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堤防及病险堤坝综合治理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由于河堤大多为土坝结构,其渗漏隐患复杂多变,对堤防渗漏隐患探测技术的困难很大并且标准要求很高。本文介绍了我国堤坝构造特点,分析了堤坝渗漏隐患种类及特点、堤坝出险形式,提出了病险堤坝的综合治理技术,以与同行共商榷。
  关键词:堤防;病险堤坝;综合治理;技术方法
  近年来,我国对病险堤坝的加固,已经创造了十几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可以针对病险堤坝的具体情况,酌情选用,进行综合治理。病险堤坝处理技术方案的确定,是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必须在充分掌握地质、水文、当地材料和工程的病险历史、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研究论证,作出科学全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我国堤防构造的特点
  我国堤防修筑年代久远,有的堤防从宋代起已经开始修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堤身经历次填筑,土料就地取材,填土不匀,结构复杂,常有树根、秫秸等物埋入堤内,天长地久,腐烂成隐患。此外,我国堤防绝大多数由人工填筑,有的经人工夯实,有的甚至未经夯实,堤身密实度低,普遍存在缺陷,病害种类繁多。堤防修筑前未作基础处理,基础薄弱。堤防基础一般为二元结构,即上层为几米到十几米厚不透水的覆盖层;下层为十几米到几十米厚透水的沙砾石层和细沙层。堤防建在覆盖层上,二者成为一体,像是一座挡水墙浮在透水的沙砾石上。
  2 堤防隐患(缺陷)分类与特点
  2.1堤防隐患(缺陷)分类
  2.1.1洞:蚁穴、鼠洞、烂树根、塌陷产生的空洞以及浅层基础内细颗粒土被冲走形成的孔洞等.
  2.1.2缝:纵缝、横缝、斜缝、隐蔽缝、开口缝等。
  2.1.3松:密实度低(孔隙率大)或填料为沙土等。
  2.2 堤防隐患的特点
  2.2.1 我国堤防长,隐患分布范围广,深浅不知,位置不定,在堤防表面难以发现。
  2.2.2 隐患种类多。堤身内可能存在第3节所列多种形式缺陷。基础内细颗粒土被冲走,形成渗漏通道;黏土基础经水长期浸泡强度降低。
  2.2.3 与堤身的体积大小和埋深比较,缺陷的体积小,增加探测难度。
  2.2.4 缺陷种类和性质未知。
  2.2.5 缺陷部位的物理特性与周围的正常部位相差无几。
  2.2.6 缺陷部位的某些物理参数值小于周围正常土体的物理参数值,周围正常土体的物理特性掩盖了异常体,探测时,形成放射医学上称谓的“阴性扫描”。与异常部位特征强的“阳性扫描”或勘探对象性质与围岩不同的物探比较,堤防隐患探测的困难大很多。
  3 堤防出险的表现形式
  3.1漫顶。当洪水位高于堤顶时,发生漫顶。为防止漫顶发生,修筑子堤挡水;
  3.2管涌。常发生在堤脚和基础处,由于水流冲刷带走细颗粒土,留下砾石形成渗漏通道,或在堤内挖鱼塘、种水稻等破坏了覆盖层,使地下高压水上冒,形成管涌。管涌较少发生在堤身处,有时生物洞穴造成堤身管涌。
  3.3散浸。由于堤身为沙土,密实度小,渗透系数大,高洪水位时,堤身内浸润线抬高,水由堤内坡渗出,形成散浸。
  3.4滑坡。有基础的原因,也有堤身的原因。基础的细颗粒土被水冲走或黏土基础经水长期浸泡,强度减弱,承受不住堤身压力,产生滑坡。堤身内存在裂缝或经水长期浸泡,内摩擦力降低,也可能出现滑坡。
