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草产量性状及栽培管理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生育天数116d,生长天数184d。高度可达160cm,鲜草产量可达7986kg/ha,干草产量可达1572kg/ha,鲜干比5.08。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粗蛋白含量为14.61%,粗脂肪含量为2.71%。通过采集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种子在田间栽培,该牧草适应性强、产量高,可进一步开展培育和开发研究。
  关键词:林芝;白花草木樨;栽培技术;饲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S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515001
  基金项目:西藏科技厅-西藏农牧学院厅校联合基金项目“西藏优良豆科牧草种质资源评价和研究”(项目编号:2016ZR-NZ-02);西藏教育厅项目“西藏草地保护与培育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8006);西藏教育厅项目“西藏草业科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编号:2018002)
  *为本文通讯作者 草木樨属(Melilotus)植物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豆科(Leguminosae)草本植物,在我国主要为二年生的草木樨植物,主要种类有白花草木樨(M. alba)和黄花草木樨(M. officinalis)2种[1]。草木樨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耐贫瘠、抗杂草、抗逆境、产量高、营养好[2-3]、易管理等特点,同时兼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的作用。草木樨属植物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固氮增加土壤肥力、调节理化性状改良土壤结构,是优良的绿肥作物[4-5]。草木樨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营养价值比较丰富,是优良的饲料,可以饲喂牛、羊等家畜。其种子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高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
  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可通過鉴定和筛选,选择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优良性状,通过栽培、驯化、选择和改良,进行生产推广,可培育成为栽培品种[6]。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在当地生长范围广,通过测定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生物学性状,研究其适宜当地的栽培管理和利用技术,通过一系列试验评价其综合农艺性能,可为当地野生草木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草木樨属植物在西藏分布3种,分别是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a Desr.)、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和印度草木樨(Melilotus indicus L.),主要分布于藏中和藏东的八宿、林芝、米林、泽当、隆子、拉萨、日喀则等地县,在那曲、阿里几无分布。生于海拔2650~3700m水沟、草地或农田边。草木樨和印度草木樨花冠黄色,白花草木樨花冠白色。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西藏农牧学院牧草教学试验实习基地。该基地位于西藏东南部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E94°19′58″,N29°40′25″,年平均气温8.6℃,年平均降水量 650~750mm。海拔高度2950m。林芝市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八一镇年平均气温≥10℃的日数为160d,年平均气温≥10℃的有效积温2000~2200℃,无霜期180d~200d,全年日照时数1988.06h。试验地土壤为粉沙壤土,偏酸性,pH值为5~6,含有机质1.37%,全氮0.053%,水解氮52.4 mg/kg,速效磷 (P2O5)9.9mg/kg,速效钾(K2O)26.8mg/kg。
  1.2 试验材料
  2016—2018年对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进行了驯化栽培和选育。2015年对野生群体中的优良单株进行了筛选,收取种子。2016—2018年每年选择优良单株,采收种子,然后混合种植。
  1.3 试验设计
  2016年5月4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3m×5m,3次重复。播前耕翻和平整土地,捡拾体积较大的砾石和杂草根系。采用人工开沟进行条播种植方式,田间行距30cm,单播播种量20kg/hm2,播种深度1.5cm。播种时间及出苗期适逢当地雨季,无需浇水,在苗期除杂草1次。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物候期
  物候期主要观测白花草木樨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结荚期、成熟期、枯黄期、返青期,记录其生育天数和生长天数。白花草木樨返青期为第2年春季测定,越冬率在返青期测定。观测方法参照《草品种审定技术规程(GB/T 30395—2013)》[7]。
  1.4.2 株高
  在白花草木樨不同生育期,在3个重复的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0株白花草木樨单株,测量从地面至植株最高部位的绝对高度,然后求其平均值,记作高度。
  1.4.3 牧草产量
  测定白花草木樨产量时,为减小误差需要除去小区四周50cm之内产生边际效应的植株,测产取样面积为1m2,白花草木樨留茬高度4~5cm,刈割后称取鲜重,进行3次重复。根据3次重复的平均值最后折算出每公顷鲜草的产量。白花草木樨风干重是将单位面积鲜草自然风干后称重,然后折算成每公顷干草的产量。
  1.4.4 营养成分测定
  白花草木樨营养成分测定在西藏农牧学院牧草栽培育种实验室进行。采用烘干法(先将样品在105℃条件下杀青30min,在65℃烘干8h至恒重) 测定干样品的含水量。粗蛋白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脂肪采用索氏浸提法测定;粗纤维采用酸洗洗涤法测定[8]。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 Excel 2007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草量营养性状
  2.1.1 物候期
