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绿色建筑现状及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城市化高速推进,城镇快速扩张,资源的消耗量日益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建筑作为一种节材、节水、节电、节地、环保的建筑类型成为建筑业的发展目标。然而受经济、技术、管理水平以及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绿色建筑并未得到大范围的运用。本文将针对绿色建筑在实际进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应对策略
  1.绿色建筑的理念及内涵
  绿色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生态建筑等,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由此,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
  (1)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2)包括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的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自然和谐共生;
  (3)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
  2.绿色建筑推广的必要性
  2.1绿色建筑技术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
  在我国,建筑行业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整个建筑业对资源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伴随高速的经济发展而来的是环境和能源的“透支”。我国每年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的天然原材料多达几十亿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同样巨大,再加上建筑使用过程中空调、照明等的消耗更是相當惊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个行业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因此能有效节约资源的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关注,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推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2.2绿色建筑技术可有力的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建材业、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建筑建造、维修和拆毁用能等,已占到我国总商品能耗的20%~3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的要求也更高,建筑的采光、通风、供暖和空调,还有建筑物内各使用电器等,导致建筑的运行能耗也日益上升。
  同时,在建设生产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污染物,建筑污水和建筑垃圾的肆意排放与堆砌,严重影响了周围的居民生活质量。
  3.绿色建筑的现状
  3.1中国绿色建筑现状
  近年来,绿色建筑渐渐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我国自2008 年4月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以来,绿色标识项目逐年增长。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在我国分两成两部分:一个是设计阶段的标识,它是对施工前施工图的审查评价,只有施工图通过以后才可以继续申请运行标识,其有效期两年。运行标识是获得设计标识后建筑竣工,且投入使用一年以上,并符合运行阶段的指标,比如说建筑节能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量比、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等,就可获得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该标识有效三年[3]。2015年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比2006年的版本“要求更严、内容更广泛”。该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和试评,借鉴了有关国外先进标准经验,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
  3.2江苏省绿色建筑现状
  2015年,江苏省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共计494项,总建筑面积5077万㎡。其中一星级项目228项,总建筑面积2662.37万㎡;二星级项目228项,总建筑面积2173.22万㎡;三星级项目38项,总建筑面积241.85万㎡。
  2016年,新增绿色建筑标识项目326项,建筑面积3352.4万㎡。其中:一星级标识项目139项,建筑面积1293.4万㎡;二星级标识项目152项,建筑面积1749.5万㎡;三星级标识项目35项,建筑面积309.5万㎡;运行标识8项目,建筑面积104.4万㎡。
  2017年,江苏省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要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规划、设计、建设,新增绿色建筑标识项目590项,建筑面积5911.6㎡,其中:一星级标识项目197项,建筑面积1760㎡;二星级标识项目359项,建筑面积3854.5㎡;三星级标识项目34项,建筑面积297.1㎡。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1985个,建筑面积2.05亿平方米,约占全国的20%,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4]。
  4.绿色建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4.1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存在误区
  大部分一线施工人员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尚不清楚,他们觉得绿色建筑是为了增加建筑物中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又或者受到商家的宣传误导认为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型高科技、高成本建筑。同时很多开发商认为绿色建筑是一项高投资、低回报的项目,不适合作投资项目,这使得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4.2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推广的局限性
  完整的绿色建筑体系对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施工技术要求很高,但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依然处于建设过程中追求成本压缩,无论是政策补贴还是实际的资金回报,都没达到“养得起”的阶段,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国绿色建筑行业还是“项目申报达到部分绿色建筑要求”这样的模式。
  4.3缺乏合理的施工技术与管理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没有持续更新自己的施工技术,一直沿用之前传统的高能耗技术;继续使用陈旧的仪器,消耗更多的能源,产生更多的废气和噪音,造成资源的浪费,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违背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土木工程的施工队伍中参与施工的人员一般都是一些一线工人,这些工人缺乏节能环保意识,经常造成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浪费现象。施工单位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制约,无法有效解决浪费现象。对于施工人员更是没有进行节能绿色环保的教育,缺乏环保意识,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4.4绿色建筑科研人员培养不完善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时间还较短,培养机制还不完备,缺乏绿色建筑研究要求有所需的设备,如专业的电脑设备、软件、模拟实验室等。相关绿色建筑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能力开设课程、达到教育水平的院校和老师也并不多。
  5.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策略
  5.1加强绿色建筑宣传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绿色建筑的含义及相关法律法规,让绿色建筑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相关部门应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对投资者加以引导,让更多的投资资金得以流入绿色建筑领域。建设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人员节能环保的培训,在项目正式施工前组织一次环保培训课。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措施,保证每个施工人员心中都牢记节能环保理念。
  5.2进行技术升级与设备更新
  传统的施工技术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态
  环境。施工单位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完善建筑设备的报废流程,加大对设备“超龄工作”的处罚力度;鼓励建筑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及设备更新,并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
  5.3健全科研人员的培养机制
  第一,对于从事研究绿色建筑技术院校应要加大扶持力度,购买相关设备、专业软件等,改善科研环境。一些高职院校应该要将绿色建筑专业的设立提上日程,以此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对于建筑行业的人员,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组织一些免费培训,提升建筑人员的整体素养;第三,加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将绿色建筑的有关知识落实到相关职称从业资格考试中。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作为一种节材、节水、节电、节地、环保的建筑类型将会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引领建筑行业的产业升级,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项目数量增长迅速,但绿色建筑实际建设情况并不理想,绿色建筑初期成本投入过大,而长期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大部分绿色建筑都还只是项目申报达到部分绿色建筑要求,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2]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花卉-《我国绿色建筑高成本的回归之路》-2015.
  [3]李诚,周晓兵.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英国BREEAM对比[J].暖通空调,2012(10).
  [4]《2015-2017年度江蘇建筑业发展报告》.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统计局.
  项目信息: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5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