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技能大赛对制造类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技能大赛是选拔优秀职业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技能大赛的举办,能够有效的激发职业人才的竞争意识,激励其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水平。将技能大赛融入到职业教育活动中来,对于强化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促进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门的制造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促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效果,本文将针对基于技能大赛的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技能大赛;制造类;教学改革;实践
  0 引言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计划,全面推动我国制造业在新时期的发展,由此可见,国家对制造业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制造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作为支撑,但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在开展制造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还不理想,基于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制造类教学改革的推进,已经显现出极大的必要性。
  1 传统制造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不足
  制造类专业本身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制造业技术人才而开设的,对于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在以往的一些职业院校中,针对制造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实践训练还存在诸多不足,理论课程较多,实践训练课程较少,加之部分学校的学生数量多,学校在实训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还不能够满足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实践训练的需求,导致在课程安排上,只能各班级学生轮流使用实训场地和设备,最终每个学生所能够得到的实践训练机会都相对不足[1]。此外,一些职业院校在制造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虽然设置了较多的实践训练课程,但实践的目标不明确,实践训练的要求不严格,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也不够理想,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缓慢。
  1.2 技能培养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
  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体现了我国对于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强大信心,行动计划着力推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而我国制造业在持续创新探索中,行业技术水平也在得到不断的创新和突破,大量新技术被研发出来,并在制造类企业中得到应用[2]。职业教育本应紧随行业发展潮流,然而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在制造类专业的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内容还较为滞后,学校的实训设备更新缓慢,职业技术得不到及时的升级,这也就导致在针对制造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上,已经与行业发展的前沿产生了很大距离,学生在校期间并不能掌握先进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在进入企业后还需要重新学习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理念,自身在行业领域人才中竞争力不足,难以保证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1.3 学生技能创新钻研的意识较薄弱
  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只有重视創新,加强具有创新意识与精神的优秀人才培养,才能为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然而当前一些职业院校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缺乏重视,在教学中仅注重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以及学生对于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专业理论与技术的掌握,虽然也能够培养专业技能扎实的实践型人才,但往往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职业人才。这样的整体氛围下,很多学生自身对于技能创新也缺乏重视,仅跟随教师学习有限的知识技能,很少在职业技术上进行自主探究,对于新技术缺少关注,在遇到问题时,也局限于常规思维,仅依靠传统的手段去解决,不会主动去探索新的技术方案,技术创新更是无从谈起,这显然是难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的。
  2 基于技能大赛的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2.1 借助技能大赛增加制造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实践机会
  在制造类专业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实践机会是非常必要的,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从比赛准备,参赛学生团队及个人的选拔,到比赛展示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大量技术实践活动,将职业技能大赛与制造类专业教学相结合,对于增加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机会是非常有利的。基于此,职业院校应当加强校内、校际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结合制造类专业教学的实际,为学生搭建公平、开放的竞技平台,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前期准备和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支持,让学生更多的进行技能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而技能大赛还可以作为定期举办的活动项目,以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检验教学效果为目的,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对教学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在自己亲身参与或是观摩他人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2 以技能大赛为导向加强前沿理论与技术的教学渗透
  教材的编写一般都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研究校订,一套教材的产生往往需要大量的幕后工作支持,同时教材的更新也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但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更新周期却在不断缩短,导致教材中的内容很难跟上相关领域发展的前沿,这也就决定了依托教材所开展的很多教育活动也是具有滞后性的。在职业教育中也是如此,多数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教学内容都局限在基础的理论技术范围内,学生在常规教学中,是很难接触到制造业前沿理论与技术的[3]。技能大赛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技能大赛中可能将很多制造业的前沿生产理论、先进技术展示给学生,而一些参与技能大赛的学生团队或个人,为了在大赛中获得良好成绩,也可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了解和尝试一些前沿理论与技术,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常规教学中前沿理论技术渗透的不足,在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对于学校制造类专业教学的创新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3 围绕技能大赛营造敢于创新乐于竞争的教学氛围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对于专业人才需求量持续增加,制造类企业之间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但同时职业院校在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能力同质化严重、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对于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并不能有效满足。同时,很多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行业竞争的压力,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都较为薄弱,这无论是对于学生自身发展,还是未来制造行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4]。技能大赛本身便是一种竞争性较强的活动,参赛者只有充分调动自身的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并积极挖掘自身潜能,才能够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取得良好的成绩。将技能大赛融入到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教学中来,围绕技能大赛,加强宣传,在鼓励学生参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于在比赛中取得理想成绩的渴望,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让学生自觉磨炼自身的实践技能。同时,将技能大赛所营造的竞争气氛延伸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敢于创新、乐于竞争的教学氛围,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3 基于技能大赛的制造类教学改革中要避免的误区
  3.1 技能大赛与教学目标相脱节
  技能大赛虽然能够在职业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价值,但在基于技能大赛的制造类教学改革实践中,也要注意避免陷入单纯为比赛而比赛,导致技能大赛与教学培养的目标相脱节的误区。在技能大赛开展之前,应当充分考虑技能大赛开展所要达到的目的,对于教学应当发挥的促进作用,这样才能做好大赛的前期设计与规划,合理安排比赛的内容,并能够从比赛的结果中,收获对教学改革的有效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同,进而对教学计划与教学重点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5]。
  3.2 技能大赛重“量”而不重“质”
  技能大赛的积极作用是需要在适度的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的,因此,在基于技能大赛的制造类教学改革实践中,也要注重避免过度依赖技能大赛,陷入重“量”而不重“质”的误区,一次高质量的比赛,其价值远超过十次低水平、形式化的比赛,且过于频繁的举办技能大赛也会对正常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导致一些学生过于关注技能大赛,而忽视了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专业基礎不扎实,促使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发展埋下隐患。“质”“量”兼备的技能大赛应当是频率适度,既能够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进行强化,发挥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又不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学生基础学习任务的完成;同时,技能大赛上还能够让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展现自身价值,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技能大赛的实有价值。
  4 结语
  本文首先针对传统制造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对基于技能大赛的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策略进行讨论,最后又指出了教学改革实践中应当避免的两方面误区。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促进制造类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在此仅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职业院校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提供些许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龚光军,谢暴.基于技能大赛的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风,2017,(14):36-37.
  [2]孟利华.世界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1):33-35.
  [3]钟绍辉.基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2):178-179.
  [4]杨琳芳,杨黎.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8(2):18-22.
  [5]李舒燕.基于技能大赛及工匠精神培育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74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