  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2016年5月4日播种后,当地逐渐进入雨季,土壤墒情好,于5月12日进入出苗期,分枝期集中于5月30日左右;野生林芝白花草木樨现蕾期为 6月20日,初花期为6月28日,盛花期为7月9日,结荚期为7月22日,成熟期为9月8日,生育天数116d;枯黄期为11月16日,生长天数184d。生育天数较短,生长天数较长。   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为越年生豆科植物,第1年年秋季播种出苗生长后,翌年3月10日即可返青,在林芝八一镇越冬率为83%。
  2.1.2 株高和产草量
  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生长高度可达160cm,鲜草产量可达7986kg/ha,干草产量可达1572kg/ha,鲜干比5.08。
  2.1.3 营养成分
  经测定,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粗蛋白含量为14.61%,粗脂肪含量为2.71%,粗纤维含量为28.61%,无氮浸出物为37.69%。营养价值较高。
  2.2 栽培管理技术
  2.2.1 整地
  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种子相对比较细小,苗期生长比较缓慢,播前整地非常关键,主要是翻耕、耙平、捡拾砾石和杂草根系,便于白花草木樨种子播种均匀,发芽整齐和快速生长。草木樨耐贫瘠,根据耕地肥力可灵活采取施肥措施,但为了提高产量,建议施适量复合肥。
  2.2.2 播种
  选择播种时间既有利于牧草生长,也会有利于栽培管理。因林芝市八一镇于5月进入雨季,在此时间进行白花草木樨播种有利于出苗,且减少管理成本。播种方式可以根据饲草用途不同而进行选择。一般饲草地可采用30cm行距条播,种子田可采用60cm行距条播。饲草地30cm行距条播有利于地上生物量提高,60cm行距条播种子田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春播时播深为1.5cm、播种量为1kg/667m2较为合适。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也可于每年8月份进行秋播,此时杂草生长速度减缓,利于草木樨生长管理。
  2.2.3 田间管理
  由于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适宜在林芝市八一镇生长,因此其种植管理较为粗放。中耕在苗期进行,有利于杂草防除,更有利于白花草木樨生长。一般当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生长出第1片真叶时开始进行中耕除草,第2次中耕除草是当白花草木樨幼苗长至5~6cm时进行;白花草木樨生长季节是该地雨量充沛时期,不需要灌溉;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与其它牧草套种栽培的田间管理可与主栽培作物一同管理。单播时,重要的是防止苗期杂草过多,影响白花草木樨幼苗生长。在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生长旺盛期可追施复合肥以提高产草量。
  2.2.4 收获
  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的收获方式要根据用途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式。用于青饲、青贮或者调制青干草时一般选择在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现蕾期收割较为合适,或者在初花期进行。用于收获种子时,由于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种子成熟时间不一致,需选择在草木樨整株1/3种子成熟时采收比较合适,或者在白花草木樨65%~70%的荚果颜色变为暗绿色时收获。
  3 讨论
  产草量、株高、茎叶比、鲜干比、刈割次数是牧草生产性能评价的主要指标[9]。通常生长速率高、植株高、刈割次数多、鲜干比越小,干草产量越多,性能就越好[10]。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在西藏分布范圍广,耐瘠薄、抗旱、抗寒;鲜草产量可达7986kg/ha,干草产量可达1572kg/ha,鲜干比5.08。生长和草产量性状表明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西藏野生草木樨分布有白花草木樨、草木樨和印度草木樨3种,可通过驯化、选育、鉴定、评价,培育新品种。
  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粗蛋白含量为14.61%,粗脂肪含量为2.71%,营养价值比较丰富,同时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矿物质等元素,是饲喂家畜的良好饲料[11]。可将林芝野生白花草木樨调制成青干草,或者与禾本科牧草调制成青贮料,或者干草粉,均可发挥优良的饲喂作用。
  参考文献
  [1] 骆凯,狄红艳,张吉宇,王彦荣,李治钱.19份草木樨种质农艺学与品质性状初步评价[J].草业科学,2014,31(11):2125-2134.
  [2] Wolf J J,Rohrs J.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soil conditions on the formation of root nodules of Melilotus of ficinalis in the montane zone of 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2001(37):51-57.
  [3] 景春梅,刘慧,席琳乔,马春晖.优质牧草、绿肥草木樨的研究进展.草业科学,2014,31(12):2308-2315.
  [4] 林年丰,刘岩岩,汤洁,卞建民,梁爽,张豪,娄云.俄罗斯黄花草木樨改良盐碱化土壤的试验性研究[J].土壤通报,2013,44(5):1198-1203.
  [5] 卞建民,刘彩虹,杨占梅,林年丰,汤洁,李月芬,李昭阳.种植黄花草木樨对盐碱地土壤水、盐状况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2,34(2):176-179,183.
  [6] 云锦凤.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4-119.
  [7] 全国畜牧总站,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GB/T 30395-2013草品种审定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8] 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9] 陈立强,边艳霞,马春晖.阿克苏白花草木樨草产量性状和适应性评价[J].草业科学,2016,33(12):2526-2532.
  [10] 陈积山,张月学,高超,邸桂丽,朱瑞芬,谢学军,刘震.2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及生产性能评价[J].中国草地学报,2013,35(2):37-42,47.
  [11] 李国文.草木樨的饲用价值和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2017,27(3):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4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