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储气调峰的意见和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对我国天然气储气库运营模式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储气调峰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管网公司成立的背景,从责任划分和合同管理两方面对我国储气调峰方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借鉴欧美成熟的储气调峰运营模式,总结出我国可以借鉴的成果。对理顺我国储气调峰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储气调峰;国外经验;责任划分;合同管理
(一)关于责任划分
我国在充分市场化的天然气供给中,用户可以自由组合不同的供气合同提出天然气需求,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实际天然气市场供需中根据不同的供气模式形成了例如基本负荷、季度负荷、月度负荷、日负荷和小时负荷等供气合同,上述负荷由销售商去承运商处预订,就形成了承运商提供的长期合同能力和短期合同能力,通常条件下,承运商给提供的长期合同运输费用较低,短期负荷提供的运输费用较高。用户在平衡约束条件下,尽可能选择灵活的供气合同组合。
不同于充分市场化的天然气管输服务市场,我国目前天然气管道运营与销售主体处于捆绑模式下,在“捆绑”式固定销售模式下,管道公司既是天然气运输商,又是供应商。而市场自由化状态下,将有管道公司承担高峰的输送任务,并交纳相应的管输费用。
建议:供气企业和管道企业承担季节调峰责任和应急责任,地方政府负责协调落实日调峰责任主体,鼓励供气企业、管道企业、城市燃气公司和大用户在天然气购销合同中协商约定日调峰供气责任。目前居民气价已按照阶梯气价执行,用气量越多气价越高,可以采取類似方法,无论储气调峰实施由管道公司建设还是单独的储气公司建设,实行储气调峰气价是必然趋势,建议将储气库运行、管道与储气库联通相关工程量及成本等统一考虑,作为调峰气价计算依据,确保储气调峰运营单位获得相应收入。另外储气调峰气量是8%还是10%只是理论计算,在未来运行过程中,建议由下游用户提出调峰具体需求,承运商、贸易商负责输送满足用户需求的天然气,调峰气量结合调峰气价、用户需求等具体计算。
(二)关于合同管理
我国目前国内管输定价方法采用一部制,包括配套储气库在内,采用成本加成的方法,向所有用户收取相同的费率。其优点是在理论和实践中操作比较简单,但是没有考虑用户的调峰成本和可中断性,从而导致部分客户不合理负担管输费用,也不能充分利用管道剩余能力。例如,用气峰谷差最大的居民和采暖用户供气成本最高,而支付的天然气费用最低。另一方面,随着西气东输系统、陕京线系统、中缅管道、川气东送、东北管网等管道相继建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性天然气网络基本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主要消费区域正在形成多气源、多管线互相调剂联合供气的格局。现有单一管道单独制定管输费的方式显然满足不了多气源、多路径混合供气的需要。
建议:在合同中规定基础气价、调峰气价(或者原则)及调峰气量等,研究二部制定价在我国的适应性及可行性,充分发挥各运营商、承运商的积极性。
(三)国际成熟做法和典型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借鉴欧洲储气库运营管理经验,总结得出:
(1)欧州2016年工作气量较2010年增加13倍,随着我国储气库调峰需求和建设规模的增大,急需构建我国储气库运营管理模式。
(2)制定多种储气容量产品和从快速波动储存至季节性储存的大范围储气服务,优化客户储气容量组合,达到灵活利用储气容量的目的。
(3)欧洲储气库的回购、退订和二级市场机制有利于客户间储气容量平衡,从指派限制、使用容量、容量超限、中断和限制客户容量、注采再分配等方面制定详细规定,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化操作运行流程。
(4)我国储气库运营商应搭建储气库容量交易平台,随储气库规模的增加,建立单条管道多储气库联运平台,逐步形成多管道多储气库的全国性运行系统,联调联运,优化管网系统运行,实现管道储气库的大系统优化调峰。
2、借鉴美国储气库建设、运营、管理经验,总结得出:
(1)努力推进我国华北地区储气调峰设施建设
我国华北地区与美国东北部地区类似,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但人口较多,属于传统工业区,天然气消费量较大,同时又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调峰需求量较大,目前冬季调峰紧张,需在华北地区统筹建设储气库,做好储气库的中长期发展,近期推进天津LNG、文23储气库项目的进展。
(2)调峰周期、方式灵活
北美的油气藏储气库主要作为季节性调峰储气设施,每年一个注采周期,以季节性调峰为主,但短期调峰非常活跃,部分储气库每年可能根据市场情况有多个注采周期,加快了工作气的周转及储气库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了储气库运行的经济效益。
储气库采气还是注气主要决定于市场上的天然气价格。天然气市场价格低时,天然气运营商从市场上购入天然气并存入储气库;价格高时,再从储气库采气输送到用户,保障了储气库运行商的商业利润。
(3)储气价格
对储气库产出的天然气,应采取不同的价格体系,国家在政策上要使得储气库“有利可图”,才能够有利于储气库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2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