区规划以森林公园保育区为主,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满足森林资源保护的需求。通过森林公园建设,使优美的森林景观资源、具有保护价值的动植物资源及珍贵的林地得以保护起来,满足区域生态安全的需求,完善区域生态格局,从而与自然保护区、城市公园和各类绿地共同构建连平县的生态基础设施。
  4 几点建议
  连平县金花洞森林公园是集旅游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及人文生态系统的结合体,其核心是服务于人。因此,规划中要以人为本,从游憩者出发,基于大量前期对游憩者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规划上体现多元化,突出游憩者对色、香、味、嗅觉的愉悦综合观感,满足其体验、教育的需求。在森林公园建设与运营中,安全保障是重点。森林公园生态安全主要受到人口因素、气象灾害因素等的影响,针对生态安全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一是森林公园的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了解存在的各种生态健康安全隐患并进行排除,着重针对于影响公园生态健康安全的自然因素[2],加强治理。二是对游客流量进行科学控制。对于进入森林公园的游客,应科学的规划旅游路线,严格控制旅游路线上的游客数量,确保公园能够承担。对于一些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更应该安排专人进行看管,避免破坏。三是加强生态安全管理,强化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配备防火设备,建设生物防火林带,科学设置火警观测点等。四是做好气象灾害预警工作,特别对于峡谷飞瀑景区,要防止山洪、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天气情况确定部分景区是否进行开放。
  参考文献
  [1]陈端吕,李际平.森林景观格局的全息性视角[J].热带地理,2010,30(04):363-368.
  [2]薛成杰. 峡谷型森林公园养生开发[J].林业科技通讯,2016,59(05):59-61.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5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