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SSM模型的安徽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文章通过SSM模型对安徽旅游产品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安徽旅游产品结构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安徽旅游业特点和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原则,为安徽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优化策略,以期藉此来完善安徽旅游产品结构体系,提高安徽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使得安徽旅游业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SSM模型   安徽省   旅游产品   结构优化
  SSM(偏离-份额分析法)理论模型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 - share Method,缩写SSM)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1942)和Creamer(1943)相继提出,后经Perloff,Dunn,Lampard,Muth(1960)等学者总结并逐步完善,20世纪80年代初由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该方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分析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以往其他的经济分析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揭示区域与城市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
  (一)基本原理
  SSM模型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the nationa1 growth ef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1 nix 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 shift share effect),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區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SSM模型用于旅游产品结构变化分析,一般是以某一地方(如省、市等)为样本,以其所处上级区域(如全国)为大尺度参照体系,一般以五年或十年作为一个时间段,将地方旅游产业中有关旅游产品结构方面的数据进行市场变动趋势分析,从而找出该地区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依据。
  (二)模型构建
  假定某区域在经历了时间[o,t]之后,经济总量和产品结构均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区域经济总规模为bo(常用总产值表示),末期(t年)经济总规模为bt。
  按照产业特征,把区域旅游产品结构划分为n个产品类型,分别以bj,o、bj,t(j=1,2,3…,n)表示该区域第j个旅游产品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以Bo、Bt表示该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Bj,o、Bj,t表示大区或者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旅游产品的规模。
  模型中,Nj代表份额分量,指j旅游产品的大区或全国总量按比例分配,该区域的j旅游产品规模发生的变化;Pj代表旅游产品结构转移份额,指区域部门比重与大区或全国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第j旅游产品增长相对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数值越大,表明旅游产品结构对旅游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Dj代表区域竟争力偏离份额,指区域第j旅游产品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j旅游产品的相对竟争力,数值越大,表明区域j旅游产品竟争力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引入Kjo、Kjt分别表示区域第j个旅游产品在初期与末期占同期全国相应产品的比重,同时通过计算可得到区域对于全国的相对增长率L、结构效果指数W、区域竟争效果指数U。公式为:
  由上述各式可知,若G较大,L大于1,则区域增长快于全国;若P较大,W大于1,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倘若D较大,U大于1,则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安徽省旅游产品结构SSM分析
  (一)数据与参照对象选取
  SSM模型中t值一般取5年或者10年,即考察区域在近5年或者10年内的变化。考虑到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本咨询报告取2008年为初始期,2013年为末期,取全国旅游业为参照分析对象。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旅游年鉴中有关旅游者人均天花费的分类,将旅游产品结构中基础层次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提高层次的度假型旅游产品以及各个专项旅游产品分别分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探亲访友、医疗保健等四类,取以上四项为指标。安徽省旅游产品结构细分构成数据表(见表1)。
  (二)结果计算
  根据中国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9年版)和(2014年版)中数据,可以知道2008年我国入境旅游游客人均每天总花费为1489.44元,2013年我国入境旅游游客人均每天总花费为2001.7元。将数据bj,o、bj,t、Bj,o、Bj,t代入公式中,得出中间结果rj、Rj、bj`、bj,o-bj`、rj-Rj以及最终结果Gj、Nj、Pj、PDj,依据所得数据绘制出安徽省旅游产品结构shift-share分析表(见表2、表3)。
  (三)shift-share分析
  产品结构偏离分量分析。以竞争力偏离分量Dj为横轴,以结构偏离分量Pj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将代表各散点的产品标注在坐标系中(见图1)。以过原点的两条45度线将坐标分为八个区域,各区域代表的含义是:
  Ⅰ区:是竞争力强,基础好的好产品;Ⅱ区:竞争力强,原有基础较好的产品;Ⅲ区:基础较好,但是竞争力较差的一般产品;Ⅳ区:基础一般,竞争力差,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差产品;V和VI区:基础差、竞争力也很差、处于产品衰退期的最差产品;Ⅶ、Ⅷ区:基础较薄弱,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一般产品。
