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建筑工程中,适用装配式建筑的人才短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应当紧跟装配式建筑的新时代发展步伐。研究分析了传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将装配式建筑新技术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要求高度融合,对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模式,适应了新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改造升级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业仍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传统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装配式建筑是解决建筑工程质量、效率、节能、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途径,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过高及提高建筑工人素质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央住建部及地方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装配式建筑已成为现在及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新热点。
1 装配式建筑的定义与特征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构成建筑物的梁、板、柱、墙体等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送至施工现场,如同搭“积木”一样,将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物。钢结构、木结构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它具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5大特征,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标准化设计是装配式建筑的基础,由于装配式建筑中大部分建筑产品在工厂完成,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因此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应尽量做到建筑物及其构配件的模数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是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条件,传统建筑手工操作及工人水平参差不齐是引起建筑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建立建筑构配件及其他建筑制品的流水线生产车间,能确保产品质量。施工装配化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采用先进、高效的技术和设备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提升机械施工的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一体化装修是装配式建筑的必然趋势,统筹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信息化管理是装配式建筑的内在需求,将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维等全寿命周期建设过程中,实现产业链各环节数据共享[1]。
2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建设速度快,拥有质量保证,是未来的住宅发展方向。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可以集中体现在六大方面:资源节约、品质优良、风格多样、工期加快、成本可控、实现供给侧改革。由于没有现场大兴土木,现场作业的粉尘、噪音、污水大大减少,实现了节水、节能、节材、节时、节地,同时也没有以往脚手架和大量湿作业,工人数量也大幅度减少。装配式建筑还可以克服建筑施工的季节性限制,预制构件可全年连续生产,冬季也可以进行安装;定型的标准或通用预制构件,可以大批量生产,建筑成本进一步降低;采用预制构件的外墙挂板,可以更方便的嵌入保温隔热材料,实现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可以很好地实现“五节一环保”,非常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目标[2]。
3 土木工程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的新模式
3.1 建立多元化实践学习考核方式
改革實践环节的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成为本次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要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工程技能,还要考查学生的工程意识、企业精神、工程作风等工程素养;不仅要关注实践结束的考核,更应注重过程的管理、考核,把多次考核与多种考核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实践内容,采用笔试、口试、答辩、机考、操作、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核。
3.2 学生志趣变方法,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志趣变方法,通过“创意—创新—创业”,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可以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出符合未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正是采用了上述的培养模式,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
3.3 将虚拟实践教学平台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将各类构件、节点、结构体系的仿真模拟方法、仿真模拟试验过程和结果应用于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课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并通过项目训练或课外科技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分组完成具体的分析项目,不仅能使学生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加深理解,还可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课堂+课外、讲授+自学、理论+实践等教学环节的全方位引导和训练,使学生能够把课外时间利用上,把课堂时间利用好。让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还可以鼓励他们主动学习,指导他们掌握相关的分析和研究方法,为参加科技竞赛、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做好技术和人才储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装配式建筑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需求,要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造升级,构建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既满足企业需求,又具有地方高校特色,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在人才培养、产学合作、能力多元化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 潘睿.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03-105.
[2] 龚志起,陈柏昆,等.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比较[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2-15.
作者简介
陈宜振(1976-),男,山东济宁人;学历: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就职单位:济宁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结构设计,结构审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0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