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多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充满磁性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养成高尚的情操。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主动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父爱的录像带。或放一曲《父亲》歌曲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及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中不难营造一种“凄楚感伤”的气氛,并使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之中,深入到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寫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并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以情收束。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
  二、设置悬念提高口语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芦花荡》、《社戏》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感情。
  三、寻找问题吸引学生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过零丁洋》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文中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说零丁’一语双关如何理解?通过问题来了解作者在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从而来更加深刻的了解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四、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雪》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作者鲁迅在自己创作本文时不仅是在写景而在写景中蕴含着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也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轻松起来,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1广安市广安区大安镇初级中学校;
  2北京景山学校四川广安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4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