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了摸清楚辽西地区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特选择了几种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与其他树种混交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此外林间的枯落物厚度增加,保水保肥能力更强;提高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起到较好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
关键词:
油松混交;油松纯林;土壤;理化性状
中图分类号:S7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330039
辽西地区的气候干旱,土壤的沙漠化形势比较严峻,生态环境极度脆弱。辽西地区造林选择的树种要求抗旱能力强、耐贫瘠、耐沙蚀,常见的树种有油松、山杏、沙棘等。油松是当地得荒山造林得最主要的乡土树种,其具有耐干旱、耐贫瘠、抗寒冷特性。20世纪末辽西地区先后开展了几次油松的飞播造林,规模比较大,油松目前在当地栽植面积广泛,油松纯林比较多。随着对林业生态的重视,很多纯林都在进行逐步改造。有研究指出,油松的混交林在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比纯林的效果更明显,因此辽西地区选择了一些抗旱树种在原来的油松纯林中进行混交,旨在探明混交林在改良土壤中的效应,为生态系统的重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辽西地区的某林场内,为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拔高度550m;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52℃,年蒸发量平均2000mm以上;土壤类型主要是褐土。地带性植被主要包括油松、蒙古栎、山杏等,草本植被主要有羊胡苔草、隐子草等。林场内有一些具有典型特点的混交林、油松纯林。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有4个处理,即在林场内选择相同立地条件的油松与蒙古栎混交林、油松与山杏混交林、油松與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其中油松纯林作为对照(CK)。每个处理安排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800m2。混交林内2种树木混交方式为带状,油松林龄为15a,混交的山杏、刺槐、蒙古栎林龄为8a。
13调查内容及方法
在各重复小区林间随机取5点,采用S型取点。测定林间地面上枯落物的厚度,并采集0~20cm的土壤混合均匀和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测定。将土取出后带回阴凉处自然风干、采用四分法去除杂质、过筛之后进行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测定。
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采用环刀法比重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全氮采用凯式定氮仪测定;土壤全钾采用氢氧化钠熔融法测定;土壤全磷采用碱熔-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14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和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混交林与纯林间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
根据表1可以看出,各油松混交林处理的地面枯落物厚度均比油松纯林的厚,说明其在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的蓄水保墒方面作用更加的明显,容重均小于油松纯林的对照处理,孔隙度均大于油松纯林,说明油松纯林对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作用明显。地面枯落物以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厚,为28cm,其次是油松+蒙古栎(25cm),之后是油松+刺槐混交林(14cm),分别比油松纯林厚20、17、06cm,除了油松+刺槐混交林处理,其余处理均与油松纯林达到极显著性差异,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容重以油松+刺槐混交林最轻,为1187g/cm3,各混交林处理的容重均极显著轻于油松纯林对照;孔隙度以油松+刺槐最大,为5635%,极显著大于油松纯林,其次分别是油松+蒙古栎、油松+山杏,与油松纯林差异分别为极显著、显著,各处理之间油松+蒙古栎与油松+刺槐差异不显著,油松+蒙古栎、油松+刺槐均与油松+山杏差异显著。
22混交林与纯林间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
根据表2可以看出,各混交林相对于油松纯林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土壤的肥力。有机质含量以油松+刺槐混交林的处理最高,为201g/kg,比油松纯林高48g/kg,差异极显著,其次是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有机质含量为187g/kg,极显著高于油松纯林,油松+山杏混交林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168g/kg,也与油松纯林对照有极显著的差异;全氮含量各混交林处理均极显著高于油松纯林,提高了023~036g/kg;全磷含量各混交林处理与油松纯林没有显著差异;全钾含量最高的处理是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为2867g/kg,[JP]其次是油松+山杏混交林处理,全钾含量为2852g/kg,两者差异不显著,但均与油松纯林达到极显著差异,油松+刺槐混交林土壤全钾含量与油松纯林差异不显著。
3结论
通过对油松+蒙古栎、油松+山杏、油松+刺槐3种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林间土壤的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各油松混交林处理的地面枯落物厚度均比油松纯林的厚,其中以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厚,为28cm;容重各混合林处理均极显著低于油松纯林,以油松+刺槐混交林的容重最轻,为1187g/cm3;孔隙度各混合林处理均极显著大于油松纯林,其中以油松+刺槐孔隙度最大,为5635%;土壤有机质含量各混合林处理均高于油松纯林,其中以油松+刺槐混交林的处理最高,为201g/kg;全氮含量各混交林处理比油松纯林提高了023~036g/kg,差异极显著;全磷含量各混交林处理高于油松纯林但是差异不明显;全钾含量混交林处理均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2个处理极显著高于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
冯雪峰.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混交树种的科学选择[J].乡村科技, 2016(24):47.
[2] 潘兴.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混交树种的选择[J].防护林科技,2015(6):81-83.
[3] 曹彧.辽西地区人工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土壤质量的比较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7.
[4] 尤文忠,刘明国,云丽丽.辽西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应分析[J].林业科技, 2008, 33(5):20-24.
[5] 李云岚,李春华,魏晶,等.辽西5种人工林水土保持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7, 1(5):4-6.
[6] 李丹.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的退化原因及改造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2(1):35-38.
[7] 姜萍,郭芳,罗跃初, 等.辽西半干旱区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J].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12):2905-2909.
[8] Zeng De-hui, Jiang Feng-qi,Guo Hao,et al. Transform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hinese pine pure plantions for soil wtter conservation in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P. R China[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4,15(2):127-134.
[10] 杜晓军,姜凤岐,沈慧.辽西油松林水土保持效益评价[J].生态学报,2003,23(12):2531-2539.
作者简介:
袁志华(1976-),女,汉族,辽宁朝阳县人,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培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4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