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梨树病虫害发生普遍,严重地影响着梨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阐述了梨大食心虫的形态特征、寄主、地理分布、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和为害症状,提出了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以此来指导梨病虫害的防治,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关键词:梨大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530038
梨具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医疗价值,又是梨膏、梨汁、梨脯、梨罐头、梨酒的重要加工原料,也是人们喜食的保健食品之一。梨具有抗旱、抗寒、抗风力强的特点,在年平均气温4.6~5.2℃,≥10℃积温1900~2000℃地区都能正常生长结果,是我国果树栽培的主要品种。但梨腐烂病、梨黑星病、梨干基湿腐病、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梨星毛虫(俗称饺子虫)、梨茎蜂(俗称折梢虫)、梨蝽象(俗称臭斑虫)、梨实蜂(俗称花钻子)、球坚介壳虫、青叶蝉(俗称大绿浮尘子)等病虫害的危害制约着梨产区的经济发展,而梨大食心虫是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北方梨区发生普遍,管理粗放的梨园受害严重。
梨大食心虫(Nephopteryx Pirivorella Mats)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吊死鬼、黑钻眼,简称梨大。主要以幼虫食害花芽、花序和幼果,造成果品严重减产,同时其还为害杜梨。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体长10~12mm,翅展24~26mm,全身暗灰褐色,触角褐色;复眼浓黑,前翅带有紫色光泽,内外缘各有1条灰白色横波状纹,中间有1灰白色肾状纹。后翅淡灰褐色。
1.2 卵
长约1mm;椭圆形稍扁平,初产下时黄白色,渐变为红色,近孵化时为暗红色。
1.3 幼虫
越冬幼虫长约3mm,褐紫色,化蛹前约20mm左右,头部褐色,胸腹部绿褐色,前胸背板、臀板以及第12节背面的一斑纹均为黑色。气门略呈圆形、气门环褐色,以第1节和第11节的2对气门较大。
1.4 蛹
长约13mm左右,黄褐色,近羽化时黑褐色,腹部末端具6根顶端弯曲的钩刺,横排1列。
2 寄主
梨、 蘋果、 沙果和桃为寄主。
3 地理分布
全国各梨区普遍发生, 是梨树最主要的害虫,主要以幼虫为害梨树芽和幼果。
4 发生规律及习性
在我国主要梨产区因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发生代数各异。在吉林、辽宁、山东、河北大部分地区1a发生1~2代,河南南部1a发生3代。均以1~2龄幼虫在芽内结灰白色小茧过冬。幼虫出蛰后转害花芽,先在花芽基部吐丝结网,遮掩虫体,随即在丝下蛀入芽里。一般1头幼虫能为害1~3个芽子。花序抽出后,幼虫在叶簇基部为害,用丝将鳞片连住不使脱落,直至凋萎、干枯。当梨果有指头大时,幼虫由果顶附近蛀入为害梨果,并排出黑褐色虫粪附着虫孔外,被害果虫道里常充满水液,之后逐渐干枯。1头幼虫危害1~3个果后,吐丝化蛹,被害果干缩变黑,但不脱落,故有“吊死鬼”之称。幼虫在被害果内化蛹,蛹期11~12d,成虫5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后白天静伏,黄昏时开始活动,交尾多在天亮前后,夜间产卵,卵产于果台和果的萼凹附近,散产,每处1~3粒,雌蛾2000多粒/头,卵期5~7d,幼虫孵化后为害果、芽。第1代幼虫6月下旬出现,为害当年的芽和果,并在果中化蛹,第2代幼虫一部分害芽,8月中旬在芽内作茧过冬,另一部分害果。老熟幼虫在果内化蛹。成虫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
5 危害症状
芽:被害芽有深褐色毛绒物,有的品种芽枯干裂开,有的品种芽不裂开,同好芽无大区别。
花丛:鳞片不脱落,花丛枯萎、干枯。
果:被害果实变黑腐烂,其果柄基部与果台有丝相缠,枯干至冬不落。
6 防治技术
6.1 人工防治
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或摘掉虫芽,清除病、虫的枝、落叶、虫果和杂草并集中深埋或烧毁,再进行涂白(生石灰)。
