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汽修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设置了“学生专场”后,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激励了更多的职业院校、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技能训练的高强度和复杂化,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和培养。本文针对学生在技能大赛过程中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提出在教学过程如何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克服不利因素,从而使学生在技能过硬的同时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技能大赛;参赛学生;研究实践
  一、加强兴趣培养,发现学生心理上的不利因素
  所谓兴趣,就是指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车工学习首先要克服烦躁心理,这更需要“兴趣”的引导。好动是人的本性,青少年尤其好动,可好动不代表兴趣,车工技能训练中的失败与挫折往往会使“兴趣”难以建立。那么,车工训练中,失败与挫折是怎样体现的呢?
  (一)加工精度反复训练总是达不到
  加工精度主要有三个方面: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形位精度,这些要求具体到一个工件上,学生必须经过粗车、半精车和精车来达到上述目标,但是一旦有一项不合格,整个加工过程就要重新开始,而粗车、半精车往往学生都已经能熟练掌握,并且操作时间较长,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付出多收获少,“不上算”,往往受侥幸心理的影响,放弃再次完整练习的自我要求。
  (二)体能消耗大、环境恶劣而退缩
  车工训练依赖于车工生产场地,车床的操作需要较强健的体格,并且不能有丝毫马虎松懈,以典型的梯形螺纹的车削为例,整个操作过程要60分钟左右,其中工件装夹找正不少于2次、换刀压紧刀架不少于6次,提拉操纵手柄进行正反车控制不少于30次,进行切削液浇注、测量精度等不少于20次,而且在此期间,学生要保持弯腰俯身的动作,体能消耗非常大。
  (三)质量分析要求精细化,学生缺乏深入精神
  车削加工的质量就是评判技能掌握水平的重要方面,教师在评判后只可以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两种结论,但如果不合格,学生作为加工者要主动去分析,这就要求从刀具的使用、工步的安排、工件的安装和量具的可靠性等多方面去分析,往往学生受加工经验不足的影响,难以一次性地将问题找出来,分析的原因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再次训练问题依然存在,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不再努力去克服技能上的不足之处。
  (四)厌倦使用砂轮磨刀,不主动磨刀、修研刀具
  “三分手艺、七分刀具”,车工学生再优秀也要去砂轮房磨刀,日常学习中刀具多选用标准化机夹刀具,刀具刃磨要求低,但技能大赛训练中,工件复杂化,刀具数量、种类多,学生磨刀成为必修,但砂轮房条件较差时,噪音大、粉尘严重,磨刀时震动大、易受伤,这都会对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害怕心理,导致学生不愿意亲自磨刀或对刀具进行细致的研究处理,不能将理论中的刀具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而是尽量使用現有刀具、标准刀具,这样,就对刀具产生了依赖心理,没有刀,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加工,一提要磨刀,学生就头疼厌烦,时间长了,有的学生就会因此而选择退出训练。
  根据以上情况,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则难以在技能层次上实现质的飞跃,甚至完全失去参赛的信心。
  二、多管齐下,激发学生
  (一)言传身教突出教师的示范因素
  日常训练是参加技能比赛学生的准备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
  技能训练在时间上往往表现得非常紧张,课堂处于高效进行状态,而且学生在训练上基本不能同步进行,训练情况因人而异,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复杂的指导要求,既要“对症下药”又要“面面俱到”。传统的“师本教育”完全不适应这种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交流密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不再是预设或者特定的,如果呆板地制定训练要求,迷信教师的灌输作用,在师生间单向传播知识,就会导致学生感到无助,失去支持,认为这样的训练没有意义,兴趣急剧降低。
  如通过主动巡视,教师可以将每台设备上学生的训练状态掌握住,有的学生训练顺利,就可以鼓励并提出更高要求;有的学生遇到困难就可以激励并恰如其分地进行问题分析;遇到共性问题,可以现场叫停,群策群力地进行攻关讨论;遇到个别问题可以举一反三,扩充措施效果。
  (二)引导学生保持兴趣、敢于竞争
  古人就提出寓教于乐的思想,而技能训练更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劳动过程,怎样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的联系过程中享受到技能训练的乐趣呢?首先,指导教师要将生产实践要求与技能要求联系起来,学生的职业意识会提升,而生产实践中师傅们的“高招妙招”更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激发点。学生对技能竞赛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要思考指导内容、要求,要求熟悉学情,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生动活泼的组织实施训练任务,灵活地采取个人小比赛、小组对抗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竞赛的广泛兴趣,使其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加强,意志力不断得到锤炼。
  (三)重点评价学生良好的心理特质
  1.提高学生的稳定性
  稳定性的提高决定了其目标完成的好坏,心理相对稳定的学生不容易出现紧张、怯场等心理。在汽修技能大赛中稳定性好的学生将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提前了解比赛流程,有助于提高其稳定性。在比赛前或比赛中出现紧张现象,教师应督促学生进行个人调整,如转移注意力、深呼吸等方式,比赛中还可要求暂停比赛,补充水分等方式使其稳定,只有放松心态才能取得好成绩。
  2.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有助于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自我暗示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利用自己的动作或语言以及心理语言激发自身积极性的方法。自我暗示能够使学生控制自身的行为、情绪稳定,一般自我暗示应为积极的自我暗示,且这种暗示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暗示还需要注意以卜几点:其一,找到不利于自身比赛的因素,如即使抽到第一个参加比赛,学生也应进行自我暗示“我能行”。并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这些不利因素,进行自我暗示训练,消除其消极心理。引导学生认识到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加个人比赛的可预见性,同时引导学生重视过程,忽视结果,不断的累计经验,在不断总结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3.进行心理素质的放松训练
  这种方法在各学校中应用较为广泛。放松训练使学生心理更加稳定,降低了其兴奋程度。缓解肌肉紧张。一般来说,正确的放松训练包含三个要素,即:意念训练、肌肉紧张度缓解和深呼吸。具体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意念训练。为学生提供舒适的环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做到心无旁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训练,上身进行放松,吸进新鲜空气并慢慢呼出,周而复始,使学生达到心理上和身体上的放松。心理素质的放松训练能够使学生在重要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竞赛心态。肌肉紧张度的放松训练也十分重要。能够防止学生在比赛中出现肌肉过度疲劳而导致抽筋等现象。放松过后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轻紧张情绪。
  学生在技能比赛中往往存在紧张等心理,导致比赛成绩下降。汽修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其现场发挥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应采取多种方法稳定学生的情绪,提高其稳定性,培养实用性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2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