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国家需要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加速其现代化进程。我国高等教育应该以国际高等教育的最先进的理念和追求、最高水平程度为目标,不断加以完善。首先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实质进行阐述,然后讨论高等教育实现现代化的方法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现代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80-02
   一、引言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的伟大目标,我们的高等教育应该向这一目标挺进。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代表了一个国家大学水平的发展程度、科研实力以及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先进生产力。以高等教育为基础,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在此基础上。所以,我们应该深入探究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实质和理念。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理解、追求和践行高等教育现代化。
   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实质
   (一)时代特征
   要理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含义,离不开对现代化的理解。“现代化”这个词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代表了事物的过程性与进步性。因此,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进步过程,意味着高等教育不断突破现有教育的观念、模式、体制,向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系统举足轻重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帶领和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现代化进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时代背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也应该打上时代的烙印。高等教育现代化不仅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基础,而且还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教育本身是服务于社会的。自然人通过接受教育,最终得到自由充分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化,转变为社会人。所以,高等教育是通过人才培养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应该是教育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我们应该立足于时代,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综合考虑我国现阶段的政治、文化、人口等客观条件,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经常讨论的内容。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所以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中,常常提到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高等教育中,重心常常放在人才的培养、科研和服务社会这几个方面,忽视了“人”作为教育主体的存在。所以,让“以人为本”回归到高等教育理念中,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需求,也是其内涵与实质的体现。
   通常,在提及教育的现代化时,人们想的往往是先进的设备。当然,先进的设备一方面可以改进高等教育的教学手段,让知识传授更加便利,另一方面,先进设备所体现的科学技术本身就是新的知识,需要高校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先进设备并不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素。为了实现根本意义上的变革,高等教育不能太过依赖于科技,而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脱离人性而一味追求技术的教育体系将会丢掉教育本身的意义,即教育本身就是基于人而存在的。比如,多媒体的使用在全国各个高校包括中小学普及起来,此外很多学校还配备了其他的现代化设备。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对着课件照本宣科,甚至这一届的课件用完,下一届不作修改继续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利用了现代化的设备,但是并没有让高等教育真正现代化起来。
   三、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
   (一)向国际看齐同时结合实际
   由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创办历史悠久,比国内的经验丰富,比如德国的高等教育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已经形成一种学术自由、与国际化接轨、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氛围。再如美国,美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多样化,在已经实现对公民普及化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要汲取国外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不断创新与改革,让高等教育更加人性化与科学化。
   但是,如果不结合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照搬国外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成功经验,那这种“现代化”依然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现代化。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为中国社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源泉,应该在高等教育中得到重视。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在向全球看齐的过程中,不能脱离自己的本质,必须处理好“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应该同时对国外高等教育和国内高等教育有所取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避免重复走国外教育的失败道路,同时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让中国高等教育即向全球看齐又有自己的特色。
   (二)培养综合型人才
   以往,我们的教育在培养人才时总是注重专业技术的传授,而忽略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很大一部分“高分低能”学生。这部分学生在走向社会后,总是受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任务,缺乏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不能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性。新时代更加需要的是有想法、有点子的创新型人才,只有保持对学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激发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在此学科上创造属于自己的成绩。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实事求是、探索新知、追求真理的氛围,让学生深刻体验学科知识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学校应该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界,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知识的实际应用往往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结合,教授和专家应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努力创造一个多学科交流合作的大学环境。目前,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为让学生获取的专业知识更加全面,往往会设置多个专业课程。对某些学科来说,各个专业课之间应该存在交叉和规律性的联系,但由于这些专业课程之间并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所以有的重复、有的脱节,甚至有的知识点没有涉及。比如在某些专业课中,大部分课程重复性高;某些学科中的知识点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支撑,但学校忽视了这一点,并没有对学生普及支撑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不能达到学校预期的学习效果,还无端浪费了学校的课程资源,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因此,这也要求我们的教学从全面性出发,对内容和结构进行改革,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人才。
   (三)平衡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高等教育要想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就应该同时重视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这样才能让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得到平衡,不出现断层的现象。因为基础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正是高等教育的生源,其質量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现代化能否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顺利发展。
   基础教育基本上代表了国家强制实施的义务教育,综合代表了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而高等教育除了代表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之外,还体现了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实力。从表面上来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似乎并无关联,但是其内在却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应该平衡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改进教育理念
   诚然,我国以前的高等教育依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注重发挥教师的作用等。我们应该结合新目标和新要求,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我们应该考虑教育的受众,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创建适合于大学生的教育模式。
   (五)提高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
   高等教育的规模也是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教育规模表现了教育面对的人群的数量。一个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高,从侧面也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在国际上,毛入学率是表现教育规模的重要指标。如果全民毛入学率超过50%,说明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
   在完成教育规模指标后,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投入教育的质量建设之中。保证高等教育的高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障。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增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不论是教育体系的发展还是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和技术,唯有规模和质量都达到现代化的要求,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四、总结
   本文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含义和实质进行了思考,并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途径提出了建议。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向现代化探索,是使教育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的必然需求。我们要紧紧抓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以及实质,确定合理的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让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向现代化靠拢。
   参考文献:
   [1]眭依凡.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0):1-10.
   [2]邓远萍.人的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D].东南大学,2016.
   [3]朱有明.探究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13):81-82.
   [4]董泽芳,李东航,谭颖芳.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0):10-17.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