6.2 药剂防治
开花前,开花后及卵和幼虫孵化期(7—8月)3个虫体暴露期,喷施50%对硫磷1500倍液、90%敌百虫800倍液或者混合使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0%高效灭可乳油5000~7000倍液、 40%氧化乐果800倍液等药剂。
6.3 诱集成虫
在各代成虫期利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集。
6.4 保护天敌
梨大食心虫的天敌主要有:黄眶离缘姬蜂(Trathala flavo-orbitalis Cameron)、瘤姬蜂(Ex-eristessp.)、离缝姬蜂(Campoplex sp.)等。对其的抑制作用很大,特别能控制后期的为害。因此,要避免在天敌鸟类取食高峰期使用化学农药,减轻对天敌的伤害,保护天敌。
6.5 人工措施
采取人工果实套袋,发展精品优质梨果业。
7 小结
早春梨大食心虫的越冬幼虫蛀食梨芽(花芽)及花序,造成落花。5—6月幼虫又蛀食幼果,被害果萎焉,变成黑色,果柄被幼虫吐丝粘连,形成大量僵果悬吊树上,造成减产。特别是大发生年份,如果防治不及时、不到位,会导致大面积减产甚至无收成,经济损失严重。梨大食心虫等病虫害的为害制约着梨果业的发展和产业化的形成,因此;其综合防治措施应该遵循以下防治原则。
加强土、肥、水管理及栽培技术水平,促进树体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正确掌握药性时间,以出蜇转芽期、转果期、成虫羽化及卵发生期、卵孵化期为主;根据梨树物候期,第1代卵及初孵幼虫期(成虫卵盛期)进行防治,连续喷2次,间隔15d进行,早春刮除树干翘皮,集中烧毁,并用泥堵树洞及裂缝,消灭树干越冬幼虫,从花芽顶端仔细观察,当看到小小的白花蕾时,及时喷药杀死尚未蛀人果核、正在鳞片内啃食的食心虫;地面消毒,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撒在树干周围土中,用耙横耙1次,每株用药0.2~0.4kg,撒药分3月下旬、6月中旬及7月上旬3次,可消灭各代幼虫;喷药保果,7—9月月份可用水胺硫磷或马拉硫磷1500~2000倍液,喷洒叶片或果实,视虫情用药2~3次;蛀芽食心虫的防治,对已蛀入新芽的喷药防治,毫无效果;喷药方式采用淋洗式,要确保枝、芽、树体全面着药,无盲区、无死角;喷施次数为在出蜇转芽集中的吉林、辽宁、山东、河北大部分地区、河南南部地区,喷1次即可,其他梨区,可交替用药连续喷2次,间隔天数为7d;药剂种类及浓度,所使用的药剂必须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果品质检指数,提倡使用高效低残留的矿物源、植物源、生物农药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进行病虫防治,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矿物源农药对病虫不产生抗性,药效长,防治效果好,除虫菊素、大蒜素等植物源农药的杀虫杀菌效果持久稳定,不污染环境和作物,无公害,对人、畜、鸟、蜂安全,并有利于植物助长、强壮、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灭幼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不杀伤天敌,几种药剂的配制使用是3°~5°Be石硫合剂、20%甲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40%胺硫酸800倍液、25%甲萘威可湿隆粉剂400倍液、5%氟虫脲乳油800~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750~1500倍液、5%氟苯脲乳油800~1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 5%氟铃脲乳油1000~2000倍液等均匀喷施;加强植物检疫和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准确地预防病虫害。
参考文献
[1] 王志明.梨大食心虫防治方法[N].吉林农村报,2018-08-31:003.
[2] 郑春燕.梨大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河北果树,2014(05):46-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7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