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素处理对辣椒苗期生长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在辣椒育苗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赤霉素研究育苗基质中适宜的赤霉素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基质中赤霉素添加量为0.5g/kg的情况下,辣椒苗的发芽率及壮苗指数,根系生长情况均显著好于其他处理。当赤霉素含量超过1g/kg之后,对辣椒的根系表现出促进根系的纵向发展,抑制横向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赤霉素;基质;辣椒;育苗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415009
四川常年栽培面积在6.67万hm2左右 [1] 。但辣椒种子的发芽时间长,发芽率低,造成出苗速度慢,整齐度差,影响到辣椒整体的正常生长。赤霉素作物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激素,适当的添加量能够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促进细胞伸长、促进茎叶生长[2-3]。但目前赤霉素在育苗上的研究大多都在浸种处理上,直接加入育苗基质的却很少。本试验通过在辣椒育苗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赤霉素,研究基质中赤霉素添加量对辣椒苗期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种子为二金条辣椒。供试赤霉素菌渣(赤霉素含量0.325%)为四川龙蟒福生生产。
1.2 试验方法
配制如下育苗基质:CK: 草炭:蛭石:珍珠岩=3:1:1,T1:草炭:蛭石:珍珠岩=3:1:1+0.5mg/kg赤霉素,T2:草炭:蛭石:珍珠岩=3:1:1+1mg/kg赤霉素,T3:草炭:蛭石:珍珠岩=3:1:1+2mg/kg赤霉素,T4:草炭:蛭石:珍珠岩=3:1:1+5mg/kg赤霉素,T1:草炭:蛭石:珍珠岩=3:1:1+10mg/kg赤霉素,分别装入50穴育苗盘中。辣椒种子温汤浸种1h之后,点入育苗穴中,每穴点一粒。第7天统计发芽率,七叶一心時测株高、茎粗、干鲜重、根系生长情况及根系活力。
1.3 测定方法
株高茎粗用游标卡尺测量。鲜重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干重在105℃烘箱中杀青30min,用75℃烘到恒重后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根系活力用TTC法测定。根系生长情况用EPSON EXPRESSION 10000xl扫描仪扫描后用WinRHIZO Pro 2017进行分析。
壮苗指数=(茎粗/株高+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Excel 2016、SPSS 24等软件进行处理。
1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辣椒苗期出苗率的影响
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下,辣椒的出苗率呈降低趋势,当赤霉素添加量为0.5g/kg的情况下,辣椒苗的出苗率最高,达到93%。出苗率比不添加赤霉素的处理高6%。随着赤霉素添加量的增加,辣椒出苗率均低于不添加赤霉素的处理。
2.2 不同处理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添加赤霉素的处理辣椒的株高、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不添加赤霉素的处理。适当的赤霉素浓度可以增加辣椒苗茎粗、提高辣椒苗的根系活力,过量的赤霉素添加量则会造成茎粗的减少和根系活力的下降,当赤霉素含量超过1g/kg时,茎粗显著下降,当赤霉素含量为10g/kg的情况下,辣椒苗的根系活力显著低于不添加赤霉素的处理。
2.3 不同处理对辣椒根系形态的影响
从表2可知适当的赤霉素添加量可以增加辣椒苗总跟长、平均根系直径、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系分枝数,过量的赤霉素添加量则会起到抑制作用。当赤霉素含量为10g/kg的情况下辣椒秒的根系总跟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当赤霉素添加量为0.5~5g/kg的情况下,辣椒苗总跟长、平均根系直径、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系分枝数均高于不添加赤霉素的处理。
虽然0.5g/kg赤霉素菌渣处理条件下的辣椒苗总跟长不是最长的,但是由于其根系直径大于1mm的总跟长度大于其他处理。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根系直径小于1mm的根长所占比例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根系总长度也会随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3 结论于讨论
当基质中赤霉素添加量为0.5g/kg的情况下,辣椒苗的发芽率及壮苗指数,根系生长情况均显著好于其他处理。
当基质中赤霉素添加量为5g/kg的情况下,虽然辣椒苗根系生长情况好于0g/kg、1g/kg、2g/kg和10g/kg赤霉素添加量的处理,但出苗率、壮苗指数不高。
赤霉素对辣椒种子的萌发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但添加赤霉素的处理均能够提高辣椒的壮苗指数,这与焦德志[4]等在羊草中的研究结果类似。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根系直径小于1mm的根长所占比例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根系总长度也会随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表明当赤霉素达到一定浓度之后会促进根系的纵向发展,抑制横向发展。这与孙寅虎[5]等在澳洲坚果上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合考虑,本试验中辣椒育苗基质中最适宜的赤霉素添加量为0.5g/kg。在最适宜的赤霉素添加情况下,辣椒苗期的各种指标均处于最优状态。
参考文献
[1] 滕有德.四川辣椒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对策思考[J].辣椒杂志,2008(3):1-5.
[2] 张国华, 张艳洁, 丛日晨,等. 赤霉素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29(2):412-419.
[3] 王欣, 李秀英. 赤霉素在甘薯徐薯23育苗上的应用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5):117-118.
[4] 焦德志, 龚孟, 潘学岩,等. 不同植物激素对羊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3):1188-1190.
[5] 孙寅虎, 李芹, 张光勇,等. 不同赤霉素浓度对澳洲坚果种子萌发后根系形态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 2018(3):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4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