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众所周知,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不断增加。主要原因不仅包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包括玉米育种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调查发现,在影响玉米产量的所有因素中,玉米新品种的培育占7/20。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玉米育种,对其进行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与玉米育种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要想玉米育种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相关工作者不断努力。
关键词:玉米;育种;问题
1当前我国玉米育种的现状
我国玉米育种经过品质间杂交种、双交种、单交种等几个阶段,通过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探索研究,玉米育种技术已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与改善。如今玉米育种技术的目标,已经由原来的单一为了提高产量向质优量大的方向转变,并付诸了实践和探索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就。
2我国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
2.1育种存活率低,容易感染病虫害
我国的育种技术发展较晚,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在育种技术发展过程中,硬件设施设备少、育种环境不完善、研发资金匮乏等问题一直是育种技术发展中的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育种的效率比较低,种子容易腐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玉米的巨大需求,实现新时期玉米种子的健康、快速、合理发展,上述问题必须得到改善和解决。
2.2育种领域存在不正当竞争
当前,市场中玉米品种多种多样,育种领域中市场秩序的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非玉米育种行业的企业和个人在巨大利益面前,也参与到了玉米育种领域的竞争中来,且手段低劣,其通过获取其他单位的母本进行自交后再推出新品种的手段,把其他企业或者个人付出巨大代价研制的玉米品种据为己有,对市场存在巨大危害性,不仅严重影响了从事育种工作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对育种领域的行业秩序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某些方面来说严重阻碍了我国育种技术的发展。
2.3玉米品种栽培技术被忽视
在玉米育种过程中,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玉米品种的培育上,忽略了栽培技术的实践、研究,导致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原有的栽培技术不适用于新品种的种植,不但影响了新品种优势的发挥,而且严重的还会对农民产生巨大的利益损失。有些单位在玉米品种的销售过程中,对玉米品种需要的配套技术、种植所需的条件都没有明确说明,导致一些玉米品种种植在与其条件不符的区域,出现减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3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如今,依然有很多地区将传统的玉米育种技术作为主要育种方式,其制约了我国优良自交系和新品种玉米的培养,再加上我国育种专家将自身的育种经验作为主要的育种依据,导致稳定性差。我国对于国外种质资源和技术非常依赖,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自主种质创新和技术研发,构建新型育种材料,加强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就成为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4加强我国玉米育种的有效举措
我国玉米育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同时也有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为了促进我国育种行业取得良好发展,就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国内玉米育种的現状,明确育种方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玉米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为此,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采取措施。
(1)国家应重视玉米育种能力问题,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对玉米育种进行全国统一规划,还需要加强玉米育种发展方向的计划和安排,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和帮助玉米育种相关人员进行研究。
(2)对大型非农国营企业兼并种子产业提供技术、资金、政策支持,从而帮助大型非农企业将市场、资金和技术等多种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不断推进种子企业的发展。此外,对玉米育种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帮助玉米育种产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世界玉米育种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促进我国玉米产品走出去。
(3)以国家投资为主,对相关人才进行培养,创设相关项目,打造新兴种子产业,提高玉米育种的创新水平,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不断丰富玉米种质资源,扩大玉米市场。
(4)净化种子市场,推行新品种产业化多环节管理、审定、区试及选育等。
(5)明确分工,改革现有机制弊端,在了解我国玉米育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玉米育种计划和发展方向规划。加强专业院校与玉米育种产业的合作,强化产、学、研合作。
(6)实现“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将遗传育种改良和栽培措施的改善相互结合可以在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起到推动性的作用,从而实现“良种”和“良法”的相配套。采用科学合理的田间栽培措施可以更好的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进而最大限度的挖掘品种的遗传潜力。通过区域化试验鉴定布局,因地制宜示范和推广新品种,积极为当地农民以及种粮大户、农场职工等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来提高良种的推广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要协调好育种目标和种植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育种家和种植户之间加强合作和交流,使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可以更好地适应生长环境,最终获得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7)以现有种质为核心,扩增、改良和创新种质资源。种质遗传基础狭窄已成为制约我国玉米育种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施行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首先,引进国外新种质资源,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扩增中国玉米的种质基础;其次,筛选优良的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群体改良,对引进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改良,利用野生资源创造新的变异;再次,利用物理、化学等技术进行诱变,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创造新变异,从而丰富基因库。优良的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要想取得育种突破,就必须开阔思路,以国内现有种质资源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引进、改良和利用欧美那些具有早熟、耐密植、抗倒、籽粒脱水快、适宜机收的优良种质资源。
(8)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玉米育种模式。构建育繁推一体化育种模式的前提就是要充分明确国内外玉米的供给和需求趋势,以便促进玉米育种朝着正确的商业化目标发展。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情况,通过创制优异的种质资源,提升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加快构建玉米育种的服务化信息网络平台,随时更新相关育种大数据。抓紧完善玉米育种运行模式,缩短育种期限,构建与国内外玉米商业化种子市场推广、示范和营销机制,从而形成集育繁推于一体的玉米育种新模式。
5结语
我国玉米育种现状不容乐观,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不断努力、认真研究,保证我国玉米育种能够紧跟世界育种发展步伐。采用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培育出产量高、抗病性能好的玉米品种,同时需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玉米种植,从而不断地提升我国玉米育种水平,实现玉米产量不断增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祥艳,唐海涛,梅碧蓉,罗文霞,谢迎春,刘刚,康继伟.浅析我国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及机遇[J].农业科技通讯,2017(11):11-14.
[2]段西飞.浅析玉米育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种子科技,2017,35(09):11.
[3]郭庆辰,邓秀峰,白玉梅,赵福兴,陈志远,王建民,窦秉德.玉米育种体系与管理问题分析探讨[J].中国种业,2017(07):14-19.
(作者单位:山东金诺种业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5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