  3.5崩岸。形成崩岸的原因复杂,因出险堤段不同而异,目前对崩岸原因有不同解释。洪水期,出现水下顶冲崩岸,有可能掏空堤基,十分危险。近年来,洪水退后,出现多处严重崩岸,河滩后退,严重威胁堤防安全。
  3.6裂缝。基础不均匀沉降、滑坡等原因使堤身产生裂缝。
  3.7塌陷。由于堤身存在大蚁穴等缺陷或基础沉降形成塌陷。
  4 病险堤坝综合治理技术
  4.1堤坝坝体处理技术。堤坝坝体的病害多表现为渗透破坏和变形破坏。产生渗透破坏的原因主要是在堤坝填筑时,碾压不实、土体疏松或堤坝老化失修,使坝体某些部位抗渗坡降降低,坝后出流部位残留过大的剩余水头,侵蚀土体。
  4.1.1劈裂灌浆是堤坝体加固的最好方法之一,在我国已运用了20多年,处理病险水库已达200余座,堤防2000余km。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已由原来的中低土坝向高土坝发展,在大坝渗透破坏严重的情况下,配合其他应急措施,利用特殊工艺,可以实现快速劈裂,10~13d就可形成帷幕,初步解决土坝坝体的渗透稳定,以后再逐步加固。
  4.1.2振动沉模防渗板墙技术是治理江河、湖泊堤防普遍存在的渗漏隐患的一项垂直防渗新型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双模板沉模灌浆新工艺,形成的板墙具有连续无接缝、无开叉等优点。它除形成一道防渗板墙帷幕外,对板墙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还有挤压密实作用。既可保证工程质量,又能节约工程成本。
  4.2覆盖层处理技术。坝下覆盖层多是洪水冲积形成,一般颗粒比较粗,筑坝以前必须做防渗处理。大多采取槽孔式混凝土连续墙处理。一种是将混凝土连续墙一直浇至坝顶,混凝土浇筑量较大;第二种方法需放空库水,利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重做覆盖层防渗体系是一较好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不需要开挖,不破坏坝体,不需要放空库水,只要根据设计的防渗体范围钻孔喷浆营造防渗体即可。
  4.3接觸带处理技术。坝下接触带包括河槽段、岸坡段截水槽与基岩的接触带、坝体内防渗土体和刚性建筑物的接触带等。多采用压力灌入水泥浆的办法,但有的情况,尤其是在小裂隙比较发育的花岗岩或一些火成岩地基时,此办法效果并不好。原因是注浆时用套管封孔,阻浆面积太小,压力水泥浆的流窜方向和数量不好控制。接触带的防渗水泥灌浆,不仅未解决好接触带的漏水问题,反而由于压力水泥浆自基岩裂隙中窜出,沿坝轴线附近劈开了坝体,在坝体内形成刚性水泥板。
  4.4堆石面板坝处理技术。一是自坝顶建造混凝土防渗墙;二是进行综合技术加固。综合技术方案包括坝前坡面防渗、部分堆石体加固和周边处理等。坝面的防渗材料一般采用复合土工膜,它的优点是能满足物理、力学要求,抗渗性能好,适应变形能力强,造价便宜。
  4.5坝下基岩岩溶的处理技术。有些坝趾下基岩的漏水通道没有封死,尤其在岩溶地区溶洞、裂隙发育,水库建成蓄水后,由于高水头的压力,漏水大量增加,在与坝内防渗体接触部位极易发生冲蚀,危及大坝安全。配料灌浆技术对一些裂隙和溶洞比较大的地层,是一项科学、有效、经济的处理办法。该方法是利用不同粒径的块石、碎石、粗砂等组成级配材料,颗粒大小可根据溶洞裂隙和流速的大小确定。放入溶洞、裂隙中的块石能够存得住,不被冲走,起到充填岩溶空隙、减小水流速度的作用。在注入的级配料中灌注压力水泥浆,使级配料胶结在一起并和岩溶、裂隙的孔壁牢固结合,把洞穴堵死。
  参考文献:
  [1] 李爽.综合防渗技术在堤坝防渗加固中的应用.《科学技术创新》.2014(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