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把握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语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课堂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无论是在具体互动的时候还是在教师主讲的时候;也不管是言语的对话,还是眼神对话乃至是身体语言的对话都必须是心与心的对话。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满意不满意,他们有什么需要?通过这次音乐优质课比赛,我觉得老师要随时把握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一、阐述性语言的把握
  教师在课堂中阐述时要字正腔圆、重点突出、语速语调合理安排。阐述语言的性质不能是“我讲了”而是要“讲得学生懂了”,既然上课是一种交流,那么请满足我们的交流对象——学生的需要。
  阐述性语言不能脱离实效性和艺术性,实效性就是讲得学生明白,艺术性就是讲得学生喜欢听。即使是知识点的教学也需要得到学生的共鸣,也就是他们由衷会意的眼神、微笑或其他的反应。但如果是:一直高调加上快语速就等于烦躁,学生理解率也低;保持高调加上慢速或中速就等于审美疲劳,学生出现不愿意听的表情;始终低调再加上语速快或慢就是沉闷,学生情绪不佳,想要达到好的效果就应有抑扬顿挫的语速语调,师生的互动相比之下好得多,课堂的实效性也高。
  一堂课犹如一首乐曲或一场演出,它需要一种情绪上的幅度,为了让课堂后面的教学有空间,我们要智慧地安排铺垫。假如一开始就过热,后面将是持续不可收拾的升温。这好比一首乐曲,如果一开始就选择高分贝的音响,到了高潮部分只能发展为嗓音了。
  二、疑问式语言的把握
  当我们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时,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问题的设置要对学生有意义。就如“你觉得这首歌曲美不美?”这个问题对学生而言可能会回答:“美”,那学生回答“不美”呢?老师又将如何收拾这个局面?其实这个问题老师可以设置成:你觉得这首歌曲美吗?它美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
  疑问语言要注意语调,除了语言的主谓宾要明确外,句末语调要向上扬。这种语气实质上是给学生暗示一种思考的信号,每当收到这种信号时就会加强学生的参与思考和发言的意识。
  疑问式语言语速要稍缓。这样做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我们上课时,有时为了争取时间,急促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作答,其实这是事倍功半的,因为学生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你的“赶”想,这种现象会形成压抑的气氛,会让很多跃跃欲试的学生因为怕回答错误而不敢阐明观点。这次的比赛让我感受很深刻,过快的语速马上传递给学生是急躁的情绪,宽松的氛围没有了,音乐的美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只是在进行着自己的教学环节而没有关注到学生,交流的信息中断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重新建立。
  我们经常变提问为设问,在提出问题后不等学生思考就急于给出答案,这样做是否可以理解成剥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权利?其实这不是我们的本意,只是我们当时急躁造成的。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要克服急躁的情绪,还要学会等待和倾听,并用交流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三、交流性语言的把握
  交流性的语言主要用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上。在我们赛课时,最担心的事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因为回答不上来了就成了生成的问题,教学从此转向了引导,变成了解决生成问题的交流。生成问题是课堂上无法预测的,它除了考验一个教师的应变能力,考验一个教师的智慧以外,也考验一个教师的交流能力。解决课堂上的生成问题最能看出一个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因此交流性的语言在课堂上是最重要的。
  交流的思路要清晰、要分层,先要找到问题的核心,解决完一个问题再解决下一个问题,最后层层覆盖直到学生已有经验时,可以试試用课堂交流三部曲——问答、选择、判断。这 其实是一种引导学生的应急思路,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就给出两个或多个答案为判断题,这样我们的引导就变得简单多了,交流也轻松多了,可以避免很多冷场的尴尬。虽然这样做最终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学生想出来的,但这可以教给他们一种思考的逻辑。
  交流性的语言要亲切。如我们在与学生探讨问题时,要像跟你的朋友进行愉快的聊天一样轻松,接受学生说出的各种观点,最后教师可用导向性语言进行梳理。千万不要忽略学生的存在,甚至是用刻意提高语调的办法掩盖他们的声音。试想跟朋友聊天时你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你的朋友还认为你在尊重他吗?我们的课堂需要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轻松的交流。并激发源源不断的思路。课堂的交流语言要讲完,它存活在正式的书面语与随意的聊天语言的夹缝中,过度的严谨显得太生硬,过度的自由变得太随意,因此备课时我们需要好好设计。
  四、鼓动性语言的把握
  一堂课,需要有低、中、高的不同,假如永远都是轻声细语地,会让学生审美疲劳,过度谨慎。按照他们的年龄,应该得到天性应有的释放,哪怕是在严肃的课堂上。所以,当课堂进行到高潮部分,语调和音调都可以适当放开,也可以稍强势一些,达到鼓舞学生激励学生的目的。因为这时候你的情绪可以推动学生享受自己的释放。
  值得提醒的是,鼓动性语言所摆放的位置很关键。我们要清楚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合适令人舒适。热情令人兴奋,质疑令人思考。如果我们一开始上课就用“猛火”,最后必然导致烤糊。鼓动的语言不能从头至尾,否则就是滥用激情。在我们的课堂中,究竟什么时候是该鼓动的时候呢?通常在学生想要表现又不敢表现,缺乏自信的时候,激情燃烧的岁月就到了。
  总之,新课程要求教学目标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指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身体语言和神态语言就是很好的课堂资源。恰到好处的美、自然自信地表露我们对所传授的知识的爱,能够化作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学生追求品格的修炼和知识的获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135.htm