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困局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这几年近30家共享经济企业倒闭或宣布停止服务,包括小鸣单车、悟空单车等;而滴滴打车屡屡因安全问题引发社会争议;共享睡眠舱、共享马扎等还未得到普及就退出市场,这远远不是共享经济下坡路的终点。不可否认,共享经济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多方面的复杂困境也在冲击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唯有认清困境才能促进共享经济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方式的崭新变革,共享经济作为新兴经济模式崭露头角,早在2015年,全国共享经济规模达到625亿美元,占到我国GDP的0.59%、全球共享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我国消费市场大,能使大量创新型商业模式在初创期生存下来。继共享单车之后,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各种共享产品纷纷上线,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为代表的创新服务在大数据浪潮中摸爬滚打,有的摸索出了较为合理的经营模式,不经意间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也有很多在转型过程中“水土不服”,逐渐掉队。作为一种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维系双方服务交易的经济模式,网络信息技术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基础平台,多样化的管理情境和资金流的运转问题则成为了绊脚石,而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共享经济领域看似爆红成功的背后,隐藏着堕落衰退的风险——如果共享经济的概念仍然混乱,新商业模式的价值就无法明确,投资者就会进行盲目投资,这样就可能会沦为资本市场上的圈钱游戏,导致社会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无价值消耗。究其根本,我们团队提出以下原因分析:
一、商家盲目投资且不加以创新的行为导致供过于求
部分共享经济企业因为缺乏创新改造,在运营过程中逐渐暴露出问题,最终在众多竞争者中失去优势,故而走向破产或倒闭的结局。共享经济本质上并不是新鲜概念。就共享单车而言,其实我国政府在很多年前就投放了一定数量的公共自行车,以收取一定租金为盈利,这就是共享单车的雏形。而滴滴打车则完全是把黑车经济阳光化。所以可以看出,目前的很多共享模式不管是在盈利模式还是在技术创新上都没有颠覆性的创新。
“共享经济”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如果没有信任,取得使用权的人有可能损坏共享的物品,目前大多数的共享经济企业选择收取押金的方式来规避这一风险——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传统的租赁关系,只不过现在是移动互联网平台作为新的中介,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的普及则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所以信任关系是最核心要素,共享经济企业与消费者建立起稳固的信任关系,才能保证获得源源不断的收益,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然而做到真正的创新难度是非常大的。目前随着我国共享经济模式企业日趋成熟,创新型的共享经济模式会不断涌现,而衡量创新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就是消费者是否满意,是否愿意为之付费,另外,企业能否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获取长期稳定的正常投资回报率,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共享经济盈利模式模糊不清
投资盲目、盈利模式模糊、资金缺乏监管会带来一定金融风险。用户支付的每笔预付款、押金,虽然数额不大,但由于用户数量巨大积沙成塔。据测算,截至2017年8月,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押金池规模已经接近100亿元。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一旦企业利用押金进行高风险投资或盲目扩张失败,则会出现企业资金链断裂,消费者押金难以退还的问题,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以曾经风头很盛现却倒闭的小鸣单车为例,据网上数据资料显示,小鸣单车主营方悦骑公司注册资本约621万元,累计用户约达400万人次,累计收取用户押金总额8亿多元。在共享单车市场最为红火的时期,小鸣单车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一度在南方二三线城市大面积投放。然而,随着共享单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自身管理不善、利用押金盲目扩大规模等,小鸣单车逐渐出现问题,开始走下坡路。2017年,悦骑公司主要资金开支是预付货款5000万元,用于购买单车,比例占全年开支的77.82%,其中采购单车的资金来源主要靠用户押金。然而为通过价格手段获客,小鸣单车从未形成盈利模式,主要依靠融资和押金池存活。由于共享单车押金是一对多,一辆单车可能对应着几十个注册用户,押金一被挤兑,公司旋即垮塌。
眾所周知,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是否能维持下去的重要指标。而共享经济的商家带给顾客的最大福利就是以低成本得到较大的利益。而这个优势也导致了最大的隐患——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模糊不清。所谓的盈利,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费用(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再减去营业收入应负担的税金后的数额,而人们一般所认为的,在使用共享物品前需要交押金,当企业后台收到这笔押金就可以存入银行制造“钱生钱”的买卖,这种言论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其实并不是符合所谓“盈利”的定义。
以共享单车为例,一辆质量优等的单车成本3000元左右,质量一般的单车至少也要1500元左右,在公司成立到单车开始运营的这段时间中企业早已投资大量的钱。而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四个周期——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就共享单车而言,其引入期和成长期在于2015-2016年从筹划到投资到几轮融资再到试营业测试,而成熟期无疑是在2016年底至2017整一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手机上下载共享单车APP,以便于不时之需。但从今年年初开始,随着好几家如小鸣单车、悟空单车、酷骑单车等等单车企业的宣布破产,部分共享单车企业慢慢转向衰退期。或许在成熟期,押金生钱论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现在,使用者大量缩水,如何保证在不负债的情况下还有大量盈利收入是一个致命问题。
