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性经济人到理性生态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理性经济人”角色的本质要求。然而,“理性经济人”的利己本性使得企业在自身经济发展过程中,大举开发自然资源,排放工业废物,对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生态伦理学理论号召企业从“理性经济人”转向“理性生态人”角色,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履行和承担自身的生态责任。
【关键词】生态伦理 理性经济人 理性生态人 生态责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17-01
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在让人类过上物质充裕的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使企业对社会的影响愈发突出。企业对自然资源无限制的索取,导致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各类生态问题的本质都是人的问题,其根源是人类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源自当前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的生态意识开始拷问企业道德,应运而生的生态伦理学又从自然权利的角度拓宽了人类道德关怀的范围,为其承担生态责任提供了伦理学依据。
一、“理性经济人”假设与生态危机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经典理论假设,该假设首先由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亚当·斯密提出。该理论假设的核心观点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具有自利性;二是认为受到自利性的影响,经济活动总会妥善选择方式和手段,严格遵循工具理性;三是认为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总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效果。
企业的盈利本质,决定了其“经济人”的身份和本性。企业在“理性经济人”假说的影响之下,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理性经济人”假设推动企业以盈利为追求,不断变革技术,为促进经济发展,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提供了巨大的驱动力量。另一方面,“理性经济人”驱使人类和经济组织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使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失衡。“理性经济人”假设赋予企业的合理性也已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攻击与挑战,理论和现实不断呼唤企业承担起自身的生态道德责任,实现由“理性经济人”向“理性生态人”的角色转向。
二、“理性生态人”
为弥补“经济人”假设在生态保护问题上的不足,诸多专家学者从生态中心主义或反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出发,提出了企业的“理性生态人”角色定位,为企业经济人角色扩充了更深的意义与内涵。
从内涵上来看,企业的“理性生态人”角色具体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指向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从认识论层次对企业的生态理性做出的具体要求。它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充分注重生态效益,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文化氛围,为后两层次的生态理性做好认识基础上的准备。
第二层次指向环境科学意识,这是从企业的生态环保能力上对企业做出的理论要求。要求企业必须广泛学习相关生态环保知识,使企业的生态环保工作有科学理论的支持与指导,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人类的无知或夸大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三层次指向环境道德意识,这是从最高的伦理道德层次对企业进行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对环境道德规范的认知和践屡的能力,是人在环境科学意识基础上形成的关爱自然的内心体验和道德自律。”[1]简言之,有了道德意识要求的企业生态理性,必将使企业生态责任落实为一种更为深刻的环保道德自觉。
由此可见,“理性生态人”角色使企业内在地将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实现了有机的融合,从而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了相对平衡的理论支點,为企业承担及履行生态责任提供了原始动力。
三、“理性生态人”身份下的企业生态责任
企业生态责任,指的是企业应在生产经营、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正确处理企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积极履行和承担因其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环保责任。具体地看,企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承担对自然的生态责任:
1.合理、有度地利用自然资源。企业必须利用自身的“生态理性”能力与生态知识,对自身的资源开发及开采行为产生的效果和可能的后果进行科学的评估。
2.控制污染,与自然和谐共处。企业要将生态保护上升到企业发展经营的战略道路高度,积极投入环保型社会建设。
3.积极参与社会环保公益活动,自觉践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生态责任。在全社会引导形成绿色环保的良好风气和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企业“理性经济人”向“理性生态人”的角色转向,是新时代下环境保护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企业必须切实转变发展经营理念,积极践行和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焦君红,孙万国.从“经济人”走向“生态理性经济人”[J].理论探索,2007(6):81-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