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粮饲兼用型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在昆明市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其在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一旦粮饲兼用型玉米发生病虫害,会严重影响玉米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导致种植经济效益较低,因此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防治。本文介绍了粮饲兼用型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希望能为种植户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
  粮饲兼用型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330045
  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可以调整昆明市的种植结构,为促进畜牧业以及种植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种植与田间管理过程中要了解病虫害的症状,针对不同情况,做好主要病害的防治工作,以确保产量和质量。
  1粮饲兼用型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症状
  目前,我国的种植结构调整到了重要阶段,其中粮饲兼用型玉米是最为重要的作物之一,不论是对畜牧业的经济发展,还是对农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包含丰富的营养价值,不仅对于动物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人体营养元素的补充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病虫害发生状况对于该类型玉米的种植带了不利影响,如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螟、红蜘蛛等。
  11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温度较高的季节,一般况20~25℃这个区间的气温天气中较为容易发生。残留在玉米体内的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者菌丝体的形式越过寒冷的冬天,然后通过风雨的气流进行传播。玉米大斑病在发病的初期,玉米叶片上面会呈现出水浸状的青色病斑呈现,随着病情的加重,青色病斑会沿着叶片的脉络向两端扩展,然后发展成大斑,大斑与大斑之间连接成片,最终使玉米枯死。
  12玉米小斑病
  另外与玉米大斑病类似的是玉米小斑病,该疾病与玉米大斑病同属于叶部病害,高发期在5—6月。玉米小斑病的病菌主要是借助于病残体度过冬天,该病害的传播方式与大斑病的传播方式是一样的,最初形态为水浸状,之后玉米叶片的周围会呈现出红褐色,与大斑病相区别的是玉米小斑病的病斑的形状,大多数为椭圆形以及长圆形等。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期在5月初—6月中下旬,造成玉米粗缩病的主要原因是在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缺乏科学性,从而导致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水肥补充,而出现植株的抗病能力下降的情况[1]。
  13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在发病的初期,玉米幼叶的两侧会出现呈透明状的褪绿小点,随着病情的加重,褪绿小点会越来越多。玉米植株在发病之厚,玉米叶片与健康叶片相比,会更加宽更加厚,同时叶片的颜色也更加深,植株的间结会缩短,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患病植株的与正常植株相比要矮小很多。玉米粗缩病不仅对玉米植株的发育造成影响,还会对玉米果实的生长造成影响,患病植株玉米果实结粒较少,严重还会出现不结粒的情况。
  14锈病
  锈病也是粮饲兼用型玉米主要病害之一。锈病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空气潮湿的季节,在进行田间管理的时候若是氮肥施加过多会增加患病的几率。锈病会对玉米的叶片造成伤害,患病初期玉米叶片有淡黄色的小点出现,随着病情的加重,淡黄色的小圆点颜色会逐渐加深,呈现为黄褐色或者褐色的凸起,最后变成黑色[2]。
  15玉米螟
  玉米螟也是比较常见的虫害,玉米螟主要的食物是还未展开的玉米嫩叶,随着病情的加重,玉米螟会逐渐深入到玉米茎干,从而对玉米雌穂的发育造成影响,使得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发育减缓,容易折断。雌穂的发育状况,与玉米的产量直接相关。玉米粘虫会对玉米的叶片造成损害,破坏玉米的正常光合作用。红蜘蛛在温度高、湿度低的情况下比较严重,多发于少雨干旱的季节,玉米患该疾病时叶片上会长条斑或者点斑,严重的叶片会呈现为白色,同时叶片变得干枯,影响玉米的产量。
  2粮饲兼用型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做好选种工作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首先应该在选种上做好措施。优良的玉米品种具备较好的抗病虫害能力,在选种之前,必须对种植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对品种进行合理的选择。为防止病菌通残体越冬,可以采用轮作耕种的方式,耕作之前需要深翻土壤,其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也有利于清除土壤中的病害体。在玉米的生长初期,要经常对农田进行除草管理,适当的中耕能够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促进提高玉米根系的生长速度。同时要加强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工作,对农田及时的灌溉和追肥,特别是在玉米的幼苗时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管理,增强玉米的抵抗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害虫主要是通过生物之间的平衡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进病虫的天敌对当地的虫害进行防治,该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比农药防治更具天然优势。如上文提到的玉米螟等,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利用赤眼蜂产卵对玉米螟卵虫的生长进行破坏,从而达到防治目的。在采用生物防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生物的引入数量进行控制,避免因数量过多而起到反效果[3]。在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之前,一定要选用经过广泛实验的生物防治技术,避免因生物因素导致农田受到破坏,从而打破生态平衡,引来新的危害。
  2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指的是采用物理的方式对虫害进行诱杀。由于大部分害虫具有趋光性,因此可以利用害虫的这一特性对其进行诱杀,或者是通过辐射刺激,阻断害虫的正常发育。因此可以在玉米田间安装汞灯。物理防治措施目前是最安全环保的方式,对农田和玉米的影响非常小,只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即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需要加强推广。
  24化学防治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要按时对农田进行药物处理,在病虫害发生前就对玉米采取防护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加强病虫害的预防是减少玉米病虫害的最有效方法,所以对于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来说,预防大于治疗。通常对玉米进行药物防治的过程中,一般采取药物浸种和药物喷洒2种方式。但是由于不同的化学药剂功效不同,所以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选择,确保化学药剂的有效性。目前在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中,最为常用的药剂是辛硫酸。该药剂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对其用量以及使用方法进行注意。玉米纹枯病以及玉米瘟疫病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对玉米的生产损失影响很大,因此在播种时就要采取措施防治。通常在在玉米孕橞阶段,在玉米植株的中下部施药,采用井冈霉素药物能够有效防治玉米纹枯病。当玉米发生玉米瘟疫时,可以通过减少氮肥施加的方法进行控制,同时添加一定的药物,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处于拔节期的玉米由于生长速度快,因此需要消耗更多的水肥,所以要保持农田水肥的充足,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避免玉米因营养不良而出现病虫害感染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玉米还未收获之前,为避免药物在植物上有所残留,最好不适用化学防治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污染的防治问题,促进种植业的长远发展[4]。
  参考文献
  [1]
  曹爱芳.粮饲兼用型玉米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08):71.
  [2] 罗小虎.水浇地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种植与病虫害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7(10):54.
  [3] 髙海斌.粮饲兼用型玉米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12):44.
  [4] 张欣凤.粮饲兼用型玉米缺肥的症状及解决办法[J].现代畜牧科技,2018(04):34.
  作者简介:
  段周(1968-),男,云南宜良人,本科,研究方向:農业技术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4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