  产品结构优势分析。以产品优势PDj为横轴,以份额分量Nj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将代表各散点的产品标注在坐标系中(见图2)。同样以过原点的两条45度线将坐标分为八个区域,各区域代表的含义是:   Ⅰ、Ⅱ区:较好的产品,具有产品优势的增长产品;Ⅲ、Ⅳ区:一般产品,其中处于Ⅲ区域为虽具有产品优势,但却为衰退产品,处于Ⅳ区的产品为增长产品,却不具有产品优势;V、VI区域:最差产品,为既无产品优势,又为衰退产品。Ⅶ、Ⅷ区:属于较差产品,这些产品在总量上都为负增长,区域Ⅶ中虽为增长产品,区域Ⅷ中虽具部门优势,但都不足以消除因产品劣势或全国性衰退造成的负贡献。
  (四)SSM模型分析结果
  由于在国家旅游局的历年中国旅游年鉴、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以及安徽统计年鉴都未找到有关安徽省根据游客旅游目的而统计出来的有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探亲访友、宗教朝拜、商务等方面的旅游收入统计。在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历年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有关于入境旅游者的在安徽这方面的统计资料。因此本次统计均以入境到安徽旅游的境外游客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境外游客虽然不能代表来安徽所有游客,但是基本也能部分反映出安徽旅游产品结构方面的一些问题。
  根据对安徽省旅游产品结构模型的分析可知,安徽省各项旅游产品的消费相对于全国的增长率L为1.061>1,说明安徽省旅游产品总体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结构偏离分量P为15.59,结构效果指数W为0.994,说明安徽省旅游产品偏弱,但是发展潜力较大,但各旅游产品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总竞争力偏离分量D为39.31,竞争力效果指数U为1.067,说明安徽省旅游产品结构各个旅游产品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安徽旅游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各部门发展不平衡,需要进行调整。在增长速度、结构贡献度和竞争力方面最好的旅游产品类型是商务(PDj=53.16019),该部门将成为安徽省旅游产品未来发展的合理方向,其次为探亲访友(PDj=26.669)。观光游览类旅游产品(PDj=7.998)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较强的知名度,是未来安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基础。各个方面表现均较差的产品是休闲度假(PDj=-5.322)。对于休闲度假方面,这是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虽然由于入境游客的喜好有别的原因,得分較低,但是安徽具有良好的度假旅游的先天条件,安徽可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做好这方面的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来安徽度假休闲。
  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动态的SSM分析法对安徽省整体的旅游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旅游产品具有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健全的旅游产品体系,但是长期以来,安徽旅游产品一直以基础层次的观光旅游为主,过多的依赖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随着旅游者旅游需求和旅游市场的变化,安徽省旅游产品体系必须要向多元化、差异化方向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基础层次观光旅游产品内涵,发展提高层次的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积极开发和发展专门层次的专项旅游产品,从而优化安徽省旅游产品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产品体系。
  从目前安徽旅游产品发展态势来看,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有较大的观光客源市场,可以进行进一步开拓该类型的旅游产品,做强该类层次的旅游产品,使其继续在整个旅游产品结构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但是为了优化安徽省旅游产品结构,就需要通过提高“提高层次”“专门层次”的旅游产品占有比例,来逐渐降低“基础层次”在整个旅游产品结构的中的比例。因此,安徽旅游产品结构改革优化的策略如表4所示。
  近期应以提升基础层次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实现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的高级化为主,适当发展提高层次、专门层次的旅游产品;中远期大力发展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的旅游产品,逐渐形成基础层次、提高层次、专门层次三个层次旅游产品三足鼎立的局面,实现旅游产品结构的完善和优化,以适应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要求,提高安徽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从而促进安徽旅游业可持续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和发展[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廖春花,明庆忠,邱膑扬.区域合作背景下的地方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研究—以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例[J].旅游学刊,2006(7)
  3.高元衡,李肇荣.旅游经济基础[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4.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郑平,汪东亮,刘琼英.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产业结构分析[J].商业时代,2011(18)
  6.张洁.青海省旅游产业结构分析—基于SSM模型[J].青海金融,2013(9)
  7.胡宇橙,王庆生,钱亚妍.天津市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基于SSM分析法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8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