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再别康桥》的诗意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中国新诗史上,徐志摩是位毁誉不一的诗人。我读徐志摩的诗比较晚,1981年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诗人周良沛编选的《徐志摩诗集》,这年秋天我寻得一本,比较认真地读完了这部诗集。仅就我的认识水平和鉴赏能力,客观地说,他的诗参差不齐好坏不一,他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以及他的诗歌主张,很大部分是纯艺术的追求,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诗含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读他的诗,你不能不惊叹诗人的触角之灵敏,惊叹诗人对于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捕捉形象的本领,惊叹诗人丰富的想象以及比喻的新奇,惊叹诗人构思的精巧和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惊叹诗人精深的音乐修养和绘画艺术造诣……总之,读了他的诗,你便觉得他的诗很美。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就其思想内容而言,的确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只不过是表达一种极平常的离情和那种微波似的轻烟似的别绪,并无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我之所以喜爱这首诗,是这首诗的艺术美、诗意美。
  这首诗的艺术美,表现是多方面的: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語言优美洗炼,十分注意诗的结构、形式的美和音乐美。如整首诗诗行长短参差错落、舒缓有致的声调,而诗的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这首诗的语言,也是独具特色的。我曾读过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应该说这篇散文的语言是美的、生动的、准确的,但这种语言的生动、准确和美,主要是摹写,而在《再别康桥》里,已没有康桥的真实、具体、完整的图景,而只有从中提取的感觉和想象化了的意象,语言对意象的外部形态,也都是轻轻触及之后马上转化为心灵和情感反应,转化为主观想象和内心独白。同时,这首诗还具有丰富的联想性、意味性,它不仅通过意象来暗示和表现情感,还借助音乐节奏来加强和推动它,因此,这首诗的语言,不仅具有高度的情感价值和意义的暗示性,也充满视觉美和节奏感。然而,在构成艺术的诸因素中,至关重要的却是诗的意境美。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客观存在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从而也就失去了诗意美。
  诗是很讲究意境的。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等,就是讲诗的意境的重要性。何谓意境,意境就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它的全部奥秘即是外部世界也即境的心灵化与内部世界也即意的具象化。意境的形成,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而意境的创造,则是诗人为源于生活的情意寻找一个更为典型的艺术环境的艺术实践。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对诗的意境是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的。在诗中,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融化到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间。由于诗人巧妙地把气氛、感情、形象三者融合为一,因而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你看,在诗人眼里,那河畔夕阳中柳条被镀上了一层富丽而又妩媚的金色,在微风里轻轻摇摆,婀娜多姿的影子倒映水中,仿佛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嫁娘,这新娘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心中荡漾。在诗人眼里,那柳荫下波光潋滟的清泉,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一样绚丽迷人的梦;可谓以情入景,把那如水中月、镜中花一般的“彩虹似的梦”描绘得多么形象、鲜明,仿佛伸手就可以揽到似的。于是,诗人似乎乘着满载星辉的一叶小舟,向着青草萋萋的小河深处,击拍欢歌,去他彩虹似的梦……梦能寻到吗,几声浸透着淡淡哀愁的笙箫,沉默的夏虫、沉默的康桥,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惆怅气氛,诗人只好挥一挥长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整首诗,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也许我根本不是一块做诗的“料子”,虽然我已经出版了六部诗集,但我至今都不想自己是否能成为一位诗人。在我刚刚学诗的时候,诗坛上充盈着“假、大、空”的废话,令人遗憾的是,那些贴满标语口号的“豪情壮志”把我诱进了这块我崇仰已久的圣地,我竟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着别人的腔调,抒发我的“豪情壮志”。这些伪诗的的确确大大败坏了读者的胃口,也损害了诗的声誉,直至今日,那些拘泥“一种场景”加“一点描摹”加“一个理念拔高”的程式化抒唱依然在诗坛的一角喘息。因此,曾经给中国新诗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特别是他的不少耐人咀嚼、寻味,给人美感的富有个性特色的诗作,是大可为发展今日的新诗提供有益的艺术借鉴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9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