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國金融监管报告2018》显示,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来自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性或结构性变化对金融体系产生的系统性冲击、金融体系内部的自身演化和逐步累积的风险、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之外的外部风险溢出,主要是国际金融市场。本文通过五方面对我国金融风险进行防范性政策建议,旨在对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对2017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我国金融系统风险状况基本良好,但仍未达到理想的安全状态。因此,要提高我国金融系统的安全状况,还要做进一步的努力。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状况提出了建议。
一、宏观风险防范
针对我国宏观风险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过快。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社会各方面都处于探索和建设中,过快的经济增长会引发许多的经济问题,因此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并且、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变得尤为重要。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扩大就业。近些年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虽然是同向、同增长,但是却并不同步。我国GDP基本保持10%的增速,但是就业增长指数却只是2%左右。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在不断的攀升。因此,我们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扩大就业,两者要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二、财政风险防范
要制定合适的财政政策。由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增加财政风险的发生几率,这已严重的约束了我国积极性财政政策的发展余地;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我国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和投资出口乏力的情况,以及出现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加剧等特殊的情况下才实施使用的特殊政策。从长远角度来看,由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受到财政政策结构、财政制度、财政能力等的多重制约,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要想实现经济的“高增长、低通胀”,就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而如果在短期内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那么对于其政策力度要有适度的把握,既要可以启动经济增长,又要保证财政安全。
三、国际收支风险防范
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很多的风险。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源于我国简单加工贸易产业的出口,因此我国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格局,并且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减少我国企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产业对于出口的依存度。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的持续顺差加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这会影响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外债结构,加剧资本市场的波动。因此,要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金融安全必须要缩小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平衡国际收支。
四、银行业内在风险防范
首先,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划清国有金融机构的政策性和商业性功能,减少政府对金融业过多的行政管制。要改革国有银行“官本位”的激励机制,在我国银行引起竞争机制,以聘任制取代任命制,并将薪酬与银行资产的效益和质量挂钩,营造一种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妥善处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提高银行资产质量、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次,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我国金融机构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的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已经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开饭的重要任务。实现商业银行的充分透明度,一方面要正式信息披露的价值,增强信息披露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建立审慎的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对银行的市场约束,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五、中国金融系统风险防范
构建有效的金融安全网,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是我国金融系统风险防范的重要举措。在我国,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金融安全网,可以帮助缓解金融风险,甚至是化解金融危机,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可以将更多的能够反映我国金融机构内部运行情况的指标加入到指标体系中,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我国金融风险的情况,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参考。
除了要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外,还应该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危机爆发后的处理方案。由于危机爆发后,对于经济的破坏非常严重,同时人们对于金融市场的信心也下降到最低,投资减少,失业增加。鉴于这些情况,中央当局应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消除压力,增强人们的信心,尽快回复金融市场的功能,从而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单位:赤峰市食品监督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6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