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玉米病害
(一)玉米根腐病
1.为害症状。玉米根腐病是腐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中胚轴和整个根系逐渐变褐、变软、腐烂,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幼苗死亡。近几年,玉米苗期根部发生病菌为害的情况加重,受害后首先主根坏死,次生根少,造成植株发黄不长。
2.防治方法。该病以预防为主,播种前采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满适金种衣剂包衣效果较好。发病后加强栽培管理,喷施叶面肥;湿度大的地块中耕散湿,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严重地块可选用72%代森锰锌霜脲氰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代森锰锌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玉米苗基部或灌施根部。
(二)玉米顶腐病
1.为害症状。它表现为病苗中上部叶片失绿、畸形、皱缩或扭曲,边缘组织呈现黄化条纹和刀削状缺刻或叶尖枯死。
2.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菌毒清水剂、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等杀菌药剂对心喷雾,扭曲心叶需用刀纵向剖开。
(三)玉米大斑病
1.为害症状。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 cm,宽1 cm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
2.防治方法。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时间应掌握在病情扩展阶段之前,以后每隔10 d喷1次,共喷2~3次。施药量以每667 m2用药液75~100 kg为宜。
(四)玉米小斑病
1.为害症状。小斑病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主要发生在叶部和叶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5~16 mm×2 ~4 mm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生产上应选抗病品种,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
2.防治方法。使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清除残株,大面积摘除玉米底部病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间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五)玉米丝黑穗病
1.为害症状。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病菌通过玉米的幼芽入侵,主要是由土壤传播,可实行3~5年以上轮作。玉米丝黑穗病主要表现为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2.防治方法。用三唑类杀菌剂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好,药剂防治有:17%三唑醇拌种剂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质量的0.3%拌,12.5%氰菌唑乳油100 mL加水8L混合均勻后拌种子100 kg,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按种子质量的0.3%拌种,2%立克秀粉剂2 g加水1L混合均匀后拌种子10 kg。
二、玉米虫害
(一)玉米螟
1.为害症状。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初龄幼虫钻入心叶为害,蛀食玉米茎秆,造成玉米倒折;大龄幼虫咬食花丝、茎秆和雄穗基部,钻入穗轴中咬食玉米籽粒,影响结实。
2.防治方法。在玉米心叶末期,用田间喷雾防治幼虫。药剂每667 m2可选用苏云金杆菌药剂25 g(50 000UI/mg),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氟氯氰菊酯等菊酯类药剂30 g/667 m2,对水喷雾防治,每667 m2也可采用康宽7 g对水喷雾防治。
(二)玉米蚜虫
1.为害症状。玉米蚜虫又叫玉米蜜虫、腻虫等,是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害虫。玉米蚜虫以刺吸植物汁液,苗期均集中在心中叶内为害。在为害的同时分泌“蜜露”,可在叶面形成1层黑色霉状物,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减产。此外,尚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其为害更大。
2.防治方法。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每667 m2用3%呋喃丹颗粒剂1.5 kg,均匀地灌入玉米心内。还可在喇叭口内撒施辛硫磷,可兼治蓟马、玉米螟、黏虫等。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撒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1500倍液,或5% 啶虫眯800倍液。
(三)玉米红蜘蛛
1.为害症状。玉米红蜘蛛也叫叶螨,喜高温低湿的环境条件,干旱少雨年份或季节发生较重,属暴发性的农业害螨,以成螨和若螨刺吸作物汁液,为害严重时,叶片变白、干枯,籽粒干瘪,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防治方法。玉米抽穗后,若气候干旱,虫源量大,螨株率达40%时,应立即进行全田防治,天气持续干旱时,间隔10~15 d喷雾1次,连施2~3次。农药前期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中后期用0.2%阿维虫清乳油2500倍液或1.8%集琦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