对于共享单车,除了刚才所提到的制造单车的成本费,还有必不可少的后期维护费,据搜狐新闻某篇报道可知,号称四年免维护的高质量摩拜单车,仅在北京地区几个月就有1000辆车需要维修,按单车400元的维修费用计算,需要花费40万。再加上摩拜公开的100多名运营人员,按照每人5000元工资算,每月就需支出50万。公认质量顶尖的摩拜单车都已经是如此景象,何况其他的共享经济呢? 三、共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给公民造成不便甚至危害
首先,个人信息过度收集存在巨大的滥用风险。比如摩拜等共享单车注册时需要用户进行注册,填写个人真实身份信息,这有可能造成隐私外泄。市面上还曾出现过一款“全能车”APP,意即用户可以骑遍市面上几乎全部的共享单车。但也意味着用户注册时必须填报尽可能多的个人信息。
其次,从业者鱼龙混杂,社交安全风险初见端倪。之前的“滴滴”司机侵害空姐案令举国上下哗然,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共享经济的安全问题被推到风尖浪头。尽管这只是极端个案,但也暴露了平台对于从业者资质审核不力与运营过程缺少监督的问题。几次案件带来的惨痛回忆,正在一点点摧毁人们对共享企业的信任。除此之外,北京的“共享睡眠仓”、上海的“共享床铺”等,因为存在安全、卫生、消防等种种隐患也无法长久存在。
再次,共享经济企业应当承担起一定社会责任。以共享单车为例,早晚高峰时期,大规模投放的共享单车可能出现堵塞人行道致使交通更加不畅通;再例如,投放的共享单车遭到损坏后没有及时修缮,甚至就使其东倒西歪地随意架在马路边上,既不方便人们的交通出行,又影响市容市貌。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监督部门加强调查研究,依据实际情况加以管理和规范。
综上,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最基本的商业运行规则。一是提供真正满足消费者的共享产品,不要盲目“推陈出新”;二是能够给社会经济带来活力,带来持久的发展动力;三是能够方便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创造出有益的社会价值和美好的生活体验。
四、竞争行业产生威胁
不可否认的是私人共享经济的推出确实是人类智慧及时代进步的象征,我们也承认这些企业就是看出了原有的这些服务的局限性,才相应推出解决其局限性的共享经济模式。
比如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公共自行车由于設有固定点而导致停车时无位或骑车时无车等尴尬情况,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它一推出便受到群众的追捧。公共自行车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暴露了其自身的问题,而共享单车在如今也被人们重新审视。任何东西都存在两面性,它用不设点停靠解决了设点停靠的问题,可是,难道不设点停靠就真的没有问题吗?
随意乱停、混乱无序现象的现象不仅扰乱了一定的社会秩序,而且破坏环境的和谐,影响市容面貌。再加之,当今我们不难发现路边的共享单车停靠的虽多但损坏的同样不少,车轮车筐座位扶手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公共自行车虽然也存在如此问题,但相对而言要好很多,这还得归功于其维修力度问题,以全中国公共自行车做的最好的城市杭州市为例,为了保证市民有效出行,杭州市公交公司对公共自行车每年都会进行不少于3次的大型维修和保养,确保车况良好,骑行安全。每年5月、10月,公共自行车还要做一次换季保养,此外,全年还要返回维修基地做一次彻底检查、大修。
公共自行车的操作模式是直接拿公交车卡刷卡取车(放车)即可,而共享单车则需要通过手机app完成。对于年轻人来说简单易行,但是对手机不甚熟悉的中老年人来说就偏复杂了。以小见大,从单车行业折射到整个共享经济服务业,在政府有相似的服务行业的情况下共享经济如何保证自己的优势是个问题。
五、政府的推陈出新带来冲击
共享经济出现的初衷是便民,它用创新的经济模式来更好地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需求。而如传统出租车服务、便民公共自行车等背后都是政府的支持,这些也恰恰是共享经济的有力竞争者。当有新模式新经济产生,政府在考量它的同时会学其所长改其所短,以比私人企业更利民的角度出发颁布一个更创新的方案。我们知道随着“网约车合法化”,出租车行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前几年滴滴等企业盛行时,人们普遍认为“网约车”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实惠,出门之前便可以先约车,而不必浪费时间等待,这也导致出租车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直到“滴滴空姐遇害案”的出现人们才惊觉,原来网约车的体系仍然不完善,安全系数与公家出租相比相形见绌。但是“网约车”之所以最终还是走向合法化,恰恰也体现了政府为民服务的宗旨,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这种模式,并能够切实地取得生活上的便利。
当意外真正出现时,政府自然不会任其发展,首先要求滴滴等公司推出合适的改革方案与安保措施,确保人民尽可能的安全,接下来就是改革自身。这里以太原市出租车为例:2018年初,太原市出租车管理办公室推出了24小时全线服务的“叫车热线”服务,每一辆出租车外表面都印有“95218”的字样,与“网约车”服务功能相似,只不过这个是“电话约车”,用户可以拨打此热线,热线电话会接通到客服人工处,通过GPS定位确定用户的地理位置,用户在告诉热线电话后台工作人员自己的目的地后便可挂掉电话等待匹配到的司机师傅来电确认上车的具体位置。
众所周知,出租车的安全性比私家车高许多,最起码在夜幕时分大部分女性群体更倾向于坐出租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是在推行新经济的同时又保持着虚心的态度来学习其中的奥妙并将其中的优势运用于自身。由此可以猜想,如果“共享充电宝”企业真的做发达了,政府发现群众真的大量需要此服务时,便很可能在一两年之内推出一套低成本的“政府方案”。而与政府的公益性质或者说是低利润性质相比,共享经济如何能够站稳脚跟?不难得出,如果共享经济企业再不采用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法,弊端只会愈加明显,下坡路的走向同样显眼。
总体来说,尽管共享经济在某些程度上已经出现了衰败现象,仍然不可否认其具有较为可观的市场前景。对于共享经济企业而言,不盲目投资、多加以创新才能走得更远;完善监管机制才能走得更稳;调整盈利模式,发挥自身优势才能走得更快。如何更体面地存活依然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课